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过就跑?墨子“五不守”,来看看弃城条件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人。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平民出身的哲学家,少年时做过牧童,学过木工,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自称“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

墨子可谓打总体战的大师,在军事攻防方面颇有研究,守城更是一绝。不过介于形势,他也提出了“”五不守”。

1、城大人少

城池太大而守城的人数太少。城大人少,防守无法覆盖到方方面面,敌军可能进入内城近战。

秦朝末年,刘邦率少量军队攻占咸阳后,派兵守卫函谷关,防止项羽大军进入关中,可刘邦军队人数远少于秦军,这时候不守城了吗?非也,函谷关规模小,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城池规模与守军人数相匹配,刘邦能够以少量兵力成功守住函谷关,避免了“城大人少”的困境。

2、城小人众

城池太小而人口太多,守军无法有效组织防御,城内物资供应困难,导致守军士气低落,不宜守。

东汉末年,曹操攻打徐州,徐州城内人口众多,但城池较小,人口拥挤,防御空间受限,最终,曹操攻破徐州,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

3、人众食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后勤补给跟不上,士兵没体力,这城也守不住。

诸葛亮率蜀军北伐曹魏,多次在祁山地区与魏军对峙。蜀军在祁山地区长期作战,但粮食补给困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导致“军粮不继,不得不退”。

诸葛亮曾感叹:”粮尽则退,兵无粮则败。“

4、市去城远

说的也是补给问题,战线拉得太远,补给无法及时跟上,或者补给线太短,跟不上战线。

战国时期,齐国与楚国交战,齐国的市场距离城池较远。齐国的物资补给线过长,市场距离城池太远,导致补给困难,守城时物资短缺,士兵士气低落。最终,齐国在与楚国的战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果齐国将市场设置在城池附近,补给线缩短,物资供应充足,守城能力将大大增强。

5、畜积在外,富人在虚

物资在城外,那没法打了。

战国时期,燕国攻打齐国,齐国的物资储备在城外,富裕的百姓不在城中,导致守城时物资不足,缺乏人力支持。最终,燕国攻破齐国,齐国损失惨重。

“五不守”——止楚攻宋

战国初年,楚惠王欲攻宋国,鲁班为楚国设计了云梯等攻城器械。墨子不仅说服楚王放弃攻宋,还让楚王知道,他已派弟子禽滑厘等300人提前到达宋国,传授了守城方法。

墨子之所以能成功阻止楚国攻宋,正是因为宋国没有处于“五不守”的任何一种情形。确保宋国具备守城的基本条件后,墨子攻心楚王,最终打消了进攻宋国的念头。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