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遇到特別難搞的同事,又不得不合作,我竟然想到了推恩令?

最近重溫了一個陽謀,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不着急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先聽我分享一下這個千古陽謀。

漢高祖劉邦統一後,剷除異姓諸侯王,分封了一堆劉姓子弟爲王,也就是郡國並行制,把地方權力收歸中央,想的是同姓是一家人,總比異姓靠譜,總不會造自家的反吧?

但血緣關係會隨着時間稀釋,你爺爺和皇帝是親兄弟,你爹和皇帝是堂兄弟,到你這,皇帝可能連你名字都記不住了,親情這東西,在權力面前是撐不過三代的。

到了文帝、景帝的時候,這些諸侯國的勢力也快膨脹到無法控制了。

吳王劉濞自己鑄錢、煮鹽、徵兵,國庫比中央還富,朝廷政令都出不了函谷關,後來吳王一句“清君側”爆發七國之亂

雖然周亞夫平了叛,但問題沒根治,諸侯國雖然被削弱,朝廷也元氣大傷,諸侯王還是世襲。

漢武帝剛即位時,才十六歲,滿朝老臣都是諸侯王的人,連他親舅舅田蚡都私下跟淮南王勾勾搭搭,他要是直接下詔削藩,立馬又是七國之亂2.0版本。

硬來不行,軟磨也沒用,那些王爺們精得很,嘴上喊“陛下聖明”,轉頭就陽奉陰違

這時候,主父偃獻上一策,就是史上著名的推恩令

詔書原文就幾句話,大概是:朕體恤諸王骨肉親情,特許諸王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諸子亦可分得封地,列爲侯國,由朝廷直接管轄。

直白來說就是分土地了,諸侯的兒子人人有份。

以前只有老大能繼承全部家產,其他兒子喝西北風,現在皇帝開恩,讓每個兒子都有份,那些原本沒資格繼承的庶子、幼子,成了推恩令最堅定的支持者,他們本來一無所有,現在能當個小侯爺,當然舉雙手贊成。

而諸侯王們接到詔書,不執行也得執行,因爲他們的庶子們會主動上書請求推恩,最後只能從了

原來一個諸侯國,十萬戶,一家獨大,現在分成五個小國,每家兩萬戶,再下一代,每個小國又得分給十幾個兒子,變成幾十個幾百戶的小侯國。

土地越分越小,勢力越拆越散,財政、軍力、影響力全部歸零

最絕的是,這個過程完全合法、自願、充滿感恩。

漢武帝根本不用動手,只需要把分家這件家務事,包裝成皇恩浩蕩的制度安排,再利用人性中天然的貪婪與不患寡而患不均,就讓諸侯們親手拆了自己的封地。

回到職場中,題述中這個情況能不能用這套邏輯?

是可以用的,不管能不能實用,都可以拓展一下思維,我來說說具體怎麼用。

假設你們部門和你合作的員工是老張,技術很牛,所以老闆都不敢動他,每次協作的時候,他要麼拖延,要麼甩臉色,但你又離不開他的幫助。

具體操作:

先公開肯定他的價值,比如說:老張的經驗是我們部門的寶貴財富,尤其在XX領域,無人能及。

給他戴哥高帽,然後順勢提出“培養接班人”的計劃:考慮到業務連續性,建議由老張牽頭,帶幾位年輕同事深入參與核心模塊,逐步實現知識傳承。

相當於把分權包裝成傳道授業,道德上無懈可擊,在老闆面前,老張也很難拒絕

還要配合一步,那就是私下找那幾個想上位的年輕人說:老張那邊有個深度參與核心系統的機會,但需要你們主動請纓,表現出誠意

年輕人爲了前途,自然會天天圍着老張轉,要求學習。

這樣下來,在後續的項目流程中,你就找年輕人幫忙協調,因爲新人是你推上位的,他們也想證明自己,自然會有意無意的配合你

而且老張還不一定知道,甚至可能覺得老闆很給面子,畢竟給了他管理的機會,讓他享受到尊榮,可能也會無意配合。

當然,這只是我的見解分享,具體還需要實踐,但多交流拓展思維總沒錯的,真覺得不行的話,就當看個樂子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