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身份证吗,他们用什么证明“我是谁”?

今天早上要出门的时候,我反复检查了三次是否带了手机和身份证。这两样小东西,一个能证明我们是数字世界的公民,一个能证明我们是现实世界的合法居民。直到我站在地铁闸机前刷手机的瞬间,一个念头瞬间闪过:在没有数码技术的千年里,我们的老祖宗是靠什么来证明“我是我”的?

其实呀,古人的“身份证”系统,其精密与霸气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主要就分为两种,一种是官员的,一种是平民的。

要说最酷的古人身份证,非我们熟知的虎符莫属了。因为这可不是普通的装饰品,而是能调动千军万马的男人终极梦想好吧。虎符通常用青铜或黄金制成老虎形状,从中一分为二,皇帝持有右半符,将领持有左半符。

需要发兵时,使者带着右半符前往军营。只有当左右两半严丝合缝地拼合,形成一只完整的老虎,命令才被确认执行。(这也是“符合”一词的由来)这套“双因子认证”系统,比现代银行的U盾早了整整两千年。它不仅是身份证明,更是最早的加密授权协议。

到了隋唐时期,“身份证”开始走向标准化和制度化。朝廷发明了鱼符,长得像鱼,也是分为左右两半,中间有“同”字榫卯可契合。

五品以上官员每人一枚,上面刻有姓名、官职、任职部门。进宫面圣、办理公务,甚至出入皇城,都要“刷卡验鱼”。这相当于把工作证、门禁卡和权限密钥三合一。

更有趣的是,武则天当皇帝时,把鱼符改成了龟符,因为“龟”与她的姓氏“武”谐音,且龟象征长寿。这大概是历史上第一次因为领导人个人偏好而改变全国认证系统的案例吧。

宋朝以后,符制逐渐简化,更接近现代证件的腰牌开始流行。特别是明朝,腰牌制度发展到极致。

锦衣卫的“锦衣卫腰牌”是权力象征,东厂的“东厂驾帖”是逮捕令,官员的牙牌则是身份证明。这些腰牌不仅证明你是谁,更表明你能做什么,大概就是能进哪个衙门了、能调多少兵马呀、能查什么案子啦,这些。

如果说之前的证件都是“卡片式”,那么清代则把身份证明穿在了身上。文武百官的官服前胸后背都有一块精美的绣片,叫做“补子”。

文官绣禽;武官绣兽。远远一看,就知道来者何人、官居几品。而顶戴花翎更是视觉化了的身份档案,什么材质的顶珠、有几眼花翎,都对应着严格的品级。

至于古时候的普通老百姓,他们的身份证就是户籍。从商鞅变法的“编户齐民”开始,每个人都被登记在册,包括姓名、年龄、相貌特征。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到官府申请“路引”(相当于现在的介绍信或通行证),上面写明出行事由、目的地,没有它就可能被当作流民抓起来。

咱们回望一下这套绵延千年的身份系统,你会发现核心逻辑从未改变,用独一无二的凭证,确认身份与权限。变的只是形式而已,从一分为二的虎符,到二维码;从绣在官服上的补子,到刷脸支付,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呀。

无论在哪个时代,证明“你是谁”,始终是融入社会、行使权利的第一步。我们与古人之间,其实只隔着一道数字的涟漪,而证明自我存在的渴望,早已刻进文明的基因里,千年未变。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