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很高的神作就一定很好嗎?我就不喜歡這些神作

在我們遊戲界四五十年的發展史來,出現諸多口碑高到不可思議的作品,但是這些遊戲真的好嗎?特別是在當今的評論區大量存在着比較,甚至大量跨領域的比較,例如“戰神四居然打敗了大表哥二”“刺客信條不如巫師三一根”“對馬島比育碧罐頭強得多”“33號比博德三更好玩”“雙影不如雙人成行”“博德之門三大滿貫,天下第一”等等。這些言論很顯然是一種不適合的比較,是充斥着個人主觀偏好的言論,但是存在即合理,或許有的人真是這麼覺得的,而有的人可能遊戲都沒有玩過只是爲了帶另一個遊戲節奏才這麼說的。

遊戲界有個知名的理論,理查德·巴托爾(Richard Bartle)發表過一篇名爲《牌上的花色——MUD中的玩家》的論文。這篇論文裏把玩家分爲四類,這個分類時至今日依然適用。這四類分別是:成就型玩玩(Achievers)、探險型玩家(Explorers)、社交型玩家(Socializers)、“殺手”型玩家(Killers)。

很顯然,不同人確實有不同的偏好,那麼上面的言論似乎沒有那麼逆天了,雖然也是不合理的態度,但確實很容易在心智不成熟的玩家羣體中出現。我們確實也應該一定程度理解不喜歡這些神作的玩家,因爲或許他們真的不喜歡,而且是有理由的不喜歡,而不是單單的帶節奏,玩家們也應該反思自己是否爲了自己喜歡的作品而太過於具有攻擊性了。

拿我舉例子吧,我作爲一個淺度玩家,我不太喜歡戰神和鬼泣這樣的動作遊戲,也不喜歡魂遊這樣戰鬥系統太過於粗糙的遊戲,那麼像黑神話和審判之逝這樣只需要少量的理解與練習就能很帥很爽的遊戲我就會大爲讚揚,給出滿分,反而戰神鬼泣老頭環這樣公認的滿分神作我卻只能給八到九分。還有回合制遊戲和戰旗遊戲,例如p5和神原2我都很喜歡,但是神原2不看攻略太累,一些解密確確實實很影響我的體驗,而且由於我沒有建立起好的構築,玩到後期一場戰鬥時間就太長了,而且有翻車的可能,那麼我對神原2的觀感就要打折扣了。還有開放世界刺客信條,巫師三和大表哥二,我不甚注重劇情和代入感,那麼同樣滿屏幕問號的刺客信條和巫師三對我沒有什麼大的區別,不過是刺客信條戰鬥和跑酷手感好一點,巫師三等級壓制好一點以及摔落傷害高了許多,而大表哥二則更爲極端,在雪山的體驗感非常不錯,出了雪山卻不知道要幹什麼,到處做任務,而且由於非罐頭的體驗,對各種系統都過於陌生,患得患失,玩起來反而相當累,而且r星平臺太爛,比育碧爛多了,所以就一直沒有再玩了。所以,其實很多口碑佳作都會因爲各種原因讓我難以接受,甚至會對戰神,霍格沃茲之遺,最終幻想15這樣缺點相當明顯且價格高昂的遊戲破口大罵,因爲我確實花了不低的價格買了不太好的體驗,當然了好的體驗也是有的,但是很顯然不好的感覺遠遠更多。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