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省份都有着自己的下飯神劇,全程方言演繹的喜劇故事。不過鑑於觀影限制,這些電視劇大都存在於地面電視臺,知名度大都出不了省,本地人當成寶,外地人可能聞所未聞。
今天就來聊聊各省那些無比經典的本土方言情景喜劇,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有點不一樣。
《幸福耙耳朵》四川
四川人心中的《愛情公寓》,陳黔貴、田長青、幹豇豆外加一個王寶器組成了 耙耳朵男神天團。
一個開農家樂,一個賣肥腸粉,一個賣涼拌雞片,還有一個當幸福村的文化站站長。他們的老婆一個比一個能幹要強,男人們一個比一個怕老婆。
一提到這部劇,四川的朋友基本都看過,大多數 90 後都會感慨道:“看着他們喫飯,米飯都要多刨兩碗。”
當年也是第一次從田菜農口中聽到楊思敏的名號,還有光碟
2006 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張德高、趙亮等人曾表演了一部川味濃烈的小品《耙耳朵》。
同年 8 月,四川電視臺《麻辣燙》欄目組深挖四川人 愛老婆、怕老婆 的 耙耳朵文化,推出了《幸福耙耳朵》系列劇,在四川經濟頻道首播,一天兩集,每集大概 20 分鐘,邊播邊拍,陸陸續續播放了 6 季。
後來改名《耙耳朵的幸福生活》又播放了幾季。
至於到現在,觀衆的娛樂選擇多元化,耙耳朵 的故事也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拍攝地也成了一片荒蕪。
《老孃舅和他的兒孫們》上海
“百年的上海灘,世紀新大道,眼前的變化快得不得了。城市在天天高,空氣它在變好,精彩的時代人人都叫好。”
這部劇大家可能真就聞所未聞,但進了上海,它真的是家喻戶曉,而且屬於那種 “永遠不能忘記” 的類型。
《老孃舅》是由上海東方電視臺出品,塗耀林指導,李九松、陳國慶等人主演的海派風格室內情景喜劇,於 1995 年 9 月 1 日在上海東方電視臺首播,全劇以上海話作爲主要語言,主要講述了老孃舅和他的兒孫們的故事。
從 1995 年到 2007 年,歷經 12 年,總集數已經達到了上千集。
12 年以來,《老孃舅》共經歷了四次改版。在第四次改版之後,由於播出頻率從每週兩集提高到每天兩集,第四版《老孃舅》劇集的各方面製作水平都有所下降,導致收視率一落千丈。最終這部傳奇式的鉅作,終於在 2007 年 12 月結束。
《噱占上海灘》
《噱占上海灘》(原名《啼笑往事》)是由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出品、沈剛執導的海派情景喜劇,
於2008年1月6日首播,同年10月1日改版爲現名,共274集。該劇以20世紀40年代上海爲背景,採用老派吳語對白,講述“上海小姐”總決選中各路參賽者與評委間的荒誕糾葛,劇中服裝考究延續年代劇質感。
劇集打破海派情景喜劇現代敘事常規,通過年代戲風格呈現社會動盪下的人物命運轉折,拍攝手法融合電視劇技法與電子合成特技。
沿用《老孃舅》原班人馬,保留了老一輩滑稽戲演員毛猛達、姚祺兒、錢程等,並吸收餘婭、周立波等滬上知名戲劇演員。
2009年8月31日,該劇配以粵語在廣東地區播出並更名爲《我的老豆是大佬》,沿用TVB配音班底進行本土化改編。
《街坊鄰居》重慶
說起重慶地區的下飯神劇,在《街坊鄰居》面前《山城棒棒軍》都還要往後移一移 —— 畢竟後者足夠現實,不夠下飯;
前者談天說地、家長裏短,情景劇形式纔好下飯,尤其是李伯清飾演的
當然,這位川渝男神在這部劇中只是客串,主演乃是凌凌、周平等人。
顧名思義,《街坊鄰居》講的就是左鄰右舍的故事:這裏有文藝青年、有下崗工人、有漂亮的小賣部老闆娘、掏耳朵的婦產科醫生,他們演繹了重慶人的草根精神和古道熱腸。
《街坊鄰居》首播於 2000 年,一集只有 25 分鐘左右,每一集都是單獨的小故事,總共近百集,每集都有不同的明星客串。
四年後又出了第二部,名叫《新街坊鄰居》,也是近百集。《山城棒棒軍》走向了全國,而《街坊鄰居》卻是全體重慶人的集體記憶。
《七十二家房客》廣東
該劇改編自珠影老導演王爲一1963年拍攝的電影版 ,背景是上世紀40年代的廣州西關,講述了一羣“反斗”房客在和姦惡勢力鬥智鬥勇,傳頌“邪不壓正”的正能量的故事 。
該劇於2008年7月5日在廣東大灣區衛視(原南方衛視) 首播 ;截止2013年8月該劇已突破1000集,成爲驚豔業界的長壽劇。
播出後受到了熱烈歡迎,“雞公福”、“金醫生”、“太子炳”和“八姑”等諸多正反角色成爲街知巷聞的藝術形象 。
而後該劇收穫了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 、廣東省首屆“百佳電視藝術作品獎” 、最佳中短篇電視劇 [10]等一系列獎項。2025年4月11日,《七十二家房客》第20季正式開機。
在這部電視劇中,不僅體現出街坊們其樂融融、守望相助的情誼,反黑暗勢力、弘揚民國社會正義風氣的鬥爭精神,還有警察局發生的奇聞怪事,軍警之間產生的糾紛,街坊們的悲歡離合、甜酸苦辣等。
正因爲該劇的情節詼諧,人物性格鮮活,所以贏得了觀衆的喜愛,收視節節攀升,穩居廣東廣播電視臺收視排行榜前列,獲獎無數,已突破了千集大關,覆蓋了整個廣東地區,超上萬個人口,觀衆覆蓋了省港澳地區。
《外來媳婦本地郎》廣東
“生仔未必就係福,要娶新婦要分屋。老屋飛入外來雁,雞同鴨講眼碌碌。”
廣東小夥伴們的下飯神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可以說是中國情景喜劇當中的 神話—— 因爲沒有任何一部情景喜劇能夠在播放時長上比得過它。
從 2000 年開始上映,截止到今天仍在連續播出,總集數已經達到了恐怖的 4000 多集。
作爲 20 年不間斷播放的粵語情景喜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已經徹底成爲廣東影視的代表之作,而且沒有任何一部劇能像它一樣深紮在人民大衆之中,陪伴着祖孫三代。
龔錦堂飾演康二壽,黃錦裳飾演王玉蓮。他們的四個兒子,除了一個娶的是本地媳婦,其他兩個娶的都是外省女孩,小兒子更是在跟洋妞談戀愛。
就這樣,生活中的種種誤會、矛盾、笑話自然而然地展開了。
當然,觀衆其實已經不在乎它講的到底是什麼故事,重要的是它已經成爲廣東人民日常生活中絕不可失去的 生活調味品—— 觀衆一直看,它就一直拍。
該劇在當地的收視率一度突破 41.39%,主題曲幾乎人人會哼,但受制於方言,外省觀衆的欣賞門檻頗高。
據說後來湖南經視以這部劇爲藍本,拍了一部湖南人的本土神劇《一家老小向前衝》;而安徽電視臺又將其配成合肥方言,改名《我愛範米粒》,成了安徽人心中的下飯神劇。
《紅男綠女》吉林
《紅男綠女》是一部現代都市情景喜劇,該劇以一家由五位年輕人組成的小公司爲藍本,傳達真誠、善良、美好、健康的故事與情感,主題積極,情節巧妙,表演自然,
人物對話凸顯現代東北特色,他們是辦公室裏最普通的廣告從業者,他們是都市裏最活躍的紅男綠女,他們也是北國春城裏知名度最高的搞笑高手。
該劇每集時長15分鐘,已製作、播出400餘集,一共500集,至少有30集已經絕版。曾在長春地區第一地面頻道吉視都市頻道中播出,播出兩年多來,收視率和市場份額節節攀升,表現優異,甚至超過了黃金擋電視劇的收視率,
2004年長春市平均收視率爲9.5%,2005年達到12%,最大收視率20%以上,平均市場份額約30%,最大市場份額達到60%。2006年精挑細選、重新編輯後,配合“幽默中國”全新定位,亮相吉林衛視,帶給更多觀衆精彩與歡笑。
《東北一家人》東北
“老張開車去東北,撞了,肇事司機耍流氓,跑了,多虧一個東北人,送到醫院縫五針,好了,他是東北人”
它是東北人心中的下飯神劇。不同於以上幾部,它即便出了東北,在全國人民心中其實也還有着一定的知名度。
這得益於這部劇的導演英達 —— 他前有《我愛我家》《閒人馬大姐》等受全國觀衆喜愛的作品傍身;
而且隨着趙本山多次登上春晚,東北話觀衆理解起來也毫不費勁。這不,本來面向東三省的《東北一家人》,即便全程東北話,也沒能擋住全國觀衆的喜愛。
該劇由李琦、彭玉主演,故事通過一個身處跨世紀時代的工業城市中的一個七口之家展開,每集每段或描寫親情恩怨、或反映家庭矛盾,充分汲取了東北小品的精華,讓人捧腹。
據說剛開始英寧只寫了 40 集劇本,但播出後不僅東北人愛看,南方等地的收視率甚至比北方還高。於是英寧便一口氣寫了後續 80 集,構成了 120 集。
2003 年又推出了第二部和第三部,再後來還改編成了動畫版,皆受到了觀衆的一致好評。
看到這兒肯定有人說 “最能代表東北的應該是《鄉村愛情》系列”,但注意,這兒聊的是情景喜劇,而《鄉村愛情》明顯不屬於這一類。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