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踏入圖書館的我

圖書館,是我上小學時最想去的地方,也一直是我很好奇的地方。

在四年級進城上學時,我從英語書上知道了“library”這個單詞,意思是圖書館。說出來不怕別人笑話,那是我第一次聽說“圖書館”這個地方。同桌告訴我,圖書館就是看書的地方,裏面有很多書可以看,是那種天天看都看不完的。跟書店不一樣的是,圖書館裏只有數不盡的書,不像書店那樣除了書還有學習用品之類雜七雜八的東西。這對幼小的我產生了極大的衝擊:還有這種好地方嗎?有看不完的書。

當然,我並不是一個很熱愛學習的人,想看的書也不是與學習相關的,只是小孩子愛看的漫畫書和小說。因爲沒什麼娛樂項目,下課後除了上廁所,便只剩下看課外書了,當然要瞞着老師,不然書可是要被收走的。那時候我沒那麼多錢買課外書,都是借同學的,一旦被收走就要賠人家錢,以後也沒人願意借書給我了。

在知道有圖書館這種地方後,我很高興,覺得以後放假了說不定可以去那裏看看書。可同桌的另一句話打斷了我的美好想法:“圖書館可是要辦卡的,一張卡一年一百多呢,你能掏得起嗎?”我呆住了,一百多塊錢顯然不是我能掏得起的數目,剛燃起的熱情轉瞬即逝。那時候我兩星期的零花錢是十塊錢,一百多差不多就是我一學期的全部零花錢了。我也不敢向家裏人要這一百多,因爲他們只會覺得這是在浪費錢。於是,圖書館在我心中就成了一個只能想象的地方。我有時候會想象自己和其他人一樣,坐在圖書館的椅子上,目不轉睛地看着眼前攤開的書——當然,我看的可能是《阿衰》。

一直到小學畢業進入初中,我都沒去過同桌口中的圖書館,我甚至不知道它在哪裏,一切都只存在於我的腦海中。後來進入初中,那是一所管理很嚴的私立學校,一切都爲了升學率,我下課再也沒有時間看課外書了,關於圖書館的事情也被我埋進了記憶的深處。

到了高中,就更沒機會接觸與課本無關的東西了,只有數不清的課程和考試。偶爾有假期,也只想躺在牀上看不用動腦子的短視頻,課外書被徹底放下了。房間角落裏的幾本以前買的小說,拆了封就被扔在那兒,已經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灰,我完全沒有拿起來讀的想法。一本本曾經讓我愛不釋手的書,就這樣靜靜放在桌子上,等着我再次翻閱,可我卻只顧着看手機。

高二那年放暑假,我跟朋友約好一起去看電影。那個電影排片不多,只有一家電影院在放映,於是我們在手機上買了那家電影院的票。電影內容我記不太清了,只記得離開電影院時,看到馬路對面有一座很顯眼的建築。因爲我不常來城裏,對這座建築自然很陌生,就問朋友這是做什麼的。朋友告訴我:“這就是咱們這兒唯一一家圖書館,開了挺多年了。”我不由得一怔,想起了小學時對圖書館的嚮往,凝視着那座曾讓我無比嚮往的建築。透過玻璃窗,我看到很多人坐在圖書館的椅子上看書,每個人都沉浸在書中的世界;還有人在書架旁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書。這一切都和我小學時想象的一模一樣,只是人羣中,再也不可能有小時候的我了。朋友問我:“想要進去看看嗎?”我沒有回答,只是搖了搖頭,說:“不必了,沒那麼大興趣了。”

後來上了大學,學校有一座四層的圖書館。作爲新生入學時,我被圖書管理員帶着進去參觀。裏面有很大的書架,擺滿了密密麻麻的書,種類很多,不光有學習方面的,小說之類的也都有。裏面還擺了很多桌子和椅子,不少人坐在那兒看書。後來管理員說的什麼,我已經聽不進去了——此刻的我,不再是剛入學的大學生,而是回到了小學那天,回到了和同桌交談的時候。原來這就是圖書館嗎?還挺不錯的,和我想象中的一樣。“以後多來圖書館逛逛吧。”以前的我,好像在這樣告訴現在的我。

後來我經常去學校的圖書館看書,有時候是看學習相關的,有時候只是來打發時間看些雜書。有一次我還找到了一本《我的世界建築指南》,特意拍下來發給朋友看,真的特別開心。時隔這麼多年,終於第一次走進圖書館看書,也算是滿足了小時候的一個小小心願。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