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狂人叫李白,做不了官便去寫了點詩

公元 701 年,地球村(出生地說法過多)的一戶人家,迎來了一個男嬰。

相傳其母分娩前夢太白星入懷,父親便爲孩子取名 白,字 太白—— 這個名字,日後將與盛唐的月光、劍氣、酒香交織在一起,成爲中國文學史上永不褪色的符號。

從碎葉城到青蓮鄉,從江湖漫遊到長安宮闕,從流放夜郎到採石磯邊的傳說,李白的 62 年人生,是一場理想與現實的碰撞,是一曲浪漫與滄桑的絕唱。

蜀中

五歲時,李白隨家人遷至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這片蜀地山水,成了他精神世界的起點。

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年少的他不僅沉浸於儒家 修身治國平天下 的理想,更對道家的逍遙、縱橫家的豪邁心生嚮往。

青城山的隱居時光裏,他一邊研讀經典,一邊舞劍練術,十五好劍術的自述裏,藏着少年人對江湖俠義的憧憬;偶爾與鄉鄰縱論天下,眉宇間的自信與傲氣,已顯露出大鵬一日同風起的不凡氣度。

蜀地的靈秀滋養了他的詩才,少年時的習作雖未傳世,卻爲日後的創作築牢根基。他常效仿先賢行俠仗義,曾爲友人打抱不平,散盡錢財亦無悔 —— 這種 輕財好施 的性情,貫穿了他的一生。

24 歲那年,李白站在青蓮鄉的渡口,望着東流的江水,寫下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誓言,從此告別故土,踏上了長達十餘年的漫遊之路。

江湖

離開四川后,李白的足跡沿長江而下,踏遍江陵、洞庭、廬山、金陵、揚州等地。

在金陵,他見秦淮河畔煙水朦朧,寫下《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的詩句,讓 青梅竹馬 的浪漫流傳千年;

在揚州,他廣交天下名士,散金三十萬結交豪傑,不到一年便耗盡盤纏,卻在貧病交加時寫下《靜夜思》,牀前明月光的鄉愁,成了每個遊子心底的共鳴。

這段漫遊歲月裏,李白的詩名漸起,也遇見了改變他人生軌跡的人。在湖北安陸,經孟浩然撮合,他迎娶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成了許家贅婿。

十年婚姻裏,他雖有妻兒相伴,卻始終未放棄仕途理想 —— 他頻繁向地方官員投遞詩文,寫下《與韓荊州書》這樣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的懇切之作,卻屢屢碰壁。

許氏病逝後,他短暫迎娶劉氏,卻因對方輕視自己的落魄而憤然離婚;後來在山東任城再娶,雖有幼子承歡,卻終究難逃離別之苦。

漂泊中,李白的詩歌愈發成熟。他登廬山,見瀑布飛流直下,吟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闊;遊敬亭山,感天地遼闊、知己難尋,寫下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孤絕。

他的詩裏,有山河的磅礴,有人生的失意,更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豁達 —— 這份狂放,讓他成了江湖中人人稱羨的 詩仙,也讓他在權貴眼中,成了不合時宜的 “狂客”。

長安

公元 742 年,42 歲的李白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經道士吳筠與玉真公主舉薦,他被唐玄宗徵召入京。

入宮那天,玄宗 降輦步迎,以七寶牀賜食,御手調羹以飯之,這份禮遇,讓李白以爲多年的理想終於要實現。

他被封爲翰林供奉,負責爲宮廷草擬文誥、創作應制詩 —— 在沉香亭畔,他見楊貴妃賞花,揮筆寫下《清平調》三首,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佳句,讓玄宗與貴妃龍顏大悅。

然而,宮廷的繁華背後,是無形的枷鎖。翰林供奉雖近君王,卻無實權,不過是皇帝消遣娛樂的 文人玩物。

李白不願迎合權貴,常借酒避世,甚至在玄宗召見時醉酒,提出 “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研墨” 的要求 —— 這份狂傲,讓他得罪了李林甫、高力士等權貴,也讓玄宗漸漸疏遠了他。

三年後,玄宗以 非廊廟器 爲由,賜金放還。離開長安那天,李白騎着馬,望着城門,寫下《行路難》: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雖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的期許,字裏行間卻藏不住理想破滅的失落。

長安的這段經歷,讓李白看清了官場的黑暗,卻也讓他的詩歌有了更深的厚度。

他不再只寫山水風月,更在詩中批判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不公,這份清醒與傲骨,讓他的作品超越了時代,成了後世文人的精神座標。

夜郎

離開長安後,李白重歸江湖,卻恰逢大唐由盛轉衰的拐點。公元 755 年,安史之亂爆發,天下大亂。李白隱居廬山,本想避世自保,卻在永王李璘的徵召下,再次燃起了 濟世安民 的理想。

他以爲永王是平定叛亂的忠臣,寫下《永王東巡歌》十一首,歌頌其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的平叛決心。

然而,這場選擇成了他人生的劫難。永王與唐肅宗李亨爭奪皇位,最終兵敗被殺,李白也因 附逆 獲罪,被流放夜郎。

公元 759 年,流放途中的李白行至白帝城,忽聞朝廷大赦天下 —— 驚喜之下,他乘船東下,寫下《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詩中的輕快,是劫後餘生的狂喜,也是對命運的釋然。

晚年的李白,生活潦倒,只能靠友人接濟。他輾轉於金陵、宣城等地,見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寫下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悲涼。

公元 762 年,62 歲的李白在當塗縣投靠族叔李陽冰,此時的他已重病纏身,卻仍嗜酒如命。

相傳一個月夜,他在採石磯邊飲酒,見江中月影晃動,竟俯身去撈,最終溺亡於江水之中 —— 這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傳說,或許並非史實,卻恰如其分地詮釋了他的一生:爲詩而生,爲酒而狂,爲浪漫而活。

李白作品,《上陽臺帖》

繡口一吐,半個盛唐

李白去世後,李陽冰整理其詩文,編成《草堂集》,讓他的作品得以傳世。如今,我們讀到的李白詩,不過千餘首,卻足以讓他 詩仙 的名號響徹千年。

他的詩,既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放,也有低頭思故鄉的溫情;既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傲骨,也有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豁達。

杜甫評價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余光中說他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這份評價,恰是他一生的寫照。

說李白當不上官替他惋惜的,真的不必。本身是商人之子,有官方限制,就那得到了引薦天子的機會,依舊“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貴妃磨墨,力士脫靴”官商是一點沒有,依舊狂妄。

這也太理想了,在官場指定混不下去。讓他在世間歷練磨磨棱角,未嘗不是個路子。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