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發出警告,今年的全球風王“樺加沙”預計將於24日在廣東汕尾至海南文昌一帶強勢登陸,其登陸強度最低將在14~16級,請當地的小夥伴們及時做好防災準備哦。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21世紀以來的幾位颱風“大佬”。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颱風通常形成於赤道地區的溫暖洋麪上,在那裏存在一個孕育颱風胚胎的搖籃——赤道輻合帶。當多個對流單體在輻合氣流的作用下圍繞同一中軸線發生旋轉時,離散的對流就能聚集,最終形成颱風。
本文將聚焦於21世紀以來最具代表性、破壞力最強、氣象數據最完整、社會影響最深遠的若干超強颱風。數據來源包括中國中央氣象臺(CMA)、日本氣象廳(JMA)、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及世界氣象組織(WMO)災後評估報告。
注:不同機構間的受災數據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海燕”(Haiyan,國際編號1330)
生成時間:2013年11月3日
巔峯強度:
CMA:75米/秒(17級以上)
JMA:10分鐘平均風速125節(約64米/秒)
JTWC:1分鐘平均風速170節(約87米/秒,Cat 5)
路徑與影響:
“海燕”在菲律賓以東洋麪迅速增強,橫掃菲律賓米沙鄢羣島,特別是塔克洛班市遭受毀滅性風暴潮和狂風襲擊。風暴潮高達7.5米,疊加天文大潮,淹沒沿海低地。據菲律賓國家減災委統計,造成超過6300人死亡,28000人受傷,400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約23億美元。其後進入南海,減弱後登陸越南廣寧省,再影響中國廣西、雲南,帶來強降雨。
歷史意義:
“海燕”是21世紀全球致死人數最多的颱風之一,是全球有可靠記錄以來登陸時最強的熱帶氣旋,其極端強度促使世界氣象組織於2015年將其名稱“Haiyan”除名。
“莫蘭蒂”(Meranti,國際編號1614)
生成時間:2016年9月10日
巔峯強度:
CMA:70米/秒(17級以上)
JMA:105節(約54米/秒)
JTWC:170節(87米/秒,Cat 5)
路徑與影響:
“莫蘭蒂”在呂宋以東洋麪快速增強爲超強颱風,掠過臺灣南部後直撲閩南。其核心風眼牆結構完整,能量高度集中。登陸廈門前後,造成福建、浙江、江西等地大範圍停電、交通中斷、房屋倒塌。僅廈門一地經濟損失超102億元人民幣,全省直接經濟損失約169億元。臺灣恆春測得最大陣風232公里/小時,打破歷史紀錄。
歷史意義:
“莫蘭蒂”因結構緊湊、風力極端、破壞集中,是1949年以來登陸閩南最強颱風,其名稱於2017年被WMO除名,替換爲“Nyatoh”。
“山竹”(Mangkhut,國際編號1822)
生成時間:2018年9月7日
巔峯強度:
CMA:65米/秒(17級)
JMA:115節(約59米/秒)
JTWC:160節(82米/秒,Cat 5)
路徑與影響:
“山竹”環流龐大,影響範圍極廣。在菲律賓卡加延省登陸時造成至少81人死亡,數百萬人受災。進入南海後雖略有減弱,但仍以強颱風強度登陸廣東,粵港澳三地啓動最高級別應急響應。香港天文臺發佈十號颶風信號,深圳、廣州、珠海等地出現海水倒灌、樹木連根拔起、玻璃幕牆碎裂。廣東直接經濟損失超47億元,港澳亦損失嚴重。
歷史意義:
“山竹”因其覆蓋範圍廣、持續時間長、社會動員規模大,成爲粵港澳大灣區防災協同機制的檢驗標準。其名稱於2019年被除名,替換爲“Koto”。
“天鵝”(Goni,國際編號2019)
生成時間:2020年10月29日
巔峯強度:
CMA:68米/秒(17級以上)
JMA:105節(54米/秒)
JTWC:170節(87米/秒,Cat 5)
路徑與影響:
“天鵝”在菲律賓以東快速增強,登陸時中心氣壓低至905百帕,風速創菲律賓有記錄以來最高。造成至少25人死亡,數十萬人疏散,比科爾區基礎設施嚴重損毀。其後進入南海,減弱爲強颱風,影響越南中部,引發洪災。
歷史意義:
“天鵝”是2020年全球風王,其強度與“海燕”相當,但因預警及時、疏散得力,傷亡遠低於“海燕”。名稱“Goni”於2021年被除名,替換爲“Gaenari”。
“南瑪都”(Nanmadol,國際編號2214)
生成時間:2022年9月14日
巔峯強度:
CMA:60米/秒(17級)
JMA:110節(56米/秒)
JTWC:155節(79米/秒,Cat 5)
登陸強度:2022年9月18日以強颱風級(14級)登陸日本鹿兒島縣,。
路徑與影響:
“南瑪都”緩慢北上,橫掃九州島,帶來創紀錄降雨(宮崎縣1小時雨量120毫米)和暴風。日本氣象廳發佈“特別警報”,九州超300萬人被要求避難。至少3人死亡,200餘人受傷,新幹線停運,電力中斷影響超20萬戶。其環流與秋雨鋒面結合,引發西日本大範圍洪澇。
歷史意義:
“南瑪都”爲日本1951年以來最強登陸颱風之一,展示了超強颱風對高度發達城市社會的衝擊力,促使日本修訂防災預案。名稱“Nanmadol”於2023年被除名,替換爲“Koinu”。
“杜蘇芮”(Doksuri,國際編號2305)
生成時間:2023年7月21日
巔峯強度:
CMA:52米/秒(16級)
JMA:95節(49米/秒)
JTWC:135節(69米/秒,Cat 4)
路徑與影響:
“杜蘇芮”路徑穩定,強度維持久,登陸後深入內陸,殘餘環流北上與冷空氣結合,在京津冀地區製造極端暴雨。北京門頭溝、房山,河北涿州等地遭遇百年一遇洪水,北京單日降雨量破歷史極值(昌平王家園水庫635毫米)。全國直接經濟損失超1450億元,爲2023年全球損失最重自然災害。
歷史意義:
“杜蘇芮”爲1949年以來登陸福建第二強颱風,本身強度並非頂級,但其殘餘引發的華北特大暴雨災害遠超颱風本體,凸顯氣候變化下臺風遠距離致災風險。
“瑪娃”(Mawar,國際編號2302)
生成時間:2023年5月20日
巔峯強度:
CMA:68米/秒(17級以上)
JMA:115節(59米/秒)
JTWC:160節(82米/秒,Cat 5)
路徑與影響:
“瑪娃”在關島以西洋麪達到巔峯,是2023年全球首個Cat 5颱風。雖未登陸東亞大陸,但其龐大環流導致臺灣東部、日本沖繩、菲律賓北部持續暴雨和大風。關島遭遇1976年以來最強風暴,美軍基地受損,經濟損失超1億美元。
歷史意義:
“瑪娃”是罕見的五月超強颱風,其強度和生成時間反映西北太平洋暖池異常活躍。
除了以上臺風外,21世紀還有許多威力強大的颱風,如2006年“桑美”、2014年“威馬遜”、2017年“天鴿”、2019年“利奇馬”、2021年“雷伊”等。它們都有強度高、發展迅速、結構緊密、致災極端等共同特點。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