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人物誌・星源:你若像鳥飛往你的山

一 家族的叛逆少女

埃琳娜・烏比卡本名星源。她的父親佛朗索瓦・烏比卡通過星象占卜後,認爲自己此生或許只能有一個孩子,便爲即將誕生的孩子取了個響亮的名字 —— 星極,意爲 “羣星的極點”。

可讓烏比卡先生措手不及的是,烏比卡女士分娩當日,兩個女孩竟一同呱呱墜地。他大喜過望,爲這個額外降臨的女兒取名 “星源”,希望她能如 “羣星的源頭” 般爲家族帶來新氣運。而星源確實沒辜負這份期待,只是用一種父親從未設想過的方式,爲家族開闢了新方向。

烏比卡家族祖上是高盧星象學派的末支,因遭主流學派排擠而移民哥倫比亞南部,無意間避開了高盧亡國的衝擊,如今已成爲擁有不俗社會地位的大家族。星極與星源,便是這個家族新生代的代表。

姐妹倆的父母雖是包辦婚姻,卻也算情投意合、生活美滿,但他們對女兒的教育,遠沒有表面那般溫和。

星源從小好學上進。她沒有姐姐星極 “學識信手拈來、舉一反三” 的天賦,卻比姐姐更努力、更刻苦 —— 年少時,她施展的源石技藝比星極更耀眼,對星象知識的掌握甚至讓父親都忍不住挑眉稱讚。用烏比卡先生的話說,星源 “本應和姐姐一起,成爲家族璀璨未來的支柱”。

然而她沒有。

星源的轉變,始於一臺破損的星象儀。那天,她撞見父母 —— 兩位資深星象學家 —— 將一臺本可修復的星象儀隨手丟棄,轉而買了一臺嶄新的。那一刻,她突然意識到:自己多年所學,竟如此 “不實用”。到了嘴邊的 “修修還能用” 沒敢說出口,她悄悄把星象儀抱回房間,翻遍幾冊說明書與製作指南,自己動手拆解、復原,還特地找儀器製作師傅請教,足足鼓搗了幾個月,終於將星象儀修好。

她先拿給姐姐看,星極興奮地接過儀器,一邊誇讚她心靈手巧,一邊與她分享糖果;可當她把修復的星象儀展示給父母時,得到的只有兩句冰冷的斥責:

“你爲什麼在這種廢銅爛鐵上浪費時間?”

“星源,我希望你把時間用在正道上。”

那天,星源對着書架上的星象學書籍想了很久,最終下定決心:擺脫這種虛妄的 “騙術”。她真正想掌握的,是父親眼中的 “糟粕”—— 那些能真正讓世界變好的東西。

是科學。

從那天起,星源開始消極對待父母及家中老師的星象學授課,轉而將重心放在學校課程上。她曾試圖用優異的學業成績證明自己的選擇,可父母的輕蔑徹底點燃了她骨子裏的倔強。若不是姐姐星極從中調和,以星源的性子,恐怕早已不顧後果地離家出走。

最終,在拿到大學入學通知書、確認自己既有儲蓄又有穩定收入後,星源搬出了家,再也沒回到那個讓她痛苦的地方。爲迎接新生活,她在大學新生報到時給自己取了新名字:埃琳娜。

她纔不想做那虛無縹緲的 “星”,她要成爲真正的 “光芒”。

二 缺失以及收穫

來到大學的星源卯足了勁:她想證明自己,更想讓迂腐的父母認清科學的價值。但她也渴望有空閒 —— 能和姐姐一起拼裝那臺姐姐送她的時鐘。可一轉頭,論文截稿日、答辯要求、項目壓力便將她的時間徹底佔滿,每次想起拼裝時鐘的事,都只能被現實壓力強壓下衝動。

有些願望不會被時間磨滅,但生活與工作,總能把實現願望的時間無限推遲。

憑藉努力,埃琳娜獲得了進入萊茵生命的機會,也終於有時間和姐姐一起完成那臺作爲她生日禮物的時鐘。從前她鮮少回那個家慶祝自己和姐姐的生日,如今終於能彌補這個遺憾 —— 不過在此之前,她得找塊抹布,把落灰的零件擦拭乾淨。

或許,等兩姐妹收拾妥當後,我們就能聽到鐘錶的滴答聲了。

三 萊茵員工到主任青睞

作爲頂尖的生物科技公司,萊茵生命的招聘標準足以讓大多數人望而卻步。即便擁有雙學歷的埃琳娜,在這個 “碩士博士隨處可見、甚至需要打雜” 的地方,也顯得並不起眼。但 “幸運” 的是,她早與一位 “引路人” 結緣 —— 大學期間,她便參與了萊茵生命能量科主任斐爾迪南發起的實驗項目。以此爲契機,埃琳娜跟隨這位業界先驅學習工作數年,最終成爲他的得意門生。

但這份 “幸運” 背後,藏着不爲人知的艱辛。她曾長期處於團隊邊緣,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大項目,也因意外事故宣告失敗;她還因擅自違反安全條例,返回有感染風險的實驗室,遭到保衛科警告 —— 若以嚴厲聞名的保衛科主任塞雷婭知曉此事,她恐怕五分鐘內就得被辭退。

可正是這個舉動,引起了斐爾迪南的注意。儘管埃琳娜搶回的只是一堆無用的廢料,他還是願意抽出 7 分鐘寶貴時間,聽聽她的想法。埃琳娜解釋了自己的動機,也承諾會全力配合後續負責人的對接工作,盡力彌補過錯。

出人意料的是,這位以刻薄聞名的主任竟因此欣賞她。他的回答是:

“我會晚一點拉響警報。”

在他眼中,埃琳娜和自己一樣,有着 “不顧一切、不受規則拘束、只爲達成結果” 的特質 —— 卻沒注意到埃琳娜緊接着的回答:“我還是會先拉下警報的。”

從一開始,兩人就不是同路人,只是 “爲科研不顧一切” 的共同點暫時掩蓋了分歧。當埃琳娜拿到《能量科主任斐爾迪南直屬項目調入確認通知》時,她難掩興奮,斐爾迪南亦是如此。斐爾迪南手下有數十名研究員,算上擔任客座教授時教過的學生,總數至少數千人。埃琳娜能被他看中,一方面固然是因爲過硬的學術素養,另一方面 —— 也是斐爾迪南最看重的 —— 是她在極端情況下的決策力、反應力與行動力。

但一切都有代價:她因救人心切,未穿戴完整的防護裝備進入高危區域,不幸感染源石病;姐姐星極在捲入事故時,被埃琳娜及時帶入安全屋避難,卻因與妹妹接觸出現共發性源石病症狀。姐妹倆因此前往羅德島接受治療。而在那次事故中,若不是實習研究員埃琳娜主動擔責,向保衛科主任塞雷婭說明現場狀況並帶頭救援傷員,斐爾迪南面對的,恐怕會是一個更難堪的爛攤子。

彼時這對師徒的關係尚算和睦。斐爾迪南曾直言:“忙碌一天後,我只剩十分鐘休息時間,但我願意把這些時間都花在埃琳娜身上 —— 她比我的孩子更像我自己。” 從後來的發展看,這個評價說對也不對。

四 羅德島時期

平心而論,羅德島的工作排期不算寬鬆,但比起科研人員沒完沒了的實驗室工作,已算得上 “度假般的差事”—— 輕鬆、自由,又截然不同。

星源回望過往才發現:自從修好第一臺星象儀、意識到自己與烏比卡家期待中的 “女兒” 存在差異後,她就一刻沒停過奔跑。

住在烏比卡家時,她專注於成績、競賽名次、所有能證明自己的方式 —— 最初的目標並不宏大,只是像無數青少年那樣,想對頑固的父母證明些什麼,結局卻總是不了了之的失敗。但這份挫敗沒困擾她太久,大學的新生活、新環境很快填滿了她的生活。那時的她格外活躍,以一種 “皈依者狂熱” 的態度投身科學,這樣的努力與天賦自然吸引了不少關注 —— 緊接着,她便獲得了萊茵生命的實習機會。

如今在羅德島,她終於有時間和姐姐相聚。她敏銳地發現星極眼睛的炎症,動用自己的薪水爲姐姐安排手術,術後不僅細心照料,還耐心勸導姐姐;她陪星極記錄星象時的鼓勵,更點燃了姐姐掙脫家族束縛的勇氣,也推動了星極自身故事的展開。

等病情穩定後,埃琳娜還是回到了萊茵生命,回到了能量科 —— 可變故,也正因此埋下伏筆。

五 綠野幻夢

埃琳娜一直以爲,導師斐爾迪南是一位嚴厲卻尊重個人意志的好導師。但在 “359 號基地事件” 中,她在斐爾迪南身上看到了父母的影子 —— 強烈的控制慾、對他人的不信任、高壓控制的姿態。她曾不顧一切想擺脫這樣的人,可兜兜轉轉十幾年後,竟又陷入了相似的困境。

所以在那一刻,她決定和自己的老闆兼導師做個了斷:她憤怒地斥責這位曾經尊敬的長輩,拒絕了他試圖成爲萊茵總轄的野心,也拒絕了他 “將能量科交予她” 的誘惑,甚至大聲宣佈:“我的老闆斐爾迪南,已經被我開除了!”

事件後,埃琳娜向萊茵生命提出外派申請,希望前往羅德島,回到姐姐身邊。只有在這裏,她才能靜下心,認真爲未來做打算。

那時的她很迷茫:自己的核心研究因斐爾迪南失蹤、能量科變動而被迫中斷、近乎夭折;近十年的努力成果被封存,且看不到重啓的希望 —— 就像源石蟲養殖戶某天開門時,發現蟲舍憑空消失。所有技術細節都刻在腦子裏,可即便能復現,羅德島也沒有足夠的資源支撐;更何況,如今她是羅德島幹員,有新的責任與義務,還有許多其他事要做。

但失去,也意味着新的開始。在羅德島的支持下,埃琳娜啓動了新的有益研究,也得到了羅德島領導人 “博士” 的信任與支持;最重要的是,她能天天見到姐姐,終於找回了 “家” 的感覺。

六 於雪山間翱翔

在羅德島停留許久後,埃琳娜協助姐姐擺脫父親的控制,獨自完成了公開演說 —— 這自然惹惱了佛朗索瓦・烏比卡。但她並不在意:只要沉浸在科研裏,她就可以無所顧忌,哪怕源石病會因此加重。

直到一封來自萊茵生命、署名爲卡羅琳的掛號信打破了平靜。信中,卡羅琳邀請星源參與萊茵在謝拉格的觀測計劃,命運似乎又將一次抉擇擺在她面前。

她曾逃避與 “天空” 相關的家族過往,一心向往科學;可當過往與當下重合,她的選擇始終堅定。雜亂思緒中,她終於抓住了那縷始終清晰的信念:每一次選擇、每一片更廣闊的天地,都讓她走向了同一條 “求真” 之路。

如今,雪境純白的未知鋪陳在這位年輕的黎博利面前。她按下發送鍵,將項目報名郵件發送至萊茵生命的指定郵箱。

雪境探索充滿艱辛:儘管有喀蘭貿易安排的嚮導,謝拉格複雜的政治局勢與頻發的天災,仍讓長期受宗教影響的民衆對外人極度排斥。埃琳娜只擔心勘測進度受影響,不過能遠離酒局與宴會,倒也讓她覺得輕鬆。與能量科的同事們合作時毫無負擔,項目進展順利,未來針對 “星莢” 的轟擊計劃也具備了可行性。

醉心科考的同時,埃琳娜也沒忽視謝拉格的困境:謝拉格的偏遠地區至今沒有公開發行的全境地圖,宗教系統的知識壟斷竟嚴重到連全境地圖都不向民衆公開。她帶着糖果分給孩子們,用不流利的謝拉格語,盡力回答孩子們夾雜方言的問題。回去後,她花更多時間惡補謝拉格語,這也贏得了村長阿姐的認可 —— 村長邀請埃琳娜一行人去家裏喫飯,用雪在科考隊成員的手上塗抹象徵符號,隨後低聲祈禱着什麼,聲音太小,埃琳娜沒能聽清。但最後,村長笑着說:“耶拉岡德已囑咐過我,你們是值得信任的朋友,是謝拉格的朋友。” 這一刻,埃琳娜(星源)由衷地感到高興。

七 夙願完結

謝拉格的天災事件來得轟轟烈烈,結束得卻異常平靜而突然。和從前的幾次動亂一樣,一場新雪落下、覆蓋大地後,過往的一切便被掩埋,雪地便會成爲書寫新故事的空白紙頁。

新的研究方向需要大量理論支撐與實證資料,而想要剝除神祕學過度包裝的外殼,探尋其難以實證卻真實存在的內核,無疑是件費心費神的事。埃琳娜暫時沒有成果、沒有資助、沒有團隊,能依靠的,或許只有一顆向光而行、渴求真理的心 —— 以及那位可靠的雙胞胎姐姐。

可父母以 “家族祕密” 爲由,拒絕提供相關資料。於是埃琳娜決定,以 “合作者” 而非 “女兒” 的身份,去見身爲學者的佛朗索瓦・烏比卡 —— 而非自己的父親。

這是佛朗索瓦近來第二次見到自己叛逆的小女兒:上一次,她假扮成姐姐星極,在衆目睽睽下完成了一場略顯笨拙的 “表演”;這次,她又想耍什麼 “花招”?

他大可以藉着十幾年的積怨與怒火,把資料扔回給埃琳娜,但學者的嚴謹讓他還是拿起資料,仔細閱覽起來。一頁、兩頁,每多翻一頁、多讀一段,他都能清晰地察覺到心中煩悶的消散,一條全新的思路在腦中漸漸成形。

而帶來這一切的 —— 他抬頭看向眼前的小女兒 —— 是一個忤逆了他大半輩子、和他一樣固執的血親。

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 即便侍者上前催促他參加下一場會議,他也渾然不覺。

最終,佛朗索瓦・烏比卡做出了他這輩子最大的讓步,開口問:“你想要什麼?”

結語:星極的信

埃琳娜:

我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讀到這封信,但我很確定,當你看到它時,一定是獨自一人、正被孤獨纏繞的時候吧?

你從小就和家裏的其他人不一樣。當我意識到這件事時,我第一次嘗試爲我們占卜命運。至於結果嘛…… 星星們說,我的小妹妹會是自由的羽獸,飛出一座又一座樊籠,見識廣闊而壯闊的天地。

這很了不起,我爲你自豪。可當我寫下這些字時,我總在想:你現在會在哪裏呢?一定是個很不一樣的地方吧 —— 你會見到不一樣的風景,認識不一樣的人,喫到不一樣的美食,聽到不同的語言與曲調…… 對了,還有曲調。

多出去走走吧,花點時間去享受玩樂、交些朋友,把你聽到的那些歌謠和小調都學下來,選一首你最喜歡的,回來唱給我聽。就當是我猜中你想法的獎品。

願你偶然翻到這封信時,那份孤獨能悄悄散去。如果孤獨還在你身旁,我希望你永遠不要忘記:我也在想你,就像你想我一樣。

愛你的 阿絲忒希婭・烏比卡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