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基礎90天極限考研 分享

今天距離去年開始考研,發第一篇帖子的日子剛好過了一週年整,那麼就寫這篇帖子來做個總結,給這一段經歷畫上一個句號。

前情提要:0基礎90天極限考研 Day-1

考研結果:0基礎90天極限考研 結果

期間一些盒友希望我能寫一點經驗分享,我也非常高興如果我的經歷和教訓能幫助大家少走一些彎路,抹平一些信息差,甚至能有助於大家的學習

本篇內容將按照以下的章節依次展開,盒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好奇程度隨意翻到喜歡的地方來看。

目錄

  • 考研流程介紹

  • 考研各科目介紹與備考經驗

  • 時間規劃與放鬆娛樂

  • 心態

零、寫在前面

  1. 帖主的“0基礎”指的是在大一學完數學課,大二學完專業課之後,再也沒有觸碰過相關的理論知識。考試基本靠考前突擊70分飄過,高數幾乎沒怎麼聽課所以考完就忘光了;線代前幾周學的還比較認真,仔細思考過概念和原理,後面放飛自我所以考完也忘光了;專業課因爲不同課互相有關聯,經過多次的期末突擊,還留有一些印象;政治素養屬於初中水平。如果朋友們有完全沒學過的科目,比如跨專業考研,那情況可能更嚴峻些。

  2. 本文比較淺顯和籠統,對於已經開始考研學習的朋友可能沒有什麼幫助,主要是希望幫助還沒怎麼了解過考研的27考研的盒友們能快速大致地掌握考研的基本信息,節約時間。如果真的有類似情況,準備今年極限考研的人看到這篇內容,我誠摯地祝福你們,這將不是一段輕鬆的經歷,但你們要相信自己,堅持下去做到你們想做的事。

一、考研流程介紹

剛開始我對考研相關的東西一竅不通,於是花了兩三天在網上搜索各種信息來了解考研到底考什麼和對應的流程是什麼。這裏推薦大家去小某書搜索關鍵詞來查看各種帖子,可能有人會對這個軟件有偏見,但是它的信息推薦機制能很好地幫助大家快速填補一個空白領域。

考研的大致流程如下(以27考研爲例,27指的是考生將在2027年9月入學,但實際會在2026年底參加考試):

  • 確定報考院校和專業 (儘量早)

  • 開始備考學習 (最好在考試當年的8月前)

  • 考研報名 (2026年10月中至2026年11月中)

  • 考研報名確認 (在考研報名後一段時間內,不要只報名忘了確認,這樣也將沒有資格參加考試)

  • 參加考試 (2026年12月底,也稱爲初試)

  • 考試成績公佈 (大約在2027年2月底前)

  • 成績達到目標報考院校專業初試分數線的前往報考院校參與面試或筆試 (大約在2027年3月至2027年4月,也稱爲複試)

  • 擬錄取名單公佈 (大約在2027年5月至2027年6月,綜合初試與複試成績進行排名)

  • 入學 (2027年9月)

首先在開始考研學習前,大家要明確自己的報考大方向,比如是計算機、電子信息、機械、商科還是文科相關領域,隨後再確定一些報考的目標院校和具體的報考專業。在考研正式報名前,你可以不用確定唯一的目標院校和專業,在報名的時候(考試當年的10月中至11月中)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再做決定也可。但是你的備選目標院校專業所考試的內容最好是相近的,這樣能確保你提前的學習能靈活應對不同選擇。

關於目標院校和報考專業的選擇,可以根據你實際的能力、興趣、院校所在地、院校頭銜、專業未來發展和客觀的難度來做決定。同樣可以參考院校報錄比、往屆學長學姐的意見和在校生的看法,具體相關信息可以在某度貼吧、某乎、小某書和小黑盒上來查閱。

接下來,往往考研你還會遇到“學碩”“專碩”兩類報考選擇,它們的優劣在不同學校、不同專業中都不甚相同。不過以工科爲例,大致上“學碩”的畢業要求更高,學習期間有碩轉博的機會;“專碩”的畢業要求相對低,學費可能會相對高,不能碩轉博。兩者的報考難度、培養方案和培養年限通常也會有所區別,具體還要根據你個人的實際情況選擇

那麼怎麼確定自己將會考什麼內容呢?可以前往你目標報考院校的官網或它的研究生招生網,查看對應報考專業你考研當年的考試要求和綱要(具體公佈時間各個學校不一,大致在考試當年的3月至10月間),裏面會規定考試科目、試題類型和考試範圍。

如果你發現你不用考數學,祝賀你,考試難度將沒那麼高,但是錄取分數可能比較高,競爭壓力也會大。英一、數一相比英二、數二的難度和範圍也會有所增加。

我對於文科考研不太瞭解,故以工科爲例,考試通常將由如下科目組成:

初試=數學(一/二)+英語(一/二)+政治+專業課

其中,數學、英語和政治爲全國統考科目,將送至你報考院校的所在地的省份進行改卷和評分,因而各個省份的評分尺度會對你的成績造成影響;專業課往往是報考院校自主命題,考試範圍可能是一門專業科目,也可能是多門專業科目整合成一份卷子,由報考院校進行改卷和評分。

專業課也會有全國統考的,以駭人聽聞的“11408”爲例,“11”指的是英語一與數學一,“408”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全國統考代碼,包含四門專業科目,當然現在有的非計算機類專業的考綱也會設置爲“11408”

考研的經濟成本可大可小,是否需要報考研班也因人而異。如果你自控能力強、能拿到報考院校有用的備考材料甚至往年真題,這最好不過了。

作爲參考我在去年的考研中,一共花費了275.57元(輔導書和習題冊208.4元、文具19.45元、網課資料8.72元、百度網盤三個月會員39元)的相關學習成本,還有額外的200+瑞幸咖啡的消費成本

在第一部分的最後想推薦一位優秀的博主@Dustbin,特別是對於準備極限考研的朋友們,如果需要做學習計劃的參考或者你某一天突然情緒低落,需要找到堅持的動力,可以去小某書搜索這位博主的考研記錄帖子,相信不會讓你失望。

二、考研各科目介紹與備考經驗

進入正題,我考的是工科專碩,數二與英二,下面的分享都依據我的實際經歷,主要圍繞我考過的內容

1. 數學

數學一相比數學二的整體難度更大,範圍也更大,大致如下:

數學二=高等數學(至常微分方程)+線性代數(除向量空間)

數學一=數學二+高等數學其餘內容(無窮級數、曲面積分等)+向量空間+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當然還有數學三,主要是商科的考研會遇到,帖主不太瞭解就不多說了。由於我考的是數學二,下面的分享主要圍繞數學一和數學二共有的部分,其餘數學一多出來的內容我也不妄加猜測了,希望有經驗的盒友們可以分享一下。

  • 網課方面,高數我看的是武忠祥老師的強化課,線代看的是李永樂老師的課

  • 練習冊方面,高數我寫了660的選填和嚴選題整本,線代寫了880的線代部分

  • 真題方面,我選擇了李豔芳真題【2009-2024】,答題卡隨便在網上買即可,注意區分老版和新版

  • 模擬卷方面,我買了李林6套卷,只做了第一張,還沒來得及對答案

首先是看網課的問題,如果你和我一樣在開始時對數學幾乎不記得什麼,那麼還是推薦跟着網課學習一遍,覺得慢可以開倍速節省時間,個人體驗會比自己看書吸收效率高不少。

高數的老師大部分人都會選擇跟張宇或者武忠祥,兩者各有千秋。

張宇老師的網課總時間比較長

張宇老師的課據說詼諧幽默,教的很好,目標分很高的朋友們建議跟他,數學一多出來的高數部分也建議聽他的課,武老師在這部分講的不太行。當時聽說張宇會在課上給出很多有用的二級結論,而我比較討厭記這種額外的技巧類的東西,所以最後還是選擇了武忠祥。

武忠祥老師救我狗命

考數學二的很多人都推薦跟武忠祥老師,實際體驗確實很好。因爲我起初懂得不多,求導只會求幾個基本函數,積分只會積普通的冪函數,武老師講的算是比較全面和基礎了。

而且武老師年紀比較大,和藹可親,看他講課很舒服。就是語速比較慢,可以倍速至1.5倍~2倍比較好。此外,如果你能夠聽得下去武忠祥的強化課,推薦直接聽,跳過基礎課。武老師的強化課纔是精髓,可以說完全囊括了基礎課的內容,並給出了對於做題非常實用的解法和思路。

具體到自身選哪個老師,還要根據你自己的體驗來決定,不要盲從。

線代的老師主要有李永樂姜曉千兩位老師,我個人推薦李永樂老師。

李永樂老師是線代的神

李永樂老師年歲已高,卻仍能講出非常精彩的課程。他講得很細緻與完備,對於概念和推導解釋得很透徹,教授的東西幾乎可以完全應對考研線性代數。如果你不會覺得李老師說話有點不清晰,推薦倍速到2倍速來看,一下子理解不了的地方可以停下來再反覆看。

備考千萬不能只停留在看課,看課只是幫助學習基本知識和釐清知識框架,做題纔是進步的關鍵。做題也不要亂做,要在其中總結不同題型的思路和解法,歸納一下,“是看見了題目的什麼特徵纔要這麼想”,“出題人這麼出是想考你哪個知識點,哪個變式,這裏會塞什麼坑”。總體來說,考研數學比起高考數學的基礎題要難不少,但是難題變式並不多,規律還是比較明顯的,非常難的題佔比也不大,想考高分還是比高考簡單的。

實際寫的東西比想象中要多,腦子有點轉不動了,先寫到這裏。

數學練習冊的推薦還有後面的內容這幾天會盡快寫出來的,本來這篇文章應該在今年三月複試結束就寫完的,但還是太拖延了,正好碰到一週年這麼個日子了,不管怎樣也得寫點出來了。

寫的東西可能有很多不足或者錯漏的地方,各位盒友可以隨意指點或者分享自己的經驗,謝謝大家!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