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過就跑?墨子“五不守”,來看看棄城條件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人。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平民出身的哲學家,少年時做過牧童,學過木工,製作守城器械的本領比公輸班還要高明,自稱“鄙人”,被人稱爲“布衣之士”。

墨子可謂打總體戰的大師,在軍事攻防方面頗有研究,守城更是一絕。不過介於形勢,他也提出了“”五不守”。

1、城大人少

城池太大而守城的人數太少。城大人少,防守無法覆蓋到方方面面,敵軍可能進入內城近戰。

秦朝末年,劉邦率少量軍隊攻佔咸陽後,派兵守衛函谷關,防止項羽大軍進入關中,可劉邦軍隊人數遠少於秦軍,這時候不守城了嗎?非也,函谷關規模小,且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城池規模與守軍人數相匹配,劉邦能夠以少量兵力成功守住函谷關,避免了“城大人少”的困境。

2、城小人衆

城池太小而人口太多,守軍無法有效組織防禦,城內物資供應困難,導致守軍士氣低落,不宜守。

東漢末年,曹操攻打徐州,徐州城內人口衆多,但城池較小,人口擁擠,防禦空間受限,最終,曹操攻破徐州,造成“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慘狀。

3、人衆食寡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後勤補給跟不上,士兵沒體力,這城也守不住。

諸葛亮率蜀軍北伐曹魏,多次在祁山地區與魏軍對峙。蜀軍在祁山地區長期作戰,但糧食補給困難,“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導致“軍糧不繼,不得不退”。

諸葛亮曾感嘆:”糧盡則退,兵無糧則敗。“

4、市去城遠

說的也是補給問題,戰線拉得太遠,補給無法及時跟上,或者補給線太短,跟不上戰線。

戰國時期,齊國與楚國交戰,齊國的市場距離城池較遠。齊國的物資補給線過長,市場距離城池太遠,導致補給困難,守城時物資短缺,士兵士氣低落。最終,齊國在與楚國的戰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如果齊國將市場設置在城池附近,補給線縮短,物資供應充足,守城能力將大大增強。

5、畜積在外,富人在虛

物資在城外,那沒法打了。

戰國時期,燕國攻打齊國,齊國的物資儲備在城外,富裕的百姓不在城中,導致守城時物資不足,缺乏人力支持。最終,燕國攻破齊國,齊國損失慘重。

“五不守”——止楚攻宋

戰國初年,楚惠王欲攻宋國,魯班爲楚國設計了雲梯等攻城器械。墨子不僅說服楚王放棄攻宋,還讓楚王知道,他已派弟子禽滑釐等300人提前到達宋國,傳授了守城方法。

墨子之所以能成功阻止楚國攻宋,正是因爲宋國沒有處於“五不守”的任何一種情形。確保宋國具備守城的基本條件後,墨子攻心楚王,最終打消了進攻宋國的念頭。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