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看似輕鬆卻意味深長的消息在玩家社羣中迅速發酵:一位熱衷於《DOTA2》的沙特王子,在完成Steam暱稱更改後,悄然成爲了全球遊戲行業熱議的焦點。
而他改的名字,正是那句頗具調侃意味的“I bought EA”(我買下了EA)。這一舉動,不僅讓玩家們忍俊不禁,也再次將“沙特資本”與遊戲產業的深度融合推上了風口浪尖。
由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銀湖資本(Silver Lake)及庫什納家族旗下Affinity Partners組成的聯合財團,已於2025年9月29日正式完成對遊戲巨頭Electronic Arts(EA)的收購,交易總額高達550億美元,全部以現金支付。
這筆交易不僅是遊戲史上最大規模的私有化案例,也標誌着EA這家曾長期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老牌遊戲公司正式退出公開市場,轉爲私營企業。
收購消息一經公佈,這位以熱愛二次元和《DOTA2》聞名的沙特王子便迅速更新了自己的Steam個人資料,將暱稱改爲“I bought EA”,並配以極具個性化的展示內容——包括大量稀有的《DOTA2》飾品以及動漫元素。
此舉不僅引發了玩家社區的廣泛討論,也讓外界對這位“神壕玩家”的真實身份產生濃厚興趣。
事實上,這位王子早已是電競圈中的知名人物。他常年位居《DOTA2》國際邀請賽勇士令狀(Battle Pass)氪金榜前列,被圈內人戲稱爲“氪金狂魔”。
此次更名,既是一次帶有玩味色彩的自我調侃,也折射出其在資本與遊戲之間的獨特地位。
這場收購從不是突然襲擊,而是 EA 積弊已久的必然結果。
2023 年財報的紅色警報早已拉響,營收同比下滑,多款大作跳票,寄予厚望的《龍騰世紀:影障守護者》因劇情敷衍、BUG 頻發口碑崩盤,玩家流失率飆升 30%。
好消息是,私有化或許能治治 EA 的 “年貨病”。以前在股市壓力下,公司爲衝業績不停趕工出 “快餐遊戲”,質量自然下滑。
現在變成私人公司,不用再被短期財報綁架,理論上能慢下來打磨作品,比如讓《戰地》系列擺脫的尷尬。
但壞消息可能更現實。銀湖資本是槓桿收購老手,550 億裏一大半是借來的,未來 EA 賺的錢得先還債。
爲省錢,裁員、砍項目大概率躲不掉,那些玩家期待的小衆 IP,說不定會直接被 “雪藏”。之前玩《鏡之邊緣》的老粉盼續作盼了好幾年,現在更擔心這 IP 徹底涼透。
沙特資本的野心也很明確。他們近年在遊戲圈到處撒錢,買 SNK、投資卡普空,就是想補全版圖。
EA 手裏的《FIFA》《戰地》都是頂級 IP,正好能幫沙特加大電競投資,還能推動遊戲在阿拉伯市場本地化。
比如《FIFA》說不定會加更多中東聯賽球隊,對球迷玩家是好事,但會不會強行加地域元素破壞平衡,誰也說不準。
玩家圈的猜測已經吵翻了天。有人開玩笑說 “再也不會有 LGBT 元素了”,也有人樂觀表示 “EA 終於能翻身了”。但現實可能介於兩者之間,參考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的先例,這種級別的收購必然伴隨大變動,只是好是壞得等實際落地才知道。
更值得警惕的是 “資本干預創作”。沙特公共投資基金不是單純的遊戲愛好者,其收購背後有明確的戰略佈局。
要是爲了迎合特定市場,強行修改遊戲劇情、刪減內容,比如讓《戰地》削弱中東戰場戲份,那對追求沉浸感的玩家來說簡直是災難。
不過也有玩家看到了希望。EA 被股市綁架時,爲了短期收益搞出不少 “騷操作”,比如《FIFA》每年換皮賣 60 美元,內容卻沒實質更新。
現在沒了股價壓力,說不定能靜下心做創新,比如給《模擬人生》加更豐富的社交系統,或者讓《極品飛車》迴歸硬核競速本質。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