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習金字塔原理
學習金字塔是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簡單點說就是不同的學習方式的效率不同,而有多大的不同則是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1946年在實驗中測試得出的,由於效率呈現遞加狀態,像一個金字塔,得名學習金字塔原理。
具體實驗: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週以後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
可以看出還是在教別人學的時候,學習效率最高。這在《禮記·學記》篇中“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譯文:即使有美食,不喫就不知道好喫,即使有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好。因此,學過後才知道自己那裏不會,教別人才知道自己哪裏理解不透徹。知道自己哪裏不會,才能反思苦學;知道不會的地方,才能使得自己成長。這就是,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
2、費曼學習法
費曼學習法的靈感源於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運用費曼技巧,你只需花上20分鐘就能深入各種知識。那麼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首先先假裝把知識教給一個8歲小孩子,由於他掌握的詞彙量和複雜度是有限的,這就使得我們不得不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出我們的想法,這讓我們把知識從深層的關係中簡單化。
第二步:回顧
在第一步中,你能發現自己知識的邊緣在哪裏,明白自己是否能把核心知識的關係搞清楚。
第三步:簡化
第四步:沒什麼問題就把它傳遞給別人,你可以真的找一個8歲孩子。
通過總結髮現這種方法與上種方法中的教別人是相似處的,不過這種方法更注重把知識分爲倆類,一類是某個事物的名稱,一類是對這項事物的解釋。學習過程就是把它串聯在一起的過程,這使得我們對概念關係變得十分清楚。
3、布魯姆深度學習法
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法將認知領域分爲6個層次:
這幾個概念十分抽象,我給大家解釋下:舉個例子學習英語中,記憶就是背單詞,理解就是明白單詞的多重含義,應用是利用學習到的單詞造句子,分析則是將英語用於實際交流中,評價則是覆盤,創造是最後的步驟,將學到的英語輸出出去,比如用英語解釋我們的詩詞,翻譯書籍等。
4、刻意練習學習法
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這一概念最早由心理學家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提出。與傳統的“反覆練習”不同,刻意練習強調的是目標明確、專注並有意識地突破自己的侷限。它並不是單純地重複某項技能,而是通過有針對性地識別並改進弱點來不斷推動自我進步。
普通的練習與刻意練習的區別在於,普通練習大多數是指重複和習慣性的行爲,而刻意練習是思考與專注的過程。普通練習可能是你在玩樂器時隨意彈奏一首熟悉的曲子,或者在跑步時按照固定的節奏前行。而刻意練習則要求你在每一項練習中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比如彈鋼琴時專注於解決指法問題,或者跑步時專注於改善步伐的頻率。
普通練習更多的是在舒適區內進行的,而刻意練習則是要求挑戰自己,做那些自己當前難以完成的任務。對於鋼琴練習者來說,刻意練習意味着通過不斷嘗試困難的樂段,不斷糾正錯誤,從而突破演奏上的瓶頸。
這種的學習方法,優點是能突破瓶頸,避免原地踏步,能讓自己進步飛快尤其是在單一技能的垂直方向。壞處在於挫敗感強,畢竟選擇的都是自己的弱點。
5、學習區模型法
該模型基於弗洛伊德提出的“學習區”概念,學習區可以分爲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舒適區是指學習者已經掌握的知識或技能;學習區則是指踮踮腳能夠到的地方,這個區域是進步的關鍵;恐慌區則包含那些超出當前能力範圍的任務。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一直保持在學習區,運用數量或者難度控制自己學習的東西始終保持在此區域。如果背單詞太簡單,那就增加數量;如果寫一篇英文文章太難,那就改成寫10個關鍵句。
6、巨人學習方法
巨人即像牛頓所說的:“我之所以比別人看得遠,是因爲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通過了解你所學領域的專家的書籍或者課程,讓自己站在他多年栽培的智慧樹下,讓那積累的果實砸到你。其次可以模仿,能把大師的東西學到8分像那你也是大牛了,哪怕當你學習的時候不明白,但是經過時間的沉澱自然就懂了。就像小時候讓我們背過的課文,當時的我們由於沒有閱歷,不懂詩人的憂愁,現在長大了才能知道這世界的規則,才能真正的理解那些詩句。
7、西蒙學習法
西蒙學習法又稱錐形學習法,它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希爾伯特·西蒙教授提出的。西蒙教授認爲:“對於一個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6個月內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門學問”。
西蒙教授立論所依據的實驗心理的研究成果表明:一個人1分鐘到1分半鐘可以記憶一個信息,心理學把這樣一個信息稱爲“塊”,估記每一門學問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約是5萬塊,如果1分鐘能記憶“塊”,那麼5萬塊大約需要1000個小時,以每星期學習40小時計算,要掌握一門學問大約需要用6個月。
西蒙學習法就像是錐子一樣,集中時間,集中注意力,向着知識一下下的砸下去。這也是現在大多人運用的學習法,例如考驗、考公脫產備考,就是集中意志在短時間內學習大量知識。
此類方法,好處是短時間內就能掌握大量知識,壞處是需要學習者有堅定的意志,關鍵在於努力、堅持、努力的堅持。忌“倆天打魚,三天曬網”沒有自制力的同學。
8、遺忘曲線模型法
遺忘曲線由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描述了人類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規律。
重點在於學習後的一天後一定要進行復習,這是最關鍵的一步,會讓你的後續複習變得容易,因爲在記憶消失不多時,及時鞏固就可以把忘記的快速記起並且不容易忘記,下次的複習時間就可以變成一週,一週的複習結束後,變成一個月。知識的遺漏會變少,並且牢固。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