搖滾與白人,說唱與黑人

筆者的上一篇文章的評論區中,有些讀者說到:一聽到說唱,就會想到黑人。筆者受到這些問題的啓發,進而將在本篇文章中探討以下問題。

儘管搖滾樂與說唱樂的出發點都是黑人的文化與音樂,但如果提問一個對這兩種音樂都瞭解不深的人,他們聽到搖滾會想到什麼人種,聽到說唱又會想到什麼人種呢?

筆者發現,許多人聽到搖滾樂會想到白人,而聽到說唱樂會想到黑人,況且現如今十分流行的搖滾樂手也是白人居多,而說唱歌手是黑人居多。

但這是爲什麼呢?筆者將在下文從兩個角度進行討論與解答,分別是美國種族隔離制度與搖滾樂的馴化。

如有異議,歡迎討論。

如若要談論這兩種音樂類型,種族絕對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搖滾樂發展初期,也有着一段被人瞧不起的黑暗歷史,但如果要講搖滾樂的起源,我們可以先講講搖滾樂的對立面,白人中產階級愛聽的“叮砰巷“音樂。


叮砰巷

叮砰巷最初是指20世紀早期在曼哈頓下城第五、第六大道之間的28道街新開張的大量出版公司。這些出版公司多是第一批東歐猶太移民開的,很快便生意紅火,賣的甚至比本土的老牌出版公司還要好。

本土的老牌出版公司主營歐洲風格的沙龍歌曲和古典音樂樂譜,而這些新生出版公司更加偏好於出版流行音樂,最開始,對這些流行音樂的演藝只是輕歌舞劇劇院衆多演出方式的一種,後來被整合成了一種新的娛樂形式——百老匯歌舞劇(Broadway musicals)

“叮砰巷”音樂

大量流行歌曲在叮砰巷被印刷出版(在20世紀初,音樂的主要傳播方式是出售散頁樂譜),其中就有一個開創了美國流行樂的代表人物——歐文·柏林(Irving Berin),其創作的《神佑美國》(God Bless America)標杆着美國歌曲的黃金時代開始,同時,百老匯音樂劇逐漸開始全面取代傳統歌舞劇,這個時代的歌曲通常歌頌某一個主題且形式上保守,偶爾加入懷舊元素,使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美國人得到一時的心理慰藉,然而這種短時間的安慰劑並不能一勞永逸,美國社會各方面的矛盾並不能被這種類型的音樂所掩蓋,人們也不會因此而覺得生活變好了,既然如此,一個充滿反叛,抗議精神的音樂風格出現了。


搖滾樂的前身——布魯斯

如果說叮砰巷音樂受大多數白人中產階級聽衆喜愛,那麼布魯斯最初則很受黑人歡迎,其實由此可以窺見美國的種族隔離與階級分化現象,下文我會詳細進行介紹。

布魯斯音樂

布魯斯和爵士樂經常被貼上“種族唱片“的標籤,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歸功於一個叫做”吉姆·克勞法“(1876-1965)的法案,也就是種族隔離法案,此法案強制公共設施必須依照種族的不同而隔離使用,白人小孩和黑人小孩也不能在一起上學,儘管此法案不違反美國憲法的同等保護權,但實際上,黑人所遭受的待遇往往比白人要差很多。搬進城市居住的人們依然想聽南方風格的音樂,而留在南方鄉鎮的居民也經常向城裏的朋友打聽最新最好賣的唱片。


第一批搖滾歌手

正如我第一篇文章所說:搖滾樂不是一個有機組織,他既是音樂也是社會實踐,沒有一個專門的起點。但是,第一批搖滾歌手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而且他們大多數都是黑人。

查克·貝里

理查德·彭尼曼,查克·貝里,傑裏·李·劉易斯等人創作了許多熱門經典歌曲,但是他們所受到的待遇並不像後世那些白人歌手(例如:貓王)那般優越,而是被種族歧視,剝削直至銷聲匿跡。


版稅與版權,剝削與被剝削

很多人認爲搖滾樂在推動種族融合這一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些曾經只能在酒吧和三角洲黑人居民區聽到的歌曲本是一筆寶貴的遺產,但是長久以來被人們忽視,直到它們被白人音樂家翻唱後才得以出頭。但事實真如這樣說的好聽嗎?它們爲什麼會被忽視呢?

當“貓王“這樣的白人歌手憑藉《今晚盡情搖擺》躥紅時,原創黑人作曲家依然過着被剝削的日子。”貓王“在接受採訪時不禁炫耀:”那些黑人夥計好多年前就唱過這些歌,但是沒有人理會啊,直到我出現,我把它們唱紅了。“

克留達普

在種族隔離制度下的南方,像克留達普和喬·布朗這樣的的布魯斯歌手都會被經紀人和唱片公司實實在在的剝削,“貓王”等白人藝人對黑人作曲家從來不吝嗇讚美之詞,但這些讚美之詞也少有能轉化爲美金的意思。

錄完《沒關係,媽媽》之後,“貓王”只用了短短兩年就賺夠了這輩子所花的錢,而這首歌的原創歌手克留達普卻被一個經紀人騙走了所有歌曲版權。

如此看來,以查克·貝里爲代表的原創黑人藝人與靠着翻唱黑人藝人原創歌曲的白人藝人存在着很深的矛盾,在筆者看來,這完全不意味着搖滾樂的種族界限被打破了,也不意味着種族融合,而是這些資本家藉着打破種族界限的名義從中賺取窮人,黑人的利益而已。


搖滾樂的馴化與淨化

爲了使被大衆嚴厲抵制的搖滾樂(第一篇文章有講原因)登上電視節目,電視臺決定包容這個音樂類型,電視臺提供了一種被淨化過的搖滾,易接受也易馴服,最出名的就是貓王登上電視節目之後,他最著名的舞蹈動作不再出現,他不再扭胯,不再轉圈,不再向觀衆拋媚眼,取而代之的是對貓王上半身的特寫鏡頭,所唱的歌曲也是被淨化過的搖滾樂,由此可見,上個世紀的美國相當保守,當然,在這種政治條件下,電視節目上是不可能出現黑人的。

貓王最新的電影(主題曲由Eminem演唱)

而筆者第一篇文章所講述到的迪可·克拉克所主持的電視節目,其爲了推出青春偶像,要求上他節目的孩子必須遵守嚴格的穿衣規則,不能挑性感的舞蹈,也不能使用“確定情侶關係”這樣的敏感詞彙(天哪)。

筆者上一條所言,白人劫持了黑人所原創的金曲的同時,他們還對這些曲子進行了淨化,唱片公司修改掉了有關酗酒,吸菸之類的歌詞。

往往時黑人歌手剛把一首歌曲唱紅,白人歌手的翻唱版本就立刻發行了,這就是劫持金曲。

迪可·克拉克可謂是背叛了搖滾樂,背叛了搖滾精神之人。他不像艾倫·弗裏德那樣擁有反叛精神,而是對於無端的指控還要力求洗清自己的“罪名”,之後,他又主持電視節目,成功的讓搖滾樂商業化,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明星搖滾樂手,毫不誇張的說,近些年來爆火的搖滾樂隊,背後一定有一個包裝他們的經紀公司。

而以上兩個因素——種族隔離制度與白人資本家對於黑人樂手的剝削,搖滾樂的馴化與淨化,成爲了現在主流搖滾樂手都是白人,大家一提起搖滾就想到白人的原因之一。


爲什麼說唱大多是黑人在發展

其原因之一爲“種族隔離法案”在1965年就被廢止了,而說唱樂的起源與興起是在1970-1980年之間,所以說唱樂一定程度上不受種族隔離法案影響,但是種族歧視依然是存在的。

其原因之二爲那個時代可容納黑人的經紀公司與廠牌已經非常多,不會再受到白人的剝削了。

其原因之三爲南布朗克斯的黑人羣體環境導致了他們可創作空間非常大,本身也十分團結,導致說唱樂手黑人居多。

 

以上就是筆者對:許多人聽到搖滾樂會想到白人,而聽到說唱樂會想到黑人的問題的分析與自己的見解,如有異議歡迎討論與指點。

#說唱#搖滾#搖滾樂搖滾#盒友日常#盒友雜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