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螺狮粉如此的臭??因为酸笋臭

如果没有蓬勃的时代,螺蛳粉也许永远走不出柳州,因为它实在太接地气,汤料奇特,配料更是奇葩。

发酵而来的酸笋,初闻者无不掩鼻,柳州人却视如奇珍。

酸笋之臭在于酸水的浓度,越老的酸水越能激发出霸道的气息,笋衣浸透酸水,味觉刺激更甚。

笋衣在汤底中舒展开来,是有拂衣去,留下浓郁绵长的后味,集齐了酸与臭,鲜与醇,山野江湖共死香。

传说(近代编的野史,强行文化关联罢了)

相传唐代诗人柳宗元刚被贬到柳州时每天忧心忡忡,茶饭不思,府里的厨子十分头疼。

有一天厨子在柳江边洗菜的时候看到了河底的螺蛳,突发奇想就买了点回去。

几番冥思苦想之后厨子研制出了一种新菜品螺蛳粉,端给了柳宗元。

柳宗元吃过后说:太带派了,香。

汤底的精华就是螺蛳,这货是我国独有的贝壳品种,繁殖力超强,煮粉、爆炒味道都好,主要还有清热、利水、明目的作用。

酸笋是咋来的?

酸笋这东西,最早诞生在广西、云南这些地方。为啥呢?因为这些地儿竹子多啊,竹笋一到季节,那是漫山遍野地冒。

可鲜笋这玩意儿,保鲜期短,放不了几天就坏了。当地人就琢磨,咋能把这好东西保存下来呢?嘿,还真让他们想出了办法 —— 发酵腌制!

就拿广西柳州来说,当地人把刚挖出来的新鲜大头笋,剥去外皮,洗得干干净净,切成小段,往大陶缸里一放,再加上盐巴、淘米水或者山泉水,最后用大石头一压,密封好。

接下来,就交给时间啦。

在这密封的缸里,一场奇妙的 微生物派对 开始了。一开始,没啥动静,可大概 15 天后,乳酸菌就活跃起来了。

它们把竹笋里的碳水化合物一顿 猛吃,转化成乳酸,这时候,水就慢慢变酸啦。

等到第 30 天左右,蛋白质也被 拆解 成氨基酸,还释放出甲硫醇这些挥发性物质,那股标志性的 臭味 就飘出来喽。

等酸香和微臭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这酸笋就算大功告成啦!

酸笋为啥这么臭?

要说酸笋这臭味的来源,得从它发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说起。

在发酵时,竹笋里的含硫氨基酸被分解,产生了甲硫醇、二甲基硫醚这些物质。高浓度的甲硫醇,那气味就跟臭鸡蛋没啥两样,这就是酸笋臭味的 罪魁祸首。

不过呢,酸笋里可不只有臭味物质。在发酵过程中,还产生了乳酸、氨基酸、糖类等好多成分。

乳酸带来了酸香,氨基酸让味道更鲜美,这些成分和臭味物质一中和,就形成了酸笋那种独特的 发酵香。

而且啊,每个人对这味儿的敏感程度不一样。

有的人嗅觉受体特别 灵,能精准捕捉到微量的甲硫醇,一闻到就觉得臭得不行,像触发了 危险警报;

可有的人呢,觉得这味儿和家里腌的泡菜、腐乳差不多,自动就把它归为 安全信号,甚至还觉得挺香。

酸笋为啥又这么好吃?

虽说酸笋闻着臭,可一旦入口,那味道可就大不一样了。

首先,酸笋口感特别好,又脆又嫩,咬起来嘎吱嘎吱的,特别带劲。而且它那股酸味,特别开胃,能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让人食欲大增。

从科学角度来讲,我们吃东西的时候,有鼻前嗅觉和鼻后嗅觉。

鼻前嗅觉就是食物气味从鼻腔进去,我们闻到气味;

鼻后嗅觉呢,是食物进入口腔后,气味从口腔后部传到鼻腔,我们 吃 到气味。

当我们吃螺蛳粉时,酸笋的臭味先通过鼻前嗅觉被我们闻到,可一旦把酸笋放进嘴里咀嚼,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和其他配菜的香味释放出来,这时候鼻后嗅觉就发挥作用了,感受到的是鲜味和香味。

而且鼻后嗅觉比鼻前嗅觉更强烈,所以浓郁的香味一占上风,我们就很容易上瘾,越吃越爱吃。

在柳州,酸笋的吃法可多了去了。

螺蛳粉里加酸笋那是标配,酸笋和螺蛳汤、米粉一搭配,鲜、香、酸、辣、臭完美融合,让人欲罢不能。

除了螺蛳粉,酸笋还能和各种食材搭配。酸笋炒牛肉,酸笋的酸脆中和了牛肉的油腻,两种味道相互衬托,特别下饭;酸笋炖鱼,酸笋能去腥增香,让鱼肉更鲜嫩入味。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