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蓬勃的時代,螺螄粉也許永遠走不出柳州,因爲它實在太接地氣,湯料奇特,配料更是奇葩。
發酵而來的酸筍,初聞者無不掩鼻,柳州人卻視如奇珍。
酸筍之臭在於酸水的濃度,越老的酸水越能激發出霸道的氣息,筍衣浸透酸水,味覺刺激更甚。
筍衣在湯底中舒展開來,是有拂衣去,留下濃郁綿長的後味,集齊了酸與臭,鮮與醇,山野江湖共死香。
傳說(近代編的野史,強行文化關聯罷了)
相傳唐代詩人柳宗元剛被貶到柳州時每天憂心忡忡,茶飯不思,府裏的廚子十分頭疼。
有一天廚子在柳江邊洗菜的時候看到了河底的螺螄,突發奇想就買了點回去。
幾番冥思苦想之後廚子研製出了一種新菜品螺螄粉,端給了柳宗元。
柳宗元喫過後說:太帶派了,香。
湯底的精華就是螺螄,這貨是我國獨有的貝殼品種,繁殖力超強,煮粉、爆炒味道都好,主要還有清熱、利水、明目的作用。
酸筍是咋來的?
酸筍這東西,最早誕生在廣西、雲南這些地方。爲啥呢?因爲這些地兒竹子多啊,竹筍一到季節,那是漫山遍野地冒。
可鮮筍這玩意兒,保鮮期短,放不了幾天就壞了。當地人就琢磨,咋能把這好東西保存下來呢?嘿,還真讓他們想出了辦法 —— 發酵醃製!
就拿廣西柳州來說,當地人把剛挖出來的新鮮大頭筍,剝去外皮,洗得乾乾淨淨,切成小段,往大陶缸裏一放,再加上鹽巴、淘米水或者山泉水,最後用大石頭一壓,密封好。
接下來,就交給時間啦。
在這密封的缸裏,一場奇妙的 微生物派對 開始了。一開始,沒啥動靜,可大概 15 天后,乳酸菌就活躍起來了。
它們把竹筍裏的碳水化合物一頓 猛喫,轉化成乳酸,這時候,水就慢慢變酸啦。
等到第 30 天左右,蛋白質也被 拆解 成氨基酸,還釋放出甲硫醇這些揮發性物質,那股標誌性的 臭味 就飄出來嘍。
等酸香和微臭達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這酸筍就算大功告成啦!
酸筍爲啥這麼臭?
要說酸筍這臭味的來源,得從它發酵過程中的化學反應說起。
在發酵時,竹筍裏的含硫氨基酸被分解,產生了甲硫醇、二甲基硫醚這些物質。高濃度的甲硫醇,那氣味就跟臭雞蛋沒啥兩樣,這就是酸筍臭味的 罪魁禍首。
不過呢,酸筍裏可不只有臭味物質。在發酵過程中,還產生了乳酸、氨基酸、糖類等好多成分。
乳酸帶來了酸香,氨基酸讓味道更鮮美,這些成分和臭味物質一中和,就形成了酸筍那種獨特的 發酵香。
而且啊,每個人對這味兒的敏感程度不一樣。
有的人嗅覺受體特別 靈,能精準捕捉到微量的甲硫醇,一聞到就覺得臭得不行,像觸發了 危險警報;
可有的人呢,覺得這味兒和家裏醃的泡菜、腐乳差不多,自動就把它歸爲 安全信號,甚至還覺得挺香。
酸筍爲啥又這麼好喫?
雖說酸筍聞着臭,可一旦入口,那味道可就大不一樣了。
首先,酸筍口感特別好,又脆又嫩,咬起來嘎吱嘎吱的,特別帶勁。而且它那股酸味,特別開胃,能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讓人食慾大增。
從科學角度來講,我們喫東西的時候,有鼻前嗅覺和鼻後嗅覺。
鼻前嗅覺就是食物氣味從鼻腔進去,我們聞到氣味;
鼻後嗅覺呢,是食物進入口腔後,氣味從口腔後部傳到鼻腔,我們 喫 到氣味。
當我們喫螺螄粉時,酸筍的臭味先通過鼻前嗅覺被我們聞到,可一旦把酸筍放進嘴裏咀嚼,蛋白質分解產生的氨基酸、和其他配菜的香味釋放出來,這時候鼻後嗅覺就發揮作用了,感受到的是鮮味和香味。
而且鼻後嗅覺比鼻前嗅覺更強烈,所以濃郁的香味一佔上風,我們就很容易上癮,越喫越愛喫。
在柳州,酸筍的喫法可多了去了。
螺螄粉里加酸筍那是標配,酸筍和螺螄湯、米粉一搭配,鮮、香、酸、辣、臭完美融合,讓人慾罷不能。
除了螺螄粉,酸筍還能和各種食材搭配。酸筍炒牛肉,酸筍的酸脆中和了牛肉的油膩,兩種味道相互襯托,特別下飯;酸筍燉魚,酸筍能去腥增香,讓魚肉更鮮嫩入味。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