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全球超强台风盘点,谁是最强“风王”?

国家应急广播发出警告,今年的全球风王“桦加沙”预计将于24日在广东汕尾至海南文昌一带强势登陆,其登陆强度最低将在14~16级,请当地的小伙伴们及时做好防灾准备哦。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21世纪以来的几位台风“大佬”。

台风是如何形成的?

台风通常形成于赤道地区的温暖洋面上,在那里存在一个孕育台风胚胎的摇篮——赤道辐合带。当多个对流单体在辐合气流的作用下围绕同一中轴线发生旋转时,离散的对流就能聚集,最终形成台风。

本文将聚焦于21世纪以来最具代表性、破坏力最强、气象数据最完整、社会影响最深远的若干超强台风。数据来源包括中国中央气象台(CMA)、日本气象厅(JMA)、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及世界气象组织(WMO)灾后评估报告。

注:不同机构间的受灾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海燕”(Haiyan,国际编号1330)

生成时间:2013年11月3日

巅峰强度:

CMA:75米/秒(17级以上)

JMA:10分钟平均风速125节(约64米/秒)

JTWC:1分钟平均风速170节(约87米/秒,Cat 5)

路径与影响:

“海燕”在菲律宾以东洋面迅速增强,横扫菲律宾米沙鄢群岛,特别是塔克洛班市遭受毁灭性风暴潮和狂风袭击。风暴潮高达7.5米,叠加天文大潮,淹没沿海低地。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统计,造成超过6300人死亡,28000人受伤,400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约23亿美元。其后进入南海,减弱后登陆越南广宁省,再影响中国广西、云南,带来强降雨。

历史意义:

“海燕”是21世纪全球致死人数最多的台风之一,是全球有可靠记录以来登陆时最强的热带气旋,其极端强度促使世界气象组织于2015年将其名称“Haiyan”除名。

“莫兰蒂”(Meranti,国际编号1614)

生成时间:2016年9月10日

巅峰强度:

CMA:70米/秒(17级以上)

JMA:105节(约54米/秒)

JTWC:170节(87米/秒,Cat 5)

路径与影响:

“莫兰蒂”在吕宋以东洋面快速增强为超强台风,掠过台湾南部后直扑闽南。其核心风眼墙结构完整,能量高度集中。登陆厦门前后,造成福建、浙江、江西等地大范围停电、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仅厦门一地经济损失超102亿元人民币,全省直接经济损失约169亿元。台湾恒春测得最大阵风232公里/小时,打破历史纪录。

历史意义:

“莫兰蒂”因结构紧凑、风力极端、破坏集中,是1949年以来登陆闽南最强台风,其名称于2017年被WMO除名,替换为“Nyatoh”。

“山竹”(Mangkhut,国际编号1822)

生成时间:2018年9月7日

巅峰强度:

CMA:65米/秒(17级)

JMA:115节(约59米/秒)

JTWC:160节(82米/秒,Cat 5)

路径与影响:

“山竹”环流庞大,影响范围极广。在菲律宾卡加延省登陆时造成至少81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进入南海后虽略有减弱,但仍以强台风强度登陆广东,粤港澳三地启动最高级别应急响应。香港天文台发布十号飓风信号,深圳、广州、珠海等地出现海水倒灌、树木连根拔起、玻璃幕墙碎裂。广东直接经济损失超47亿元,港澳亦损失严重。

历史意义:

“山竹”因其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社会动员规模大,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防灾协同机制的检验标准。其名称于2019年被除名,替换为“Koto”。

“天鹅”(Goni,国际编号2019)

生成时间:2020年10月29日

巅峰强度:

CMA:68米/秒(17级以上)

JMA:105节(54米/秒)

JTWC:170节(87米/秒,Cat 5)

路径与影响:

“天鹅”在菲律宾以东快速增强,登陆时中心气压低至905百帕,风速创菲律宾有记录以来最高。造成至少25人死亡,数十万人疏散,比科尔区基础设施严重损毁。其后进入南海,减弱为强台风,影响越南中部,引发洪灾。

历史意义:

“天鹅”是2020年全球风王,其强度与“海燕”相当,但因预警及时、疏散得力,伤亡远低于“海燕”。名称“Goni”于2021年被除名,替换为“Gaenari”。

“南玛都”(Nanmadol,国际编号2214)

生成时间:2022年9月14日

巅峰强度:

CMA:60米/秒(17级)

JMA:110节(56米/秒)

JTWC:155节(79米/秒,Cat 5)

登陆强度:2022年9月18日以强台风级(14级)登陆日本鹿儿岛县,。

路径与影响:

“南玛都”缓慢北上,横扫九州岛,带来创纪录降雨(宫崎县1小时雨量120毫米)和暴风。日本气象厅发布“特别警报”,九州超300万人被要求避难。至少3人死亡,200余人受伤,新干线停运,电力中断影响超20万户。其环流与秋雨锋面结合,引发西日本大范围洪涝。

历史意义:

“南玛都”为日本1951年以来最强登陆台风之一,展示了超强台风对高度发达城市社会的冲击力,促使日本修订防灾预案。名称“Nanmadol”于2023年被除名,替换为“Koinu”。

“杜苏芮”(Doksuri,国际编号2305)

生成时间:2023年7月21日

巅峰强度:

CMA:52米/秒(16级)

JMA:95节(49米/秒)

JTWC:135节(69米/秒,Cat 4)

路径与影响:

“杜苏芮”路径稳定,强度维持久,登陆后深入内陆,残余环流北上与冷空气结合,在京津冀地区制造极端暴雨。北京门头沟、房山,河北涿州等地遭遇百年一遇洪水,北京单日降雨量破历史极值(昌平王家园水库635毫米)。全国直接经济损失超1450亿元,为2023年全球损失最重自然灾害。

历史意义:

“杜苏芮”为1949年以来登陆福建第二强台风,本身强度并非顶级,但其残余引发的华北特大暴雨灾害远超台风本体,凸显气候变化下台风远距离致灾风险。

“玛娃”(Mawar,国际编号2302)

生成时间:2023年5月20日

巅峰强度:

CMA:68米/秒(17级以上)

JMA:115节(59米/秒)

JTWC:160节(82米/秒,Cat 5)

路径与影响:

“玛娃”在关岛以西洋面达到巅峰,是2023年全球首个Cat 5台风。虽未登陆东亚大陆,但其庞大环流导致台湾东部、日本冲绳、菲律宾北部持续暴雨和大风。关岛遭遇1976年以来最强风暴,美军基地受损,经济损失超1亿美元。

历史意义:

“玛娃”是罕见的五月超强台风,其强度和生成时间反映西北太平洋暖池异常活跃。

除了以上台风外,21世纪还有许多威力强大的台风,如2006年“桑美”、2014年“威马逊”、2017年“天鸽”、2019年“利奇马”、2021年“雷伊”等。它们都有强度高、发展迅速、结构紧密、致灾极端等共同特点。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