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瓦的集体失利,问题可能在哪?

9月22日,随着MIBR以绝对碾压的姿态击败RRQ,无畏契约2025巴黎冠军赛小组赛阶段正式落幕。

最终八支晋级淘汰赛的队伍浮出水面,他们分别是来自美洲赛区的MIBR、G2、NRG,EMEA赛区的GX、FNC、TH,以及太平洋赛区的PRX和DRX。

CN赛区的4支战队则全部未能走出小组赛。BLG、EDG、DRG三支战队未能取得大场胜利,均以0-2淘汰,XLG则在败者组战胜SEN后被GX击败,也无缘淘汰赛。

值得注意的是,BLG、EDG以及DRG三支战队在被淘汰时,都在同一张地图幽邃地窟上使用了同一个特工夜露进行比赛。

夜露的机制无需赘述,他的强度早在曼谷大师赛的铁夜狐体系中得到验证。但真正值得反思的可能是,为什么在经历过多个国际赛场的挫败之后,CN战队仍旧没能找到行之有效的破解方案?

我们很容易将矛头指向某个选手的发挥不佳,或者某一套战术的执行失败。但事实上,如果这种集体性的失利一次次重演,就不得不提出更深层的问题,我们的训练体系与教练工作,会不会本身就存在一些短板?

无畏契约在被研发出来时,就是一款特工拥有技能的FPS游戏,它的玩法介于偏枪法硬实力的CS和偏团战运营的OW之间,这使得职业比赛中对于技能使用的要求和对选手枪法实力的要求一样重要。

无畏契约刚上线时,我们还可以看到有Sentinels这样凭借枪法碾压横扫赛事的战队。但仅过了几个月,柏林大师赛时,就能看到Team Envy、Gambit,以及后面的OpTic这样凭借战术制胜的队伍出现。

起码在无畏契约这个游戏上,我们越来越看到教练的重要性并不亚于选手,甚至更为关键。战术体系能否搭建成功,往往决定了一支队伍的上限。

在这一点上,CN赛区在训练体系上的不足并不仅仅在于教练到底要不要在幽邃地窟上选择夜露,或者队伍最终有没有解决夜露体系的问题,而可能更深层地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话语权的问题。

和传统体育类似,电竞的教练需要全面管理队伍的竞技状态与战术方向,包括制定训练计划、研究版本战术、安排选手位置以及比赛时的BP决策等。因此教练必须在队伍中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和威信,才能让自己的战术理念得到贯彻执行。

而在国内的电竞环境中,很多时候教练的话语权常被管理层或明星选手所削弱。无论是听取管理层的建议更换某个选手,还是围绕哪个明星选手展开战术,教练都会受到一定量的掣肘,难以建立起自己的威信,战术体系也不能贯彻执行,从而打出大打折扣的效果。

其次是方法论的问题。

完善的战术体系往往源于教练对比赛需求的精准洞察。教练组需要先评估队伍现状和对手风格,找出战术上的不足或可利用的突破口,并据此确定新战术的研发方向。随后进入策划阶段,与选手共同头脑风暴,形成具体思路,设计完整方案,包括角色选择、站位分工、道具配合以及攻防细节。

在方案拟定后,通过日常训练和内部对抗反复演练,将战术置于模拟实战的情境中检验成效,记录问题并不断修正。如果某一战术在训练赛中屡屡受挫,就必须及时调整,或优化细节,或更换执行角色。经过多轮打磨,才能真正形成一套成熟可靠的战术,并最终在正式比赛中落地。然而在我们接触过的案例中,许多教练或者是战队都并没有建立起这样系统的方法论。

再者是竞争力的问题。

新战术能否在国际赛场站稳脚跟,极大依赖于实战反馈与优化机制。VCT CN赛区仅成立两年,国内战队在相互对练时因整体水平有限,常常难以及时暴露并修正战术短板。

而海外强队不仅能够通过高质量训练赛互相检验,还依托长期积累的经验不断迭代战术结构。相比之下,国内战队受限于反馈渠道,优化周期被迫拉长,一旦问题在国际赛场集中爆发,往往难以及时补救,显得与强队存在明显代差。

因此集体失利问题的核心可能并非用不用夜露,而是谁来决定、怎么用、如何在长期迭代中形成有效体系这三件事。

CN赛区如果想走出这种集体折戟的困境,就需要在教练的话语权、方法论与战术的竞争力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未来随着新特工与新机制的不断加入,战术体系只会更加复杂,教练的重要性也将进一步放大。幸运的是,CN赛区如今有了更多直面世界强敌的机会,实战反馈的积累必然会倒逼群体成长。而CN赛区一直不缺顶尖枪法的选手,缺的是能把个人实力与战术体系融为一体的系统化支持。

当这一环补齐,CN赛区或许就可以摆脱依赖个别战队的局面,以整体竞争力在世界舞台站稳脚跟。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