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701 年,地球村(出生地说法过多)的一户人家,迎来了一个男婴。
相传其母分娩前梦太白星入怀,父亲便为孩子取名 白,字 太白—— 这个名字,日后将与盛唐的月光、剑气、酒香交织在一起,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永不褪色的符号。
从碎叶城到青莲乡,从江湖漫游到长安宫阙,从流放夜郎到采石矶边的传说,李白的 62 年人生,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是一曲浪漫与沧桑的绝唱。
蜀中
五岁时,李白随家人迁至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这片蜀地山水,成了他精神世界的起点。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年少的他不仅沉浸于儒家 修身治国平天下 的理想,更对道家的逍遥、纵横家的豪迈心生向往。
青城山的隐居时光里,他一边研读经典,一边舞剑练术,十五好剑术的自述里,藏着少年人对江湖侠义的憧憬;偶尔与乡邻纵论天下,眉宇间的自信与傲气,已显露出大鹏一日同风起的不凡气度。
蜀地的灵秀滋养了他的诗才,少年时的习作虽未传世,却为日后的创作筑牢根基。他常效仿先贤行侠仗义,曾为友人打抱不平,散尽钱财亦无悔 —— 这种 轻财好施 的性情,贯穿了他的一生。
24 岁那年,李白站在青莲乡的渡口,望着东流的江水,写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誓言,从此告别故土,踏上了长达十余年的漫游之路。
江湖
离开四川后,李白的足迹沿长江而下,踏遍江陵、洞庭、庐山、金陵、扬州等地。
在金陵,他见秦淮河畔烟水朦胧,写下《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诗句,让 青梅竹马 的浪漫流传千年;
在扬州,他广交天下名士,散金三十万结交豪杰,不到一年便耗尽盘缠,却在贫病交加时写下《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的乡愁,成了每个游子心底的共鸣。
这段漫游岁月里,李白的诗名渐起,也遇见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人。在湖北安陆,经孟浩然撮合,他迎娶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成了许家赘婿。
十年婚姻里,他虽有妻儿相伴,却始终未放弃仕途理想 —— 他频繁向地方官员投递诗文,写下《与韩荆州书》这样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恳切之作,却屡屡碰壁。
许氏病逝后,他短暂迎娶刘氏,却因对方轻视自己的落魄而愤然离婚;后来在山东任城再娶,虽有幼子承欢,却终究难逃离别之苦。
漂泊中,李白的诗歌愈发成熟。他登庐山,见瀑布飞流直下,吟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阔;游敬亭山,感天地辽阔、知己难寻,写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孤绝。
他的诗里,有山河的磅礴,有人生的失意,更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 —— 这份狂放,让他成了江湖中人人称羡的 诗仙,也让他在权贵眼中,成了不合时宜的 “狂客”。
长安
公元 742 年,42 岁的李白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经道士吴筠与玉真公主举荐,他被唐玄宗征召入京。
入宫那天,玄宗 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这份礼遇,让李白以为多年的理想终于要实现。
他被封为翰林供奉,负责为宫廷草拟文诰、创作应制诗 —— 在沉香亭畔,他见杨贵妃赏花,挥笔写下《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佳句,让玄宗与贵妃龙颜大悦。
然而,宫廷的繁华背后,是无形的枷锁。翰林供奉虽近君王,却无实权,不过是皇帝消遣娱乐的 文人玩物。
李白不愿迎合权贵,常借酒避世,甚至在玄宗召见时醉酒,提出 “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 的要求 —— 这份狂傲,让他得罪了李林甫、高力士等权贵,也让玄宗渐渐疏远了他。
三年后,玄宗以 非廊庙器 为由,赐金放还。离开长安那天,李白骑着马,望着城门,写下《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虽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期许,字里行间却藏不住理想破灭的失落。
长安的这段经历,让李白看清了官场的黑暗,却也让他的诗歌有了更深的厚度。
他不再只写山水风月,更在诗中批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公,这份清醒与傲骨,让他的作品超越了时代,成了后世文人的精神坐标。
夜郎
离开长安后,李白重归江湖,却恰逢大唐由盛转衰的拐点。公元 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天下大乱。李白隐居庐山,本想避世自保,却在永王李璘的征召下,再次燃起了 济世安民 的理想。
他以为永王是平定叛乱的忠臣,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歌颂其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的平叛决心。
然而,这场选择成了他人生的劫难。永王与唐肃宗李亨争夺皇位,最终兵败被杀,李白也因 附逆 获罪,被流放夜郎。
公元 759 年,流放途中的李白行至白帝城,忽闻朝廷大赦天下 —— 惊喜之下,他乘船东下,写下《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的轻快,是劫后余生的狂喜,也是对命运的释然。
晚年的李白,生活潦倒,只能靠友人接济。他辗转于金陵、宣城等地,见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写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悲凉。
公元 762 年,62 岁的李白在当涂县投靠族叔李阳冰,此时的他已重病缠身,却仍嗜酒如命。
相传一个月夜,他在采石矶边饮酒,见江中月影晃动,竟俯身去捞,最终溺亡于江水之中 —— 这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传说,或许并非史实,却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他的一生:为诗而生,为酒而狂,为浪漫而活。
李白作品,《上阳台帖》
绣口一吐,半个盛唐
李白去世后,李阳冰整理其诗文,编成《草堂集》,让他的作品得以传世。如今,我们读到的李白诗,不过千余首,却足以让他 诗仙 的名号响彻千年。
他的诗,既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放,也有低头思故乡的温情;既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也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豁达。
杜甫评价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余光中说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份评价,恰是他一生的写照。
说李白当不上官替他惋惜的,真的不必。本身是商人之子,有官方限制,就那得到了引荐天子的机会,依旧“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贵妃磨墨,力士脱靴”官商是一点没有,依旧狂妄。
这也太理想了,在官场指定混不下去。让他在世间历练磨磨棱角,未尝不是个路子。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