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梦核——曾经经历却无法回到的过去

上一次讲了Frutiger aero美学,它描绘了一个在千禧年对未来的幻梦,而今天,将介绍现在精疲力尽的我们对千禧年的集体记忆——中式梦核。

现在随着经典的音乐,一起来回忆那个逝去的夏天吧

梦核的起源——奇幻空间

我们透过后视镜观察现在,我们倒退着走向未来。

核文化

“核”文化,意味着有深度、直接命中靶心,它是最切实也是最朴实的,只为了呈现一种独特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体验。

《明日方舟》的界园宣传片就是怪核

怪核就是梦核的基础,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吓唬人,比如之前流行的“后室”。梦核的特点是在一个阈限空间内不合理的场景布置,它们就像白日梦一样,寄托着人们的某种情感。旧核就是有关怀旧的“阈限空间”。它们都擅长用低清晰度的、柔光、老式VCD式的画面表现,虽然细节不清但氛围感十足。

后室就是典型的阈限空间,其中的层级有各种各样的文化风格

后室中文数据库

中式梦核其实是对外网的梦核、旧核、怪核的本土化,所以中式梦核带有三种核文化的共同特点。中式梦核与其他中式核文化很难区分,或者说根本就是一个东西。

怪核,早期梦核也会使用类似场景

其实外网的梦核一开始也与怪核纠缠不清

梦核的起源

怪核是梦核诞生的基础,除此之外,酸(Acid)、迷幻时代、千禧年美学(上一次提到的Y2K)以及故障美学也为梦核注入了独特的特点。与怪核不同的是,梦核发迹于短视频时代,短视频和特效为梦核带来了不同的视听体验。

最初的梦核

相对于怪核为了表现困惑、迷失、脱离和躁动不安的特点,梦核更加擅长使用明亮的色调和彩虹元素进行装饰,专注于梦境,以及安慰或者奇迹感的塑造。正如前文所说,最早的梦核与短视频特效深度结合,主要依赖于Photoshop和MS print所调整的山丘,起伏的草地和漂浮的建筑,去除细枝末节来呈现超现实的感受。

成片的高楼是中式梦核的经典场景

梦核表现的场景更多是我们无比熟悉的场景:游乐场、微机教室、大商场等地点,但无一例外,这些场景都没有人或者都是一些无脸的背影,形成一种“边缘空间”,同时通过特定的文字、灯光或虚空可以带来熟悉与陌生并列的效果,实现记忆与现实的连接。

你可以回到过去,但那里已经没有人了

在熟悉的场景却没有熟悉的人,可以让我们迅速意识到不对,也会让我们获得一种怪异的体验。

寂静岭小镇就是典型的边缘空间

但梦核与怪核的无人空间的目的不同,在温暖的光线以及熟悉的场景的作用下,给了屏幕前的我们一种安全感,成为了抚慰人心不强大但直接的体验。

中式梦核的幻境——被重新制造的“Y2K”

与外网梦核不同的是,中式梦核描绘的是真实的地方,是对集体潜意识的安宁之地的向往,是一代人的清醒梦。可以说,中式梦核已经脱离了最原始的梦核定义和美学形态构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中式梦核]“我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哔哩哔哩】 https://b23.tv/5QLuFVQ

上面就是典型的中式梦核图像,都是我们真实经历场景的拼接。

中式梦核指向一种“被制造的记忆”,就是对我们童年记忆的再加工。它们并非完全真实,它们或多或少在时代以及具体细节有偏差,有刻意捏造的痕迹,这正是中式梦核的“梦”。

迅速的变化

对中式梦核产生共鸣的往往是“Z时代(95后、00后)”,按照记忆推理,这部分记忆应该是2010年前后的画面。这几年生活体验日新月异,相关的视觉元素在不久后在我们的视野中消逝殆尽,这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错位”。有时,在细节上还会故意插入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东西,甚至显得十分和谐。

杂乱的街道,充气城堡,老式装修风格的房间,这些东西在15年后快速消失(在大城市甚至在08年前后就逐渐没有了)。这些变化发生在短短几年的世界,迅速否定了1950年代积累的视觉要素。同时21世纪的互联网技术不断冲击这我们的审美,我们接触到了完全不同的世界,也可以说,是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大规模使用,终结了怀旧的想象。所以,我们开始了对千禧年的再加工!

对过去的再加工

用数码方法利用扫描线、胶片划痕和VHS录像带的时码器,增加噪点来做旧。在游戏的制作中,开发者可以更加轻松地拼接加工我们的集体记忆,展现千禧年的美学风格。

你相信自己曾经经历过类似的场景

被制造的记忆可能不是真实的,但却因为有坚实的存在基础而变得可信且真实,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和记忆,用来安抚在现在这个狂奔的时代感到疲惫的人们。因为这种记忆是几乎所有“Z时代”所拥有的集体记忆,所以经过加工的统一画面可以引发一大波人的共鸣。

那个时代不少家庭的装修风格,属于一代人的记忆

这种制造试图勾连起那个有着共同认识的过去,是对过去时光的不可靠模拟,是一种逃离现实的想象。

属于我们的过去——你可以回去,但这里已经没有人了

中式梦核描绘的过去画面一般都是欣欣向荣的老事物,淡化了烦恼元素。在这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在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同时,“Z时代”的我们慢慢成长,开始独自面对生活中的不快与困难。加上前几年“疫情”的到来,我们有更多时间思考我们的处境与未来,有时,我们把希望寄托在过去。

长期处于紧张刺激和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的城市人,过分理智、高度专业化、并逐渐缺乏激情、进而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原子化。

缺乏强有力联系的“原子化社会”的个体们,无时无刻不感觉孤独,而“中式梦核”在互联网是引发了一大批人的热烈讨论,给了人们共享记忆与情绪的土壤,将无数原子聚集在一起。

重塑千禧年代

中式梦核可能是一次情绪考古,是我们对一段时光、一段记忆甚至一种特定光线下的景物的怀念。在此同时,我们还在重塑千禧年代的集体记忆,我们现在对千禧年的回忆已经和真正的场景有很大出入。前面一篇文章讲过那个时代的“Y2K”美学,那才是真正的千禧年代:未来主义、橡胶或者亚文化哥特风格的变体风格。这可比我们现在的“千禧风”更加开放和未来主义。

Apple的贺岁片《想和你一起听听歌》讲述了穿越回世纪末的爱情故事,但其中的景物就充满了怀旧感,没有应当属于那个时代的新鲜与朝气。所谓对千禧年的复古,其实是对那个时代的致敬,作为一个稳定的锚点来定位基本的时代和共识的风格。

我们不必在场

中式梦核的怀旧,其实和当时的人没有太多关系,更多的是对我们熟悉场景的构建。此时我们搭建了一个可以共同讨论的区域,与“现在”的人共鸣。所以我们不必出现在那个回忆里,其实,重要的是我们的“现在”,而不是“过去”。

中式梦核用技术模拟过去,模拟梦,模拟一种可能的故障,而偏偏不去模拟现实

中式梦核为现在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温馨的“避风港”,在那个小小的,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的童年怀抱中暂时逃避一下。

在这个过程中,现实、历史、幻想、体验都和记忆混合重塑,形成了现在怀旧和沉溺的千禧梦。

共同的梦

中式梦核给予了我们一个友善的空间,重塑了那些被摧毁的回忆,提供了一个廉价且无害的温床。其实还是现在的人们用来应对现实的优绩主义制作出的精致的糖果,但是,中式梦核的核心不是悲观主义,而是立于怀旧的乐观主义。它是一股温暖的力量,将所有“原子化”的年轻人继续保留那份童年的纯真和柔软。

它还是大家共同的梦。’

在这个“原子化”的时代下,不要让自己“无家可归”。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