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將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以表彰他“那富有感染力與遠見卓識的作品,在末日般的恐懼之中重申了藝術的力量。”可能很多盒友在諾獎頒獎前並沒有聽說過他,這篇文章就來繼續聊聊文學獎的得主拉斯洛。
今年把獎頒給拉斯洛並非爆冷。
拉斯洛本人被譽爲“匈牙利的末日大師”,
堪稱匈牙利當代最偉大的作家,甚至沒有之一,
代表作《撒旦探戈》還被貝拉·塔爾改編成7.5小時的電影,成爲影史經典。
匈牙利語本身是小語種,確實是諾獎的偏好,
最近這些年可以明顯看到諾獎評委會在刻意拓寬視野,
更多關注來自非主流文學中心、使用相對小衆語言和特定文化背景的作家,
不過拉斯洛的作品並不算好讀的類型,尤其以“熔岩緩流式”長句聞名,
全文找不到太多的句號,而且還不喜歡分段,幾乎全是長難句,讀起來比較窒息壓抑。
拉斯洛
今年頒獎之前,各個賠率榜上拉斯洛也很多都排在前三的位置,
很多媒體喜歡營銷村上春樹和殘雪,但去年是韓江獲獎,
今年不太可能繼續頒給亞洲作家(我自己預測的是托馬斯品欽),
所以拉斯洛能夠獲獎並不是爆冷,而是超級大熱門作家衆望所歸摘得諾獎。
而拉斯洛本人的經歷也非常傳奇,曾多次到訪中國,
且非常喜歡中國文化,尤其迷戀《道德經》和李白的詩作,
還親自來到中國沿着李白曾經走過的足跡遊覽了近十座城市。
與很多循規蹈矩的傳統作家不同,拉斯洛的成長曆程非常獨特。
1954年1月5日,拉斯洛出生在匈牙利久洛,
這裏靠近羅馬尼亞邊境的小鎮,非常偏遠,
所以他的作品與首都布達佩斯文學圈成長的作家不同,往往帶有一種邊緣、疏離的末日色彩。
青少年時期,拉斯洛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爵士鋼琴手,
大學時期一開始學法律,後來轉到文學院,
讀書期間爲了生計,他做過出版社文書、編外記者,甚至地板打磨工,
這些經歷也爲他觀察底層社會、理解人性打下基礎。
1985年,31歲的拉斯洛發表了自己的首部小說《撒旦探戈》,
也是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書中主要描繪了一個衰敗的集體農莊,隱喻當時的匈牙利社會,
這個農莊一度非常繁榮,如今卻已荒廢,
國家也已將其遺忘,任由居民在貧困與絕望中自生自滅,
讀起來給人一種無處可逃的禁錮感。
小說開篇場景中,大雨下個不停,將整個世界變成一片泥沼,
道路無法通行,視野所及之處,除了衰敗的農場、昏暗的酒館,
就是無盡的、單調的灰色平原,你想逃卻發現四周都是爛泥,
每一步都拔不出來,最終只能徒勞地望着沒有邊界卻又像牆壁一樣的地平線。
除了地理上壓抑的禁錮感,還有時間上的停滯與絕望的循環,
這場雨彷彿下了一個世紀,角色的等待也似乎永無盡頭,
農莊居民的生活完全淪爲爲麻痹遲鈍的無限重複,
大家每日喝酒、爭吵,無望地等待一個虛假的“彌賽亞”來拯救他們,
而這種等待本身就成了一種酷刑,時間原地打轉,像一個壞掉的鐘擺,
每一次擺動都加深一次絕望,你也跟着他們一起等,
漸漸地,你也失去了對“未來”的信念,
感覺自己彷彿被永遠囚禁在這個毫無變化的“現在”。
拉斯洛在《撒旦探戈》的寫作技法也同樣加深了這種阻滯感。
小說的章節結構模仿了探戈舞步“六步向前,六步向後”的節奏,
原文幾乎是不分段的流水句,一個從句套着另一個從句,
句子像藤蔓一樣不斷生長、盤繞、糾纏,
閱讀的過程就像在一條黑暗沒有出口的隧道里摸索,
只能被迫跟着拉斯洛那種緩慢沉重、幾乎不容你喘息的節奏前進,
雖然需要一些耐心,但真讀進去也是非常非常爽的,
這種技法讓你很難輕易跳出故事,
而是像角色一樣,被語言的引力牢牢吸附在那個絕望的世界裏,
用我們遊戲玩家的話來形容大致就像是沉浸感極強的RPG遊戲。
《撒旦探戈》一經發表,拉斯洛很快就火遍整個匈牙利,
很多民衆同樣也產生一種疑惑,就是爲何《撒旦探戈》能夠被出版,
拉斯洛猜測可能是一位曾爲祕密JC的出版社社長故意放了他一馬。
很快,拉斯洛就獲得了出國訪學的機會,
1987年,拉斯洛獲得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的獎學金,
前往西柏林居住了一年,並親眼目睹了柏林牆的倒塌,
接下來拉斯洛開始在歐洲巡遊,然後前往美國紐約,住在金斯堡的公寓裏,
得到了金斯堡大量的建議和支持,拉斯洛也從此進入國際視野。
垮掉的一代-艾倫·金斯堡
然而,對拉斯洛創作影響最爲深遠的,還是他在90年代前往東亞的探訪,
1991年,拉斯洛首次以記者身份訪華,
回家後拉斯洛要求全家改用筷子就餐,並稱中國爲“世界上僅存的人文博物館”,
在家中循環播放京劇磁帶,尤其鍾愛梅蘭芳的《宇宙鋒》,還在歐洲蒐集與中國相關的書籍。
1998年,拉斯洛再次來到中國,這一次他選擇追隨李白的足跡,
在譯者餘澤明陪同下,拉斯洛走訪泰安、曲阜、洛陽、西安、成都、重慶等10座城市,
行至白帝城時,因遊輪改道未停靠,拉斯洛還急迫要求船長掉頭,
只爲親見李白筆下“朝辭白帝彩雲間”的實景。
拉斯洛與中國結緣很早,但是中國讀者對他其實並不算熟悉,
直到2014、15年拉斯洛先後拿到美國文學獎和布克國際文學獎,
《撒旦探戈》才被翻譯成中文,讓更多的讀者能夠認識拉斯洛。
這裏再多提一嘴,其實看文學也不只是看每年xxx得了諾獎,
美國文學獎和布克獎同樣也是含金量不低於諾貝爾文學獎的大獎,
目前你能在市面上買到的拉斯洛的中文譯本只有四本,
分別是17年譯文社出版的《撒旦探戈》、
23年浙江文藝出版的《反抗的憂鬱》和《仁慈的關係》,
以及今年人文社出版的《世界在前進》,
中文版的譯者就是當年陪同拉斯洛李白足跡之行的譯者餘澤明,
而且這幾本書的序中還能看到很多拉斯洛中國之行的趣事。
最後再聊聊拉斯洛與“慢電影”美學大師貝拉·塔爾,
兩人合作了30年,也是整個電影史上最經典的合作
(大概可以把他倆看成莫言和老謀子這樣的關係),
拉斯洛不愛寫句號,而貝拉·塔爾的電影節奏同樣極其緩慢,
動不動就是持續數分鐘的超長鏡頭,《撒旦探戈》片長達到了恐怖的7小時19分鐘,
影片也和小說一樣的探戈結構,分爲十二部分,
小說只有288頁的篇幅,電影平均每頁拍了2.5分鐘,
連觀衆也能親身感受到那種煉獄般的熔岩緩流。
兩人後續還合作了《鯨魚馬戲團》、《都靈之馬》等五部電影,
如果你耐不住《撒旦探戈》,強烈推薦上面這兩部電影,
《鯨魚馬戲團》改編自原著小說《反抗的憂鬱》,這是一個末日寓言故事,
《都靈之馬》改編自散文《都靈最新消息》,
描繪世界末日前的六天,靈感源於尼采精神崩潰的故事,
這部拿了柏林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也是兩人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
之後由於資金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拉斯洛不再參與電影製作,貝拉·塔爾也幾乎半退休,只參與一些電影指導工作。
《都靈之馬》
總體來說,如果你從來沒有聽說過拉斯洛,本文可以大致讓你對他有個眼熟,
《撒旦探戈》這幾本小說讀起來並不輕鬆,
文字像迷宮一樣繞彎,世界幾乎都是末日一般壓抑,
不過也正是這種文字峯哥,讓人不自覺地被他的文字所吸引,
而他與貝拉·塔爾的合作,更是將這種文字的“慢”美學延伸至光影,
對於我們中國讀者來說,拉斯洛對中華文化的癡迷也給他增添了一層親切感,
如果你想讀讀嚴肅文學、看看今年的諾獎大作,不妨就從《撒旦探戈》這本小說開始入手,
然後再進一步去看他的其他作品,或者是看看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
本文完。
往期文學相關:
文學名著譯本推薦(買書如山倒——文學名著譯本推薦(日本))
文學名著譯本推薦(買書如山倒——文學名著譯本推薦(法國))
文學名著譯本推薦(生存還是毀滅?英國文學好書推薦!)
文學名著譯本推薦(英國文學——《傲慢與偏見》,你喜歡哪些英國作家?)
文學名著譯本推薦(毛姆、伍爾芙和奧威爾,英國近現代文學推薦!)
文學名著譯本推薦(海明威、梭羅和福克納,美國文學作品推薦!)
文學名著譯本推薦(歌德、尼采和黑塞,德國文學作品推薦!)
文學名著譯本推薦(買書如山倒——文學名著譯本推薦(俄國))
文學名著譯本推薦(買書如山倒——文學名著譯本推薦(俄國&東歐文學))
文學名著譯本推薦(買書如山倒——文學名著譯本推薦(拉美的魔幻現實主義))
#gd的ai&遊戲雜談#
#gd讀書#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