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皮子糖葫芦爆火,什么是奶皮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叠甲叠甲叠甲)

今年秋冬,一款名为“奶皮子糖葫芦”的跨界美食席卷全国,许多大学生排队长达1小时只为尝一口“奶香裹酸甜”的网红零食,可谓是大学生秋冬必吃榜第一

本人也是斥巨资品鉴了一根,22米心在滴血

齁甜齁甜,嗓子重伤

什么是奶皮子?

奶皮子糖葫芦,是山楂糖葫芦外层贴一层奶皮子,将山楂对半剖开,中间夹上干噎酸奶,或者是将山楂换成阳光玫瑰、草莓、无花果、榴莲等水果。

传统奶皮子是内蒙古地区的一种地方美食,又称乌如木(wurum),是一种颜色微黄、表面有密集麻点的饼状物,可以直接食用,亦可放入奶茶、炒米中食用。

奶皮子是通过将鲜牛奶加热至沸腾后冷却形成的。在脂肪上升过程中,脂肪球的破裂导致乳脂肪吸附乳中的酪蛋白、乳清蛋白而降低表面张力,使奶皮子形成更稳定的皮膜,因此,奶皮子中的脂肪含量很高,高达60%左右。

在内蒙古地区,一般牧民都在晚上制作、第二天早晨来取奶皮子,这样制的奶皮子厚而多皱,品质风味也好。在熬制奶皮子时也可以加少量的糖,使得奶皮子味道更甜,也更好吃。

不过,现在市面上的奶皮子多靠加热工艺制作,表面会凝结出类似脂肪的物质,热量就会升高,但是对于日常爱运动、身体状态好的人,如果血脂、心血管也没有异常,适量吃点没什么问题。

随着奶皮子糖葫芦的爆火,问题也随之暴露。

吃出糖化脸

有网友称自己最近彻底迷上了奶皮子糖葫芦,每天下班都得买几串解馋,吃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脸色越来越差,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原来是糖分摄入超标引发了,皮肤糖化反应。

糖化反应全名是“糖基化反应”,是人体一种必要的生理反应,在体内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一方面,其产生的糖蛋白对维持人体正常运转有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其产生的糖基化终产物(AGEs)在体内积累,积蓄过多就像在皮肤里“撒沙子”,让胶原纤维变脆、断裂,弹性越来越差,进而加速衰老。

糖化是微观层面发生的组织化学反应,代谢正常、饮食均衡的健康人,通常不会在体内蓄积过量的AGEs,所以健康人群不必刻意去抗糖化。

但吃糖应浅尝辄止,不可长期、连续、过量地摄入糖分,“糖化反应”不仅会加速皮肤老化,让脸变得暗沉、松弛,更是动脉粥样硬化、白内障等健康问题的潜在诱因。想要从源头上减少糖化反应,日常就得少吃糖、少放盐、少摄入脂肪,尤其要严格控制糖和油的量。

网红美食并非人人能吃

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人群

奶皮子糖葫芦的糖分和脂肪含量极高,高血糖患者食用后血糖波动风险极高;

高血脂患者可能因血液黏稠度上升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乳糖、牛奶蛋白过敏者

奶皮子富含酪蛋白和乳清蛋白,过敏者食用后可能引发皮疹、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

乳糖不耐受人群则易出现腹泻、腹胀。研究显示,中国成年人乳糖酶缺乏率超过90%,此类人群需严格避免。

肠胃疾病患者

山楂中的果酸会刺激胃黏膜,在胃酸的作用下,鞣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可以形成分子较大且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过量摄入可能引发胃痛、反酸。

最后,感谢你能看到这里,记得点赞关注,想要大大的电池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