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隨着MIBR以絕對碾壓的姿態擊敗RRQ,無畏契約2025巴黎冠軍賽小組賽階段正式落幕。
最終八支晉級淘汰賽的隊伍浮出水面,他們分別是來自美洲賽區的MIBR、G2、NRG,EMEA賽區的GX、FNC、TH,以及太平洋賽區的PRX和DRX。
CN賽區的4支戰隊則全部未能走出小組賽。BLG、EDG、DRG三支戰隊未能取得大場勝利,均以0-2淘汰,XLG則在敗者組戰勝SEN後被GX擊敗,也無緣淘汰賽。
值得注意的是,BLG、EDG以及DRG三支戰隊在被淘汰時,都在同一張地圖幽邃地窟上使用了同一個特工夜露進行比賽。
夜露的機制無需贅述,他的強度早在曼谷大師賽的鐵夜狐體系中得到驗證。但真正值得反思的可能是,爲什麼在經歷過多個國際賽場的挫敗之後,CN戰隊仍舊沒能找到行之有效的破解方案?
我們很容易將矛頭指向某個選手的發揮不佳,或者某一套戰術的執行失敗。但事實上,如果這種集體性的失利一次次重演,就不得不提出更深層的問題,我們的訓練體系與教練工作,會不會本身就存在一些短板?
無畏契約在被研發出來時,就是一款特工擁有技能的FPS遊戲,它的玩法介於偏槍法硬實力的CS和偏團戰運營的OW之間,這使得職業比賽中對於技能使用的要求和對選手槍法實力的要求一樣重要。
無畏契約剛上線時,我們還可以看到有Sentinels這樣憑藉槍法碾壓橫掃賽事的戰隊。但僅過了幾個月,柏林大師賽時,就能看到Team Envy、Gambit,以及後面的OpTic這樣憑藉戰術制勝的隊伍出現。
起碼在無畏契約這個遊戲上,我們越來越看到教練的重要性並不亞於選手,甚至更爲關鍵。戰術體系能否搭建成功,往往決定了一支隊伍的上限。
在這一點上,CN賽區在訓練體系上的不足並不僅僅在於教練到底要不要在幽邃地窟上選擇夜露,或者隊伍最終有沒有解決夜露體系的問題,而可能更深層地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話語權的問題。
和傳統體育類似,電競的教練需要全面管理隊伍的競技狀態與戰術方向,包括制定訓練計劃、研究版本戰術、安排選手位置以及比賽時的BP決策等。因此教練必須在隊伍中擁有足夠的話語權和威信,才能讓自己的戰術理念得到貫徹執行。
而在國內的電競環境中,很多時候教練的話語權常被管理層或明星選手所削弱。無論是聽取管理層的建議更換某個選手,還是圍繞哪個明星選手展開戰術,教練都會受到一定量的掣肘,難以建立起自己的威信,戰術體系也不能貫徹執行,從而打出大打折扣的效果。
其次是方法論的問題。
完善的戰術體系往往源於教練對比賽需求的精準洞察。教練組需要先評估隊伍現狀和對手風格,找出戰術上的不足或可利用的突破口,並據此確定新戰術的研發方向。隨後進入策劃階段,與選手共同頭腦風暴,形成具體思路,設計完整方案,包括角色選擇、站位分工、道具配合以及攻防細節。
在方案擬定後,通過日常訓練和內部對抗反覆演練,將戰術置於模擬實戰的情境中檢驗成效,記錄問題並不斷修正。如果某一戰術在訓練賽中屢屢受挫,就必須及時調整,或優化細節,或更換執行角色。經過多輪打磨,才能真正形成一套成熟可靠的戰術,並最終在正式比賽中落地。然而在我們接觸過的案例中,許多教練或者是戰隊都並沒有建立起這樣系統的方法論。
再者是競爭力的問題。
新戰術能否在國際賽場站穩腳跟,極大依賴於實戰反饋與優化機制。VCT CN賽區僅成立兩年,國內戰隊在相互對練時因整體水平有限,常常難以及時暴露並修正戰術短板。
而海外強隊不僅能夠通過高質量訓練賽互相檢驗,還依託長期積累的經驗不斷迭代戰術結構。相比之下,國內戰隊受限於反饋渠道,優化週期被迫拉長,一旦問題在國際賽場集中爆發,往往難以及時補救,顯得與強隊存在明顯代差。
因此集體失利問題的核心可能並非用不用夜露,而是誰來決定、怎麼用、如何在長期迭代中形成有效體系這三件事。
CN賽區如果想走出這種集體折戟的困境,就需要在教練的話語權、方法論與戰術的競爭力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未來隨着新特工與新機制的不斷加入,戰術體系只會更加複雜,教練的重要性也將進一步放大。幸運的是,CN賽區如今有了更多直面世界強敵的機會,實戰反饋的積累必然會倒逼羣體成長。而CN賽區一直不缺頂尖槍法的選手,缺的是能把個人實力與戰術體系融爲一體的系統化支持。
當這一環補齊,CN賽區或許就可以擺脫依賴個別戰隊的局面,以整體競爭力在世界舞臺站穩腳跟。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