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莫號”列車模型側面的一個小格子處,剛從音樂會走出來的玩家們拿出自己隨身攜帶的“少女前線”系列IP遊戲的“棉花娃娃”,臨時組了個“熱愛局”。
我拍下第一幕的時間是晚上9點47分,最初還只有五六個娃娃,堪堪讓格子填充起來。不知哪個玩家喊了句“誰還帶娃娃了”,此處快速被包圍,擺放場景延伸到了地面,並且開始“擴招”,素描畫、手機平板、無料都湊了進來……
![]()
7分鐘後,這裏儼然已發展出“龐大家族”,羽中(散爆CEO、少前系列製作人)照片被擺在正中間“鎮場”,一批又一批玩家擠進來拍照。
![]()
![]()
“落幕”的那一刻我又去看了眼手機,整個過程也就十來分鐘。但,這個小插曲卻讓我當面感受到了何爲“熱愛”、何爲“內容型產品”。
2016年公測的《少女前線》(以下簡稱少前)在上個月跑完了所有主線劇情,所以我是帶着對“玩家怎麼看”的好奇去的這場線下音樂會,它既是在慶祝散爆公司成立10週年,也給了少前1、少前2等IP系列遊戲玩家們聚首的場景。而看完、聊完後,我發現的是“熱愛不散場”。
當少前的故事走到最後一幕
時間倒回2024年12月。
彼時,少前這款遊戲也正在經歷“大事件”,由於版號合作協議到期,少前不得不宣佈移動端於2024年12月31日停止運營。雖然散爆在公告中明確了“計劃換種形式陪伴大家”,但未落地之前,仍舊不可避免要短暫地離開。
或許是爲了給玩家一個“交代”,少前迎來了“第一次結局”——卷積核最終戰役。
![]()
大致說說少前世界觀,它講述的是“前文明遺物與災害引發世界大亂+類人機器人技術(人形)發展的背景下,多方勢力爲利益博弈較量,指揮官(玩家)和身邊的人形經歷犧牲與成長”的故事。
卷積核以幾大派系的戰爭最終走向,爲故事做出了階段性的落幕,親手扶持指揮官的“爵士”,以百萬普通民衆犧牲爲代價換取戰爭的勝利。縱使指揮官拼盡全力挽救生命,也只能救出一部分人。最終,指揮官在打倒宿敵“威廉”的路上,與貫穿少前世界觀的“女神”露尼西亞一起失蹤,而這場“失蹤”也被包裝爲“英雄的隕落”,曾經去爭取的世界則在博弈中被一羣戰犯瓜分。
這時,它呈現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一些玩家構想指揮官不會甘心讓格里芬的理念埋沒,談論着還有對“血仇”威廉的報復沒有進行,覺得略顯倉促。也有一些人接受了結果,認爲少前就是這樣的藝術品,一個宏大的世界合理地呈現着歷史滾動的痕跡,“不可能也不會有大美好結局”。
![]()
半年後的2025年6月,少前在Steam“復活”了,然後大家驚喜的發現故事還沒完,散爆又“播”起了後續。10月,真正的終章劇情“零態潮汐”上線。
新增的劇情並不是“修改結局”,而是聚焦前因後果,交代清楚了1代“最大的恨”(壞事做盡的威廉是如何扭曲的,以及他確實被指揮官射殺了,8槍還有1槍是爆頭,但被一種特殊的技術“復活”了,所以纔有2代時指揮官“懷疑人生”)與2代“爲何孤身一人”(指揮官因被利用的人形圈套而暴露了隱匿所在,在與上面勢力的交涉中開始了“10年的自我流放”)。
最終,它成爲了大家口中“是終章、也是序章”的“真正大結局”。
![]()
![]()
我曾經覺得如果自己一直跟了9年看完這樣一個故事,多少會有些“悵然若失”,但實際上散爆發出主線劇情完結紀念PV時,評論區“情緒”遠比想象中積極,大家一邊誇着羽中幹成了件偉大的事(真的寫完了一個二遊的主線),一邊暢想着未來的故事。

我一開始不是特別理解,但現在明白了:
回看少前的故事,它塑造出了諸多大家口中“獨一檔”的多彩角色。
比如玩家代入的指揮官,最初只是個“混日子的打工人”,需要解決的只是“小範圍的鐵血”,但被動地參與了勢力對抗,在這個過程中因“大勢裹挾”只能向前,卻又始終堅持着善良,“更新世界的鋒芒”從最初的入職口號,變成了由指揮官引領的信念。
![]()
![]()
還有被玩家冠以魅力最頂級“反派”之稱、甚至衍生出了自己表情包的葉戈爾,雖然與主角團始終在衝突,且是“不擇手段”的風格(比如縱容威廉的人體實驗),但同時他又“愛兵如子”,堅守着“不能把祖國交給西方,不允許寡頭出賣祖國”的信念。
![]()
![]()
再看整個故事,借用貼吧一位玩家的總結,“少前並非常見的‘黑深殘’引導刻畫情緒,沒有‘爲了死而死’,劇情線一直由世界逐利驅動,是人性導致了故事發展成了這個樣子。而且少前裏的勢力也沒有一個是擺設,都是劇情重要推手”。
![]()
音樂會現場,我曾和剛在留言牆畫下m4sopmod2的玩家“東方醫院”聊天,問玩少前對他有什麼影響,他思索了一小會兒,最後給我的回答是“就像讀了一本好書”。
我想,大概就是因爲故事已經講得足夠好了,所以“無需遺憾翻到了最後一頁”。
主線雖已結局,但少前並未散場
大家不傷感的另一個原因,是故事的結局並非少前陪伴的完結。
![]()
音樂會現場,我找了不止一位玩家問他們“主線大結局後有沒有覺得迷茫、不知所措”,然而和線上的情況一樣,他們都不覺得“沒事做了”。
這些玩家極有代表性,基本都玩了6年以上的少前,而且走進少前10週年音樂會很重要的推動力之一就是“主線大結局,想要給自己的陪伴一個完結儀式”。比如第一次參加少前線下活動的“薇克森”、對少前音樂以及劇情推崇備至的“Neverbox”。
薇克森是個女孩,2018年入坑,至今是“少前1代的忠實玩家”,手遊停運後她轉到了Steam上繼續玩。薇克森告訴我,她以前還是學生的時候沒錢出來玩,現在上班了就不能錯過少前的這場關鍵音樂會,爲此她還第一次嘗試了做無料。
在她看來,少前最終的故事講得很好,而且遊戲仍在出“新角色新皮膚”,處處都藏着故事。
![]()
在社媒上結識的朋友現場送給薇克森的手繪畫
Neverbox目前還是個學生,我注意到他是因爲他在留言牆上寫的是“快點出設定集3”,交流時他亢奮地跟我講了一大堆少前的好內容,包括他推崇的是“慢休克”。知道我是媒體後,Neverbox還興沖沖地讓我幫忙轉告羽中,“以後有機會再把少前劇情給翻新做得更好些”。
當我問他“大結局了你還能玩什麼時”,他先是愣了一下,隨後撓了撓頭就告訴我,“這不是還有少前2嗎?我一直在玩”。
![]()
現場還有個典型現象是不斷有玩家佇立於播放少前2劇情片段的大屏幕前,有時候一站就是七八分鐘,也不說話,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好奇的找了個人問“這是新爆料嗎?”,然後就得知“之前都看過,但還是喜歡”。陪伴的延續,在此處具象化了。
![]()
回頭想想散爆在2020年就曝光出籌備研發4款少前系列產品,或許也是有考慮到這一天,提前預埋好了故事的“下個階段”,讓少前可以“不散場”地陪玩家一直走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10週年音樂會上散爆也有對玩家的“不散場”表白。
音樂會設定了上下兩個半場,上半場集中於少前1,還有一首雲圖計劃的組曲,下半場集中於少前2,最終結尾曲則選用了少前1的“What I have Known”。這個曲子正是前文中我們講過的卷積核劇情音樂,那時大家誤以爲少前結局了,但並未真正結局。之後儘管迴歸有坎坷,少前仍守信延續,實現了給玩家長久陪伴的承諾。
新的承諾,就藏在“大結局”的謝幕詞,“Thank you for your time,The story never ending”,謝謝你的時間,這故事永遠不會結束。
![]()
“要玩一輩子少女前線”
還記得我從音樂會出來後跟同事聊天,他去過很多二遊的線下音樂會,一來就問我“中場大家有沒有尖叫”、“結束之後是不是很多人都哭了”,我當時人都懵了,怎麼和我看到的完全不一樣?我看到的音樂會幾乎全程大家都在很安靜地聆聽,結束後也仍在回味。
大概這就是少前帶給玩家“還在陪伴,還會一直陪伴”印象所撐起的獨特氛圍,沖淡了感傷,留下了更多對未來的期待。
![]()
最近幾天我觀察了少前的後續變化。時隔一個月,大家被“大結局”影響的心境基本已慢慢迴歸常態,而從貼吧上的動態看,有人凌晨仍在發帖聊少前最近改動的細節,有人在爲少前系列產品的後續出謀劃策,還有人交流遊戲內卡關的打法等等。
說實話,真看不出來是個已經“結局”了的遊戲,討論穩定度不輸一些新品。
![]()
少前官方也仍舊“有活兒可整”。
就在這幾天,少前公佈了遊戲的兩個最新戰術人形“LR-300”、“Mx4 風暴”,定於11月27日上線。新人形的加入會給遊戲內策略戰鬥帶來新的變化,同時還給了大家去想象她們在少前世界裏有什麼故事的空間。
![]()
更重要的是,少前故事還有很多可以講的內容,而這些延展正在少前2中上演。和幾個玩家交流時,他們告訴我目前2代描繪的是指揮官自我放逐的10年間各個人形身上發生的故事,他們相信後面的主線發展大家一定會重新聚首,再次爲信念而戰。
正如少前2在技術、美術上的迭代升級,10年積澱後,想必故事也會迎來新的高光。
![]()
除此之外,參與過這次線下的音樂會,看到玩家帶自己棉花娃娃擺陣的自發舉動,與催促官方快上新設定集的玩家交流後(前兩天少前2週年慶預告裏已放出設定集3的衛星),我也越來越覺得少前後續不止一條路可以走,線上與線下都有巨大延展空間。
過去10年,少前一直在講“更新世界鋒芒”的故事,如果把二遊品類視爲世界,少前也是追求這一理念且還在堅持的代表,紮紮實實地講着好故事,10年如一日。
玩家回禮即能支撐它不斷生長的“熱愛”支點。“玩一輩子”,大概纔是少前的“最終章”。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