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行業新變化,藏在各家公司的半年報裏

作者 | 安不啦(杭州)


上市遊戲公司25年中報已陸續發佈,在宏觀經濟仍處於復甦階段的大環境下,遊戲行業較往年實現築底反彈並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同比增長,稱得上是今年一大經濟亮點。


從整體來看,在騰訊以及其它一線公司拉動下,2025年上半年整個中國遊戲產業取得了超過兩位數的增長。


具體到各家遊戲廠商來看,騰訊遊戲繼續扮演領頭羊角色,今年上半年收入1187億元,同比增長22.9%;“老二”網易上半年遊戲相關業務收入468億元,同比增長11.25%,雖然低於市場預期,但也看得出正努力回到正軌上。


隨着遊戲市場的人口紅利基本見頂,中國遊戲產業的增長動力將來自新的因素: AI等新技術帶來的提質增效,更多類型產品的推出,以及在海外市場競爭力的持續提升。


01 遊戲公司重新進入增長週期


根據中國遊戲工委7月底發佈的《2025年1-6月中國遊戲產業報告》,今年上半年,國內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1680億元,同比增長14%,再創新高。自研遊戲在海外市場也拿下95億美元收入,同比增長了11%。


這表明,經歷了兩三年的震盪調整後,遊戲行業的復甦進一步夯實,重新進入了增長週期。


從二級市場來看,不少上市遊戲公司的股價跑贏大盤。自半年報出爐後,騰訊股價回到600元大關,網易、世紀華通、心動網絡、吉比特等持續上漲,最近幾家公司的股價都創下了年內新高。


在實現增長新高背後,結合報告以及主要遊戲公司的上半年業績來看,遊戲行業發生了一些新變化。



首先是小遊戲在繼續高速增長。


小遊戲浪潮中,最典型的受益公司就是世紀華通。


過去一年,世紀華通的市值增長超過3倍,突破千億元大關,牢牢佔據A股遊戲公司市值第一。背後的核心推動力,就是點點互動旗下《Whiteout survival》在海外市場實現爆發式增長。


另一家受益公司則是騰訊。雖然騰訊沒有在小遊戲賽道上重點推出產品,但其掌握國內最大的小遊戲平臺。


財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微信小遊戲總流水同比增長20%,考慮到目前該部分收入未納入到騰訊遊戲的收入中,可見騰訊在遊戲市場的實際份額其實被低估。


除了小遊戲,端遊市場也實現明顯回暖,上半年同比增長4.86%。


儘管端遊市場的增速低於移動市場,但隨着越來越多的產品採取多端發佈的方式上線,端遊市場的前景向好已具備確定性。



最值得一提的,其實是手遊市場的進一步增長,尤其是射擊類遊戲的持續爆發。


根據遊戲工委的報告,上半年國內手遊市場收入1253億元,同比增長16.55%,增速高於整個大盤。


主要拉動手遊市場增長的,是多人在線戰術競技類遊戲和射擊類遊戲,典型代表是《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長青遊戲,以及《三角洲行動》這樣的爆款新品。


反過來,原本風生水起的二次元遊戲明顯遇到了瓶頸,《原神》等頭部遊戲流水持續下降,新產品趨於同質化,玩家的消費意願減弱。


另一方面,過去兩三年市場關注度很高的大DAU休閒派對遊戲,勢頭也不如以往。


典型代表是《蛋仔派對》,DAU從峯值的4000萬一路下滑,曾被認爲是網易次新遊中“最靚的仔”,現在已經被《超自然行動組》等取代,反映該賽道仍未出現具備絕對統治力的頭部產品。



儘管細分品類有起有伏,但從整體看,中國遊戲行業的長線增長是可持續的。


從需求側來看,國內的遊戲人口基數還有一定增長空間,小遊戲、乙女品類等影響力與日俱增,讓原來很少玩遊戲的銀髮族和女性玩家,都被吸引進入遊戲世界;


從供給側來看,PC/主機遊戲全面崛起,手遊品質持續提升,新的類型和玩法越來越成熟,AI等新技術的應用持續深入,遊戲產品體驗也越來越好。


海外市場也在被繼續打開。在渠道和發行耕耘多年後,國產遊戲的品質在全球市場也越來越“能打”。剛剛結束的德國科隆遊戲展上,國產遊戲的集體高光就是最新案例,一款又一款優秀的國產遊戲打開了在海外的市場空間。


02 一個關於長期投入的典型例子


上面提到的幾家公司,《遊益》之前都陸陸續續分析過,心動是靠TapTap的平臺優勢加上自研遊戲的積累;世紀華通主要靠小遊戲在海外市場爆款迭出。


網易繼續堅持其精品化戰略和對大R用戶的深耕,《夢幻西遊》寶刀未老,暴雪系遊戲迴歸,不過《蛋仔派對》聲勢不再,加之《射鵰》《逆水寒手遊》等不及預期,導致今年上半年的增速落後遊戲市場大盤。


重點還是要看龍頭騰訊。過去一年多,騰訊的遊戲業務企穩回暖, 2023年底還被批評“毫無建樹”,2024年就被馬化騰評價“非常爭氣”,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遠超出市場預期,特別是在《地下城與勇士:起源》的高基數影響下,仍然在國內實現20.5%的同比增長。


超預期成績背後,是多款產品的全面開花。除了MOBA賽道的統治地位,騰訊在射擊賽道的多點佈局初顯成效:


發佈還沒滿一週年的《三角洲行動》,7月份月均DAU超過2000萬,成爲國內DAU前五、流水前三的遊戲新貴;


已經上線6年《和平精英》憑藉地鐵逃生模式提升了用戶規模和參與度。今年五一,僅地鐵逃生模式的DAU就超過3700萬;整個二季度,《和平精英》的平均DAU同比增長了超過30%;


此外還有《穿越火線》《無畏契約》《暗區突圍》,以及暑期新上線的《無畏契約:源能行動》,騰訊旗下的射擊遊戲在平臺(移動、PC)和玩法層面實現無死角的全覆蓋,在射擊賽道的統治力驚人。



乍看之下不太容易理解的是,騰訊這麼多款射擊遊戲居然同時火爆,但彼此之間並未出現相互擠壓或者蠶食的情況。


如果放眼整個射擊品類,實際上其市場規模在不斷被抬升——中國遊戲工委的報告顯示,在收入排名前100的移動遊戲中,射擊遊戲佔比從2024年的13.89%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17%。


這背後的邏輯是,射擊遊戲在成熟市場原本就是主流品類,而且不同射擊遊戲的體驗間有很大的差異化空間,隨着中國遊戲市場邁向成熟階段,射擊遊戲也自然成爲國內遊戲市場的主流品類。


根據騰訊集團首席戰略官James Mitchell的判斷,隨着越來越多的年輕玩家正在湧入射擊遊戲市場,專用鍵鼠的銷量已經出現激增,加上新技術降低遊戲延遲、提升畫面質量、反作弊能力增強等因素,射擊品類的市場空間還將繼續增長。


對騰訊而言,從2009年代理《穿越火線》開始,其深耕射擊品類已經有十幾年時間,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射擊產品實現玩法、技術層面的迭代。


在《無畏契約:源能行動》後,接下來騰訊還有《彩虹六號:圍攻》《終極角逐》《命運扳機》《穿越火線:虹》等一系列新的射擊遊戲待上線——能夠如此持續在射擊品類上的長線投入的廠商,在國內只此騰訊一家。

03 戰略定力、新技術和平臺化


從2022-2023年的低迷,到2024年至今的持續走高,騰訊遊戲如何跨入新的增長曲線?騰訊遊戲的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麼?


我們之前提過很多次,騰訊對遊戲行業的底層認知,包括對玩法的深刻理解,市場趨勢的洞察,再加上在研發、技術、運營、市場等全方位的能力,決定其在遊戲行業一直處於領先位置。


這裏想重點提三點。


第一還是戰略定力和長期投入。


仍然以射擊遊戲爲例,今天我們能夠看到騰訊在這個賽道的絕對領先,但實際上騰訊遊戲並非只有成功沒有失敗。比如代理的英雄射擊遊戲《槍火遊俠》,NExT Studios研發的《重生邊緣》等,有些產品的表現沒有如市場預期成功,但我們能看到的是騰訊對射擊賽道的持續投入,堅定看好射擊品類的發展前景。


實際上,根據《騰訊傳》的內容,早在2006年騰訊成立互娛部不久,時任負責人任宇昕就把槍戰作爲要第一個攻佔下來的山頭。


在這之後,以《穿越火線》爲起點,到力推《全民突擊》,到2017年初的“喫雞大戰”,再到今天的《三角洲行動》,騰訊在射擊賽道走過了漫長的征途,但其整體對射擊賽道的理解、能力、投入、渠道和覆蓋持續加深。


除了代理和自研工作室,還可以再看看騰訊通過投資的方式,對射擊賽道各個細分方向實現全球最佳團隊的覆蓋,爲下一代射擊玩法進行前瞻佈局:Turtle Rock(《求生之路》《喋血復仇》),合作射擊遊戲;10 Chambers(《收穫日》),PvE射擊;FatShark(《戰錘40K:暗潮》),PvE合作射擊;Digital Extremes(《虛幻錦標賽》,《黑暗2》),科幻PvE……



在射擊賽道上的戰略制定和落地,在MOBA、動作、音樂、體育等各個品類都能看到。


只要認爲是長坡厚雪的賽道,只要是同類最佳的團隊或者產品,騰訊就會持續地培育和投入,即便有時候需要很長時間纔看到成果,但這是騰訊遊戲能穿越週期的底氣。


包括最近幾年PC端的復甦和全球市場跨端遊戲的興起,也能看到騰訊以WeGame平臺爲代表,過去七八年間草蛇灰線般的持續佈局,纔有今天騰訊在PC端市場的出色表現。


以網吧熱力榜來說,騰訊的端遊基本佔據國內市場的Top 10位置;在Steam、PS等主機平臺,從《沙丘:覺醒》到《三角洲行動》,騰訊系遊戲的身影越來越多。


再比如,從去年開始拉動騰訊遊戲海外市場超額增長的《荒野亂鬥》和《部落衝突:皇室戰爭》,這兩款SuperCell旗下的遊戲在重新復甦之前,都沉寂和安靜了好幾年。但是在騰訊的堅定投入和持續迭代下,先後迎來了破紀錄的增長。


這種定力和投入,體現在騰訊的長青遊戲數量持續增加。


騰訊2024年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騰訊的長青遊戲數量,已經從12款增加到了14款。 在不久的將來,《三角洲行動》《無畏契約》手遊也有望成爲新的長青遊戲。



第二要提的是研發技術,典型是AI的應用。


我們一直非常關注騰訊在遊戲中對AI的應用。在今年二季度,能夠明顯看到,騰訊遊戲的AI應用程度加深,主要體現在內容製作、遊戲體驗和遊戲營銷三個方面。


在內容製作上,通過AI應用,可以大幅提升內容生產速度和規模;還有類似《和平精英》的數字代言人“吉莉”,《暗區突圍》AI隊友F.A.C.U.L.等,AI可以在競技遊戲中提供更真實的AI隊友。在營銷上,AI也幫助騰訊精準觸達了在遊戲中更可能被激活和留存的用戶。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騰訊遊戲“兩個平臺”的形成。


一個是《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這樣的長青遊戲,正在演進爲平臺型產品,各種新玩法和跨媒體內容層出不窮,爲其帶來持續的用戶活躍度和收入增長。


另一個是整個騰訊遊戲,隨着遊戲產品組合不斷擴大,正在逐漸呈現出平臺化特徵。儘管單一產品會有起伏,但整體遊戲增長的確定性在增強,波動性在降低。


如果我們以騰訊遊戲爲標杆,把視線拉開到整個遊戲行業,可以看出新技術的應用、品類的持續迭代、海外市場的拓展等,將奠定遊戲行業長遠增長的堅實底座。


展望下半年,以長青遊戲爲增長基石,再加上一系列新遊戲的發佈,遊戲行業仍有望延續上半年的增長勢頭,行業景氣度將持續走高。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