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省份都有着自己的下饭神剧,全程方言演绎的喜剧故事。不过鉴于观影限制,这些电视剧大都存在于地面电视台,知名度大都出不了省,本地人当成宝,外地人可能闻所未闻。
今天就来聊聊各省那些无比经典的本土方言情景喜剧,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有点不一样。
《幸福耙耳朵》四川
四川人心中的《爱情公寓》,陈黔贵、田长青、干豇豆外加一个王宝器组成了 耙耳朵男神天团。
一个开农家乐,一个卖肥肠粉,一个卖凉拌鸡片,还有一个当幸福村的文化站站长。他们的老婆一个比一个能干要强,男人们一个比一个怕老婆。
一提到这部剧,四川的朋友基本都看过,大多数 90 后都会感慨道:“看着他们吃饭,米饭都要多刨两碗。”
当年也是第一次从田菜农口中听到杨思敏的名号,还有光碟
2006 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张德高、赵亮等人曾表演了一部川味浓烈的小品《耙耳朵》。
同年 8 月,四川电视台《麻辣烫》栏目组深挖四川人 爱老婆、怕老婆 的 耙耳朵文化,推出了《幸福耙耳朵》系列剧,在四川经济频道首播,一天两集,每集大概 20 分钟,边播边拍,陆陆续续播放了 6 季。
后来改名《耙耳朵的幸福生活》又播放了几季。
至于到现在,观众的娱乐选择多元化,耙耳朵 的故事也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拍摄地也成了一片荒芜。
《老娘舅和他的儿孙们》上海
“百年的上海滩,世纪新大道,眼前的变化快得不得了。城市在天天高,空气它在变好,精彩的时代人人都叫好。”
这部剧大家可能真就闻所未闻,但进了上海,它真的是家喻户晓,而且属于那种 “永远不能忘记” 的类型。
《老娘舅》是由上海东方电视台出品,涂耀林指导,李九松、陈国庆等人主演的海派风格室内情景喜剧,于 1995 年 9 月 1 日在上海东方电视台首播,全剧以上海话作为主要语言,主要讲述了老娘舅和他的儿孙们的故事。
从 1995 年到 2007 年,历经 12 年,总集数已经达到了上千集。
12 年以来,《老娘舅》共经历了四次改版。在第四次改版之后,由于播出频率从每周两集提高到每天两集,第四版《老娘舅》剧集的各方面制作水平都有所下降,导致收视率一落千丈。最终这部传奇式的巨作,终于在 2007 年 12 月结束。
《噱占上海滩》
《噱占上海滩》(原名《啼笑往事》)是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出品、沈刚执导的海派情景喜剧,
于2008年1月6日首播,同年10月1日改版为现名,共274集。该剧以20世纪40年代上海为背景,采用老派吴语对白,讲述“上海小姐”总决选中各路参赛者与评委间的荒诞纠葛,剧中服装考究延续年代剧质感。
剧集打破海派情景喜剧现代叙事常规,通过年代戏风格呈现社会动荡下的人物命运转折,拍摄手法融合电视剧技法与电子合成特技。
沿用《老娘舅》原班人马,保留了老一辈滑稽戏演员毛猛达、姚祺儿、钱程等,并吸收余娅、周立波等沪上知名戏剧演员。
2009年8月31日,该剧配以粤语在广东地区播出并更名为《我的老豆是大佬》,沿用TVB配音班底进行本土化改编。
《街坊邻居》重庆
说起重庆地区的下饭神剧,在《街坊邻居》面前《山城棒棒军》都还要往后移一移 —— 毕竟后者足够现实,不够下饭;
前者谈天说地、家长里短,情景剧形式才好下饭,尤其是李伯清饰演的
当然,这位川渝男神在这部剧中只是客串,主演乃是凌凌、周平等人。
顾名思义,《街坊邻居》讲的就是左邻右舍的故事:这里有文艺青年、有下岗工人、有漂亮的小卖部老板娘、掏耳朵的妇产科医生,他们演绎了重庆人的草根精神和古道热肠。
《街坊邻居》首播于 2000 年,一集只有 25 分钟左右,每一集都是单独的小故事,总共近百集,每集都有不同的明星客串。
四年后又出了第二部,名叫《新街坊邻居》,也是近百集。《山城棒棒军》走向了全国,而《街坊邻居》却是全体重庆人的集体记忆。
《七十二家房客》广东
该剧改编自珠影老导演王为一1963年拍摄的电影版 ,背景是上世纪40年代的广州西关,讲述了一群“反斗”房客在和奸恶势力斗智斗勇,传颂“邪不压正”的正能量的故事 。
该剧于2008年7月5日在广东大湾区卫视(原南方卫视) 首播 ;截止2013年8月该剧已突破1000集,成为惊艳业界的长寿剧。
播出后受到了热烈欢迎,“鸡公福”、“金医生”、“太子炳”和“八姑”等诸多正反角色成为街知巷闻的艺术形象 。
而后该剧收获了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 、广东省首届“百佳电视艺术作品奖” 、最佳中短篇电视剧 [10]等一系列奖项。2025年4月11日,《七十二家房客》第20季正式开机。
在这部电视剧中,不仅体现出街坊们其乐融融、守望相助的情谊,反黑暗势力、弘扬民国社会正义风气的斗争精神,还有警察局发生的奇闻怪事,军警之间产生的纠纷,街坊们的悲欢离合、甜酸苦辣等。
正因为该剧的情节诙谐,人物性格鲜活,所以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收视节节攀升,稳居广东广播电视台收视排行榜前列,获奖无数,已突破了千集大关,覆盖了整个广东地区,超上万个人口,观众覆盖了省港澳地区。
《外来媳妇本地郎》广东
“生仔未必就系福,要娶新妇要分屋。老屋飞入外来雁,鸡同鸭讲眼碌碌。”
广东小伙伴们的下饭神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可以说是中国情景喜剧当中的 神话—— 因为没有任何一部情景喜剧能够在播放时长上比得过它。
从 2000 年开始上映,截止到今天仍在连续播出,总集数已经达到了恐怖的 4000 多集。
作为 20 年不间断播放的粤语情景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已经彻底成为广东影视的代表之作,而且没有任何一部剧能像它一样深扎在人民大众之中,陪伴着祖孙三代。
龚锦堂饰演康二寿,黄锦裳饰演王玉莲。他们的四个儿子,除了一个娶的是本地媳妇,其他两个娶的都是外省女孩,小儿子更是在跟洋妞谈恋爱。
就这样,生活中的种种误会、矛盾、笑话自然而然地展开了。
当然,观众其实已经不在乎它讲的到底是什么故事,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广东人民日常生活中绝不可失去的 生活调味品—— 观众一直看,它就一直拍。
该剧在当地的收视率一度突破 41.39%,主题曲几乎人人会哼,但受制于方言,外省观众的欣赏门槛颇高。
据说后来湖南经视以这部剧为蓝本,拍了一部湖南人的本土神剧《一家老小向前冲》;而安徽电视台又将其配成合肥方言,改名《我爱范米粒》,成了安徽人心中的下饭神剧。
《红男绿女》吉林
《红男绿女》是一部现代都市情景喜剧,该剧以一家由五位年轻人组成的小公司为蓝本,传达真诚、善良、美好、健康的故事与情感,主题积极,情节巧妙,表演自然,
人物对话凸显现代东北特色,他们是办公室里最普通的广告从业者,他们是都市里最活跃的红男绿女,他们也是北国春城里知名度最高的搞笑高手。
该剧每集时长15分钟,已制作、播出400余集,一共500集,至少有30集已经绝版。曾在长春地区第一地面频道吉视都市频道中播出,播出两年多来,收视率和市场份额节节攀升,表现优异,甚至超过了黄金挡电视剧的收视率,
2004年长春市平均收视率为9.5%,2005年达到12%,最大收视率20%以上,平均市场份额约30%,最大市场份额达到60%。2006年精挑细选、重新编辑后,配合“幽默中国”全新定位,亮相吉林卫视,带给更多观众精彩与欢笑。
《东北一家人》东北
“老张开车去东北,撞了,肇事司机耍流氓,跑了,多亏一个东北人,送到医院缝五针,好了,他是东北人”
它是东北人心中的下饭神剧。不同于以上几部,它即便出了东北,在全国人民心中其实也还有着一定的知名度。
这得益于这部剧的导演英达 —— 他前有《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等受全国观众喜爱的作品傍身;
而且随着赵本山多次登上春晚,东北话观众理解起来也毫不费劲。这不,本来面向东三省的《东北一家人》,即便全程东北话,也没能挡住全国观众的喜爱。
该剧由李琦、彭玉主演,故事通过一个身处跨世纪时代的工业城市中的一个七口之家展开,每集每段或描写亲情恩怨、或反映家庭矛盾,充分汲取了东北小品的精华,让人捧腹。
据说刚开始英宁只写了 40 集剧本,但播出后不仅东北人爱看,南方等地的收视率甚至比北方还高。于是英宁便一口气写了后续 80 集,构成了 120 集。
2003 年又推出了第二部和第三部,再后来还改编成了动画版,皆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看到这儿肯定有人说 “最能代表东北的应该是《乡村爱情》系列”,但注意,这儿聊的是情景喜剧,而《乡村爱情》明显不属于这一类。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