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邊獄巴士地獄篇完結以及近期明日方舟聯動,第九章煉獄篇在即,筆者大膽解讀一下地獄篇主題曲Mili的《In Hell We Live, Lament》中可能蘊含的隱喻,內核及對應。
I walked down a path
我走下一條路徑
(對應《神曲》開篇但丁在森林中遇豹獅狼,後被維吉爾所救)
Leading to the past
帶我回到過去
(對應地獄篇全部章節都以原著“過去”的某個特殊節點開始)
Stole from the tree’s hands
掰開樹木之手,盜走一顆
A regretter’s friend — the forbidden fruit
那是後悔者的好友--禁斷之果
(指《聖經》中伊甸園的智慧果,亞當與夏娃偷喫後,人類第一次產生了“原罪”的概念)
I bite off the skin
我咬下它的果皮
Chewing on its tender flesh
咀嚼它水嫩的果肉
Quaff down its lukewarm pus
嚥下它溫暖的膿水
You became the “me” who you despised
你成爲了你最厭惡的【我】
(人因感到有罪而產生了廉恥,善惡,好奇等感受,所有的這些情感共同構築了“自我”)
(同時也暗指E.G.O作爲可以被提取利用的裝備,當你選擇披上別人情感扭曲化作的武器後,你便成爲了你最厭惡的【我】)
We swallowed the time
我們吞噬時間
Let us rewind
倒帶
(但丁的能力,能讓時間倒流)
Lament
喇們
If you wanted me to speak
如果你想讓我自主發話
(《不思觀望》中賈寶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不思觀望,認爲凡事無論如何作爲皆無意義,於是埋葬內心情感,從未“自主發話”:埋葬的慈悲
邊獄巴士第八章《不思觀望》解讀(其一) - 小黑盒
邊獄巴士第八章不思觀望劇情與Mili《TIANTIAN》淺析 - 小黑盒)
(補註:一說可能是對應李箱一直隨波逐流般,被人利用,從來沒有表達自主想法,寄託於“箱李/研心/鏡”,不斷沉淪)
If you wanted me to think
如果你想讓我獨立思考
(《心意相悖》中希斯克裏夫與凱瑟琳分離的撕心裂肺,從一味地付諸武力到開始真正獨立思考,審視愛的意義:復仇的怨恨
《呼嘯山莊》原著個人解讀 - 小黑盒
Mili《Through Patches of Violet》與《呼嘯山莊》原著與劇情對應 - 小黑盒)
(補註:一說也可能是浮士德斷開服務器後就變得無法獨立思考,變得甚至有些賭徒心理,這是過度依賴浮務器的後果,同時可能對應原著悲劇第一部中浮士德與梅菲斯特打賭的心理)
If you wanted me to carry on our dreams
如果你想讓我繼續追隨我們的夢想
(《夢之終焉》中桑丘抑制對血渴求的本能也要竭力追求的夢想,哪怕面對着“絕對劣勢”下也要奮起的衝鋒:理想的輓歌
《堂吉訶德》何以成爲理想主義者的輓歌(上) - 小黑盒
《堂吉訶德》何以成爲理想主義者的輓歌(中) - 小黑盒
《堂吉訶德》何以成爲理想主義者的輓歌(下) - 小黑盒
邊獄巴士第七章夢之終焉劇情與Mili《Hero》淺析 - 小黑盒)
Each loop we live through (Each loop we live through)
當我們經歷一次又一次輪迴
(但丁通過不斷的時間回溯取得勝利,亦是踏入罪人們的輪迴之中)
The standards inside me, the line I drew for me
我心中的判斷基準,我爲自己劃下的那條界限
(面對罪人們的心結,他聽從內心的呼喚,無條件般地支持罪人)
Lowers to the earth
逐漸陷入地底
(但所有人依舊深陷地獄之中)
Lament
喇們
Why’d you make my voice stutter?
爲什麼把我做得這樣口吃?
(對應《無作爲者》中辛克萊怯懦不敢表達己見的口吃:自卑的異化
Mili《Between Two Worlds》與《德米安:少年彷徨時》原著對應- 小黑盒
邊獄巴士第三章boss戰劇情與Mili《Between Two Worlds》淺析 - 小黑盒)
Why do truths never matter?
爲什麼真相總是那麼無所謂?
(對應《無慈悲者》中羅佳對聖愚紙上談兵而白白等待“時機”的厭惡,認爲他們背離初衷/都市病的真相:急切的作爲)
(補註:一說可能對應默爾索原著中其他人的表現,他們不在乎默爾索是否開槍殺死了那個阿拉伯人,而是責問他沒有在母親葬禮上哭泣,“真相”似乎變得並不重要的荒誕)
Why’d you curse me with “you’re a natural born genius”?
爲什麼用【你是個天生的天才】來詛咒我?
(對應《無改變者》中李箱因其天才般的能力遭人嫉恨,又因其研發的技術遭人爭奪,後來決定爲自己追尋的理想而活:優越的疏離
邊獄巴士第四章無改變者劇情與Mili《Fly,My Wings》淺析 - 小黑盒)
(補註:一說可能對應賈寶玉的出身,出生時口含通靈寶玉而獲得優厚待遇,遭人嫉恨)
Endless inferno (Inferno)
無限煉獄
Counter-clock we rose
逆時針的我們再次起立
Counter-clock we reload
逆時針的我們重新加載
(隨着每次逆轉,罪人們相對越來越強,戰力越來越平均)
Tick tick tock
滴滴噠
Replayed thoughts
思想重播
Forget me not
勿忘我
(可能是致敬某位不知名賽博女鬼卡門)
I’m inside the empathic light
在慈悲的光芒之中
I bite off your skin
我咬下你的肌膚
Exposing the angels on your ribs
暴露你肋骨上的那羣天使
(上帝用亞當的肋骨創造出夏娃)
21耶和華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於是取下他的一條肋骨,又把肉合起來。
22耶和華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
23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爲女人,因爲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
24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爲一體。
25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並不羞恥。
They stare at us
天使與我們對望
Hello, how may I hel***ou today?
【您好,請問今天有什麼需要?】
Please, a one-way ticket to heaven
請給我一張前往天堂的單程票
(此處可能對應《神曲》的《天堂篇》,筆者尚未讀到,不做分析)
Buckled up on velvet seats
在天鵝絨坐席上繫好安全帶
Sceneries were passing by
外景往來如梭
(彷彿坐在巴士上的衆人眺望着外面的風景,亦是他們共同經歷的風雨)
Not so different from our hell
與我們的地獄並沒有什麼不同
Not so different from our home
與我們的故鄉並沒有什麼不同
(每個罪人出身的都市中都發生過種種駭人聽聞的事蹟,而這些場面與地獄並無二致)
Then I realized
於是我終於明白
Someone’s heaven could be the source of my torment
我所有痛苦的源泉對於有些人來說即是極樂世界
(此處既是在對應地獄篇最後一章《不思觀望》中仙人們透過寶玉眼睛看到寶玉與邊獄巴士衆人的共同經歷,通過他人的苦難獲得娛樂。也是在指都市病的困境下,人們失去自我的痛苦,所有事物,無論是人們唾棄的罪行還是內心向往的美德都成爲了可以量化的存在,時刻處於互相利用的環境,沒有解脫,沒有出路,一副宛如地獄般的景象)
Life is allowing yourself
生命即是自我容忍
Allowing yourself to step on fire, shed tears on bloodied routes
允許踏入火焰,在染血的道路上落淚的自己
Life is to consume
生命即是消費
Life is to become food for each other, no matter evil or good
生命即是成爲相互的食餌,無論善惡
Life is fairness, life is inequality
生命即是公平,生命即是不平等
Eternally in hell we live
在地獄之中我們永存
Life is in the motion
生命常時運作
(都市病的核心即是這種比社達還要過分的馬爾薩斯人口論的陷阱,貧困與苦難成爲必然,人生無尊嚴,僅是存粹可被量化的非人化數字的存在,從始至終只能淪爲都市發展的養料。底層普通人只能寄託於希望有朝一日能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生存的條件,被動淘汰成爲“公允”,而精英階級袖手旁觀,甚至樂見其成。社會麻木不仁,人們不再相信人性,救贖,純粹,理想,善惡,愛情,夢想,慈悲……而這些“自我”是科技無論如何發展也無法拯救的東西,人的心靈變得孱弱無比,相互利用,互爲食餌,且視之平常,正常乃至社會運行的法則。
但“從來如此,便對麼?”)
(此處“生命常時運作”似乎對應了聯動PV中“但是......生命的價值向來沒有唯一的答案”)
聯動PV的最後一句話
By default
這是我們的默認
(所有的這些情感,不外乎善惡,本能等都是我們的“默認”狀態,是我們人類最初的模樣,但所有對“善”本身的呼喚都源自我們內心深處對自我的渴求)
(此處的“善”指代的是真理,是對最高理念的追求)
Lament
喇們
If you wanted me to live
如果你想讓我持續存活
(對應《浮士德》中悲劇第一部浮士德因掌握人世間一切知識,感到無趣且絕望想要自盡之時魔鬼梅菲斯特出現許諾給予一切以使其感到“滿足”,二人簽約打賭,若梅菲斯特能讓浮士德對某個瞬間感到滿足,並自發說出“美啊,請爲我停留”時,梅菲斯特將取走浮士德的靈魂)
(補註:一說對應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癲狂的愛情,互相希望通過殺死所有平行世界的自己來讓對方解脫,但這個世界的凱瑟琳與魔王希斯克利夫都想通了,希斯克利夫也決定帶着這種愛活下去,正如歐石楠的花語:孤獨,背叛與幸福)
If you want me to forgive
如果你想讓我寬恕原諒
(對應《定義爲惡》中以實瑪利絕不寬恕,原諒亞哈爲實現夢想而肆意利用其他人的罪行:善惡的超越)
If you want us to pretend like we’re civilized humans
如果你想讓我們假裝扮演文明社會的住人
(對應《無歸屬者》中格里高爾通過實驗手臂變形,參加煙霾戰爭後患上嚴重PTSD,生理與心理與社會格格不入,只能“假裝扮演”文明人:人性的流放)
Each loop we die through (Each loop we die through)
當我們死於一次又一次輪迴
The justice inside me, the ego fending me
我心中的正義,那個爲我狡辯的自我
Rationalize my sin
使我的罪惡合理化
(在地獄般的都市裏,所有罪行都似乎披上了合理的外衣,那本是內心正義的呼喚卻成爲了困囿自我的扭曲)
Lament
喇們
Why do deaths end my *******?
爲什麼唯有死才能終結我受到的拷打?
(極可能對應原著《局外人》中默爾索臨死受刑前夜時的宣泄:
“我唯一想要的就是在我被處決的那天,能有很多人來觀看,並對我報以憎惡的怒吼”)
Why can’t anyone feel my hurt?
爲什麼誰也無法理解我的悲苦?
(對應《荷馬史詩》的《奧德賽》中奧提斯一行人出海,只有孤身一人歸來的傷痛,也可能泛指爲歸鄉漂泊十年之久的孤獨苦悶)
Why’d you crown the most violent to be champions?
爲什麼戴冠的王者終歸是最暴力兇殘的那一個?
(對應《地獄變》中大公惱羞成怒把良秀女兒關在車裏活活燒死的殘暴行徑)
In this inferno (Inferno)
這是煉獄
We built for ourselves
我們爲各自建起的煉獄
Reviving each other in this hell
我們相互復甦,存於地獄之中
(在這個荒誕的世界裏,在這座沒有進步的天宇中,在這處無垠的地獄之上,所有慘案似曾相識,同時又重蹈覆轍,一遍遍地陷入無解的輪迴中。但這些實質是我們相互構建的悲劇,一處將步入“自我”與“他者”間的煉獄。唯有直面原罪,方能拯救自我,FACE THE SIN, SAVE THE EGO)
PS:大膽猜測煉獄篇將由良秀(已知),默爾索,奧提斯的章節組成,而辛克萊與羅佳將在天堂篇跟進後續或者重啓(黑塞與託翁的大部分小說都公認有宗教救贖的內核。之所以不說格里高爾,是因爲實在沒想到如何將其與前者並列而談,畢竟勃羅德對卡夫卡小說 “宗教救贖”的解讀完全是謬讀,應該不會往這方面寫。詳情可見淺論卡夫卡(導讀) - 小黑盒等四篇文章),最後將以浮士德作爲天堂篇結尾,從原著“小世界”步入“大世界”,引出續作並正式完結。或者打破虛構的“天堂”,放棄所有幻想,主張人以爲人(當然小金是自由的,咱也不好說)
另外在外網亂逛時,偶然從reddit論壇裏看到這樣一篇帖子,發現非常巧合地與這位玩家猜測方向基本一致,有興趣可以看看Predictions for the Future Story and Structure : r/limbuscompany
光陰荏苒,驀然回首,沒想到已爲邊獄巴士創作了十餘篇拙作,萬分感謝諸位一直以來的支持與認可,期待我們在第九章再會!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