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給大家寫了一篇明朝歷史的薦書文章,其中熱度最高的自然是《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筆下的大明王朝從巔峯走向落寞,故事寫到1644年便戛然而止,今年明末的話題又被炒得很熱,這篇文章結合明史大佬顧誠教授的學術著作,繼續和大家聊聊《明朝那些事兒》後面沒有寫完的那些歷史。
![]()
01 南明
南明的國祚,恰似帝國黃昏最後的悲歌,
弘光、隆武、永曆——三帝更迭如走馬,
開局尚有半壁江山的生機,可執棋者卻步步錯算,
將反攻的銳氣消磨於派系的爭鬥之中,
江南的富庶成了權臣的籌碼,前線的忠魂反而淪爲內Dou的棄子,
一個本有一戰之力翻盤的局面,最終卻因人心的潰散而滿盤皆輸。
![]()
前文述及南明的第一個朝廷——弘光。
從1644年崇禎帝自縊煤山,到1645年弘光帝被俘於南京,
國祚未滿一年。
弘光朝開局手握半壁江山,卻因劇烈的文人黨爭而迅速內耗。
從擁立之初,東林黨人便在繼承權問題上製造分裂,
導致朝廷文武失和,開局即陷入傾頹之勢。
戰略上,弘光朝更是犯下致命錯誤,採取“聯虜平寇”之策,
將矛頭錯對準李自成的大順軍,從而坐視清軍主力北上,錯失了收復中原的最佳時機。
東林黨人自詡清流,卻充滿了道德潔癖式的偏執與空談。
他們以“立賢”爲名,激烈反對福王朱由崧,轉而寄望於他們眼中的“賢王”常淓。
然而,正是這位“賢王”,在清軍兵臨城下時表現得無比懦弱,
迅速開城投降,親手葬送了江南抗清力量的法統核心,
爲南明後續更深的分裂埋下了禍根。
隨着弘光朝的覆滅,歷史的舞臺轉向了南明的第二幕——隆武朝廷。
![]()
02 多爾袞的失策
南京城破,東林領袖錢謙益以一句“水太冷”爲由拒絕殉國,率衆降清,
攝政王多爾袞在輕易取勝後,驕橫之氣溢於言表,
他誤以爲天下已定,剩下的不過是接收勝利果實。
他甚至天真地認爲,僅憑孫之獬等無恥文人充當說客,便可不戰而定南方七省。
對此,降臣洪承疇在密奏中憂心忡忡,哀嘆南京城防僅賴一支人數不多的滿洲兵,其餘漢人降軍“脆弱不堪”,懇求朝廷萬萬不可再從南京抽調兵力。
然而,多爾袞急不可耐地撕下了僞裝,表現自己的反動性,
連續出臺了剃髮令、圈地、投充、緝捕逃人等一系列極端高壓措施,
這些奴役Z策,將一場改朝換代的戰爭,變成了激起全民反抗的民Z鬥爭,
一些對朝代更迭不甚關心的普通百姓,也爲了維護基本的人類尊嚴而奮起反抗,
我們看到真正支撐民族脊樑的,
不是那些手握資源、高談闊論的上層精英,
而是在危難關頭爆發出最頑強生命力的普通人民,
他們的反抗不是爲了某個朱姓皇帝,而是爲了生而爲人民的基本權益。
![]()
多爾袞
03 繼續內耗
弘光朝廷雖亡,南明依然控制着南方數省,人力、財力仍相當可觀。
清朝在初勝之後,便將阿濟格、多鐸率領的主力部隊調回北方,
僅留貝勒勒克德渾率少量兵力鎮守南京。
這使得清廷在江南的統治根基未穩,防守力量極其薄弱。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南方抗清的火種再度燃起,兩個新的Z權應運而生:福建的唐王朱聿鍵,與浙江的魯王朱以海。
在清廷看來,攻破南京已標誌着明朝的終結,
福建、兩廣、雲貴等地不過是癬疥之疾。
但他們低估了抗清力量的韌性,何況張獻忠的大西軍仍控制着四川。
倘若整個南方能夠整合爲一體,集中力量北伐,直搗南京並非沒有可能。
然而,悲劇再次上演,弘光之後最具法理性的繼承人潞王早早降清,
地方上,湖廣總督何騰蛟擁兵割據,廣西巡撫瞿式蟜則貌合神離。
隆武與魯監國兩個Z權並立,不僅未能攜手,反而因爭奪正統之名而陷入內耗。
在這片混亂之中,隆武帝朱聿鍵登場了,他或許也是整個南明時代最值得稱道的一位君主。
![]()
04 隆武帝
朱聿鍵爲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原封唐王,
崇禎九年(1636年)因擅自率兵勤王被廢爲庶人,囚禁鳳陽,
等到弘光帝即位後獲釋,
朱聿鍵南逃至杭州時遭遇清軍南下,被鄭芝龍兄弟迎入福建,
然後在福建巡撫張肯堂、禮部尚書黃道周以及鄭芝龍的擁立下成爲監國,
1645年閏六月二十七日,朱聿鍵登基稱帝,改元“隆武”,定都福州,
以1645年爲隆武元年,封鄭芝龍爲平虜侯、鄭鴻逵爲定虜侯,
黃道周任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張肯堂掌兵部。
隆武帝朱聿鍵本人充分吸取了弘光朝覆亡的教訓,
比如直接扭轉了弘光朝“聯虜平寇”(聯合清軍打農民軍)的錯誤方針,
明確將抗擊清朝(御虜)作爲首要任務,
他斬殺清朝使者,誓師親征,順應民心,豎起了鮮明的抗清大旗。
正是從他開始,南明才真正走上了聯合大順、大西等農民軍餘部共同抗清的正確路線。
這不僅是戰略上的遠見,更是南明在弘光速亡後,仍能堅持近二十年的關鍵所在。
![]()
05 拒絕內耗
朱聿鍵清醒地認識到,晚明以來無休止的黨爭正是亡國禍根。
因此,他明確提出要“盡去諸黨之名”,不咎既往,唯纔是舉。
爲表明決心,他甚至不計前嫌,試圖重新啓用弘光朝備受爭議的馬士英,同時優待楊文驄父子。
在這一點上,朱聿鍵的格局與見識,遠非那些以“正人君子”自居的東林黨人所能比擬。
與崇禎的多疑、弘光的昏聵不同,隆武帝嚴懲貪腐,規定“小貪必杖,大貪必殺”。
面對清廷殘酷的剃髮令,他制定了極富人性的應對措施:“有發爲順民,無發爲難民”,嚴禁濫殺被清軍強迫剃髮的百姓,以此爭取民心,與清廷的暴Z形成鮮明對比。
隆武帝的個人品德亦堪稱典範,他勤於政事,博覽古今,不近酒色,生活極其簡樸。
史籍記載他身穿粗布龍袍,宮中器物僅用尋常的磁、瓦、銅、錫製品,
與明朝藩王普遍的驕奢淫逸判若兩人。
然而,命運弄人,如此優秀的君主,卻面臨着諸多先天不足。
他非朱元璋嫡系近支,繼位純屬“事屬偶然”,在注重法統的時代,號召力天然受限。
因此,隆武必須依賴並籠絡擁立他的福建鄭芝龍家族,
這直接導致了軍國大權旁落,許多雄心勃勃的計劃(如御駕親征)因鄭氏的阻撓而寸步難行。
![]()
06 受制於人
鄭芝龍原先是海盜,受明招撫後,
在崇禎年間曾奉命去剿福建、江西、廣東的“山寇”和“海寇”,
由參將逐步升到總兵官,弘光時加封南安伯。
他的內心,是一個追求地方割據、壟斷海上貿易的軍閥,而非匡扶社稷的忠臣。
擁立隆武帝,不過是借朝廷名義,
鞏固其在福建“唯我獨尊”的地位,建立一個事實上的獨立王國。
因此,他對北伐抗清毫無興趣,只關心自己的地盤與利益。
隆武帝雖名義上是皇帝,實際上卻成了鄭芝龍勢力範圍內的“傀儡”。
擁立之初的“蜜月期”過後,權力的衝突便無可避免,
鄭芝龍憑藉軍功,在朝堂上挑戰禮制,爭奪班首之位,
甚至藐視君王,當面揮扇,全然不把文官集團放在眼裏。
當戶部尚書何楷彈劾其“無人臣禮”時,鄭芝龍不僅逼迫何楷辭職,
更在半路派人割掉其一隻耳朵,以此向朝廷和皇帝進行赤裸裸的武力恫嚇。
對於隆武帝出兵江西的命令,鄭芝龍陽奉陰違,
部將鄭彩抵達前線後便“按兵不動”,一聞清軍將至便立刻遁逃。
面對如此困境,隆武帝並未坐以待斃。
他通過嘉獎直言的何楷、削去鄭彩爵位、降低鄭鴻逵官職等方式,
努力維護皇帝的尊嚴,表明自己不願充當傀儡的決心。
![]()
07 移駕江西
隆武帝當時非常清醒,他知道自己身處福建則一事無成,
唯有跳出鄭氏的牢籠,方能施展抱負。
於是隆武制定了親征江西、遷都贛州的戰略計劃,
此舉極具遠見,贛州地理位置優越,
可以西連湖廣何騰蛟,東接福建鄭芝龍,南靠廣東,
是統一指揮南方戰場的理想地點,
不過這個戰略連清朝在江西的提督金聲桓都看得一清二楚,
他上奏清廷,將隆武帝入贛比作構建“常山之蛇”陣,
表示一旦讓隆武帝在江西(蛇腹)站穩腳跟,整個清朝在東南的統治都將岌岌可危。
不過如此絕佳的計劃,卻因南明內部各派的私心而徹底破產,
隆武帝既調不動鄭芝龍的軍隊由福建入江西,
而他寄予厚望的湖廣總督何騰蛟也擁兵自重,未真心出兵接應。
反觀清廷,洪承疇迅速抽調柯永盛、高進庫等部增援江西,
協同金聲桓作戰,先後攻陷吉安、贛州、南安等地,江西戰局瞬間逆轉。
正是鄭芝龍、何騰蛟這些軍閥的自私,直接導致了隆武朝廷的覆滅。
贛州的失守,對後來南明局勢影響極大,
例如順治五年金聲桓、李成棟反清歸明時,便是在贛州城下屢屢受挫。
地方軍閥寧可見抗清大局崩壞,也不願損耗自身實力,隆武帝御駕親征的宏圖也隨之化爲泡影。
![]()
何騰蛟
08 黃道周殉國
眼見隆武帝與權臣鄭芝龍的矛盾日益激化,朝局陷入僵持,
首席大學士黃道周憂心如焚,他面對這種內耗僵局非常憤慨,
決定以首席大學士的身份親自募兵出征,
希望能聯絡江西義軍,爲被架空的隆武帝打開一個新局面。
黃道周勉強拼湊了三千餘人的軍隊,
多爲臨時招募、缺乏經驗的忠義之士,並非精銳,
鄭芝龍用心險惡,樂於見到Z敵黃道周離開,
因此既不給精兵,糧餉也只給一個月,很快就斷絕了後勤供應,
黃道周本人雖讀過兵書,但終究是“紙上談兵”,
毫無實際指揮經驗,對軍事情報和戰局判斷都極爲遲鈍,
時在軍中任職的施琅看出這支隊伍必敗無疑,
他向黃道周建議遣散這支烏合之衆,只帶少數精銳,
從小路奇襲進入江西贛州,然後利用黃道周“督師閣部”的崇高名義,
統一節制調度贛、湖、粵等地現有的南明正規軍,如此方能成就大業。
但黃道周爲人“迂執,不達權變”,
既高估了自己的聲望,又輕視施琅的地位,斷然拒絕了這一良策,
施琅見勸說無效,不願陪同送死,便自行離去。
1645年十二月,黃道周率部進入江西后,因情報不明、指揮失當,未能與友軍會合,
於婺源遭到清軍提督張天祿優勢兵力的合圍,兵敗被俘。
1646年初,黃道周被押送至南京,已降清的洪承疇勸降,被他嚴詞拒絕。
三月初五,黃道周在南京慷慨就義,隆武帝聞訊後追贈其諡號“忠烈”。
![]()
黃道周書法
09 馬士英殉國
1646年夏,清軍在貝勒博洛率領下,
集結滿洲兵和上萬漢人降軍,大舉進攻浙東,
當年夏季浙江大旱,錢塘江水位極低,
清軍主力馬步兵得以“涉水過江”,使得魯監國沿江部署的防線瞬間失效,
明軍主帥方國安等部一觸即潰,魯監國朱以海在張名振等人的護衛下倉皇出海,
最終方國安率七千餘士兵不戰而降,
並帶動大批文武官員(包括臭名昭著的阮大鋮)集體投降,
與這股降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批忠烈之士的壯舉。
總兵王之仁在被友軍黃斌卿背叛、奪走船隊後,先將家人九十三口沉海,
然後孤身駕船闖入清軍控制區,只爲“死於明處”,在痛罵降臣洪承疇後慷慨赴死。
金華守將朱大典在城被圍二十日後,城破之際,引爆火藥庫,與家人親信一同壯烈成仁。
朱大典雖在明末官聲不佳,但在民族大義面前,盡顯“威武不能屈”的氣節。
此外,張國維、餘煌等大臣也紛紛自殺殉國。
這裏還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馬士英,受黃宗羲等東林黨人史書影響,
傳統觀點認爲馬士英與阮大鋮一同降清,後因被發現暗通南明而被清廷處死,
但是根據顧誠先生的考證,這種說法是東林黨人因門戶之爭的偏見,
浙東失敗後,馬士英輾轉各地,積極參與了渡錢塘江反攻等一系列抗清軍事行動,
後來逃入四明山削髮爲僧,在參與太湖地區的抗清鬥爭中被清軍俘獲,並作爲“逆賊”頭目下令斬殺。
可以說,馬士英在弘光一朝是權奸,但在晚節上,確是以忠烈殉國收場。
人性之複雜,莫過於此。
![]()
馬士英
10 贛州失守
清軍攻佔浙東,魯監國朱以海遁往舟山海島,政權瀕於瓦解。
與此同時,另一路清軍猛攻贛州,隆武朝廷調集了滇、粵、楚、贛等多路援軍,
南明總兵力達四萬餘人,決心死守。
但主帥萬元吉犯了致命的戰術錯誤,他沒有趁援軍士氣正盛時主動出擊,
反而消極等待一支“海寇”水師,希望“水陸並舉”,結果貽誤戰機。
清軍抓住機會,夜襲並摧毀了明軍水師,導致明軍士氣崩潰,各路援軍潰散。
最終,贛州城在被圍十餘日後於十月初四日陷落,
城內大學士楊廷麟、督師萬元吉、兵部尚書郭維經等三十餘名官紳集體自盡殉國。
身處福建、被鄭芝龍架空的隆武帝,
將移駕江西、親臨前線作爲擺脫困境、重振國事的唯一希望,
何騰蛟雖受隆武帝重恩,但他內心極不願皇帝進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以免自己“獨斷專行”的局面受損,他玩弄權術,
表面上轟轟烈烈地派出兩路大軍“迎駕”,私下卻叮囑將領絕不可真的進入江西,
結果就是這支“迎駕軍”在湘贛邊境逗留數月、停滯不前,
眼睜睜看着贛州被清軍圍攻和攻陷,始終未發一兵一卒救援。
等到清軍攻佔贛州,鄭芝龍早已密謀投降清朝,
他故意撤防,將福建門戶仙霞關拱手相讓,直接導致了清軍長驅直入,
臭名昭著的降臣阮大鋮在跟隨清軍翻越仙霞嶺時,爲邀功而強行登山,最終病死於山頂,下場狼狽。
![]()
《桃花扇》中的阮大鋮
11 隆武覆滅
清軍入閩之前,隆武朝廷內部早已人心渙散。
隆武帝曾在朝堂上,當着所有大臣的面,
燒掉了從關卡截獲的二百餘封大臣們寫給清軍的降書。
此舉表明,皇帝對朝臣普遍的變節之心瞭如指掌,他沒有追究,只是以此告誡羣臣,
但隆武已無力整肅,因爲這個朝廷早已從內部爛透。
在鄭芝龍撤兵、清軍入閩後,隆武帝才倉皇從延平出發,試圖前往江西。
但一切爲時已晚,八月二十八日,隆武帝在福建汀州被清軍趕上,
當日即被俘遇害,隆武覆滅,政Q僅存14個月。
再回到本文的標題,南明最強的明君隆武帝,爲何沒重振大明?
之前崇禎和弘光是自身問題很大,朝廷上也是黨爭嚴重招致亡國,
而隆武帝自身其實算是勵精圖治、清明爲民的好皇帝,
清晰看到了晚明黨爭亡國的教訓,也執行了聯合大順、大西軍餘部抗清的正確路線,
但他的處境比崇禎弘光還要難得多,隆武帝血緣遠甚至都不是朱棣的直系子孫,
而且登機前還是鳳陽高牆內的“罪宗”,沒有自己的嫡系班底、沒有自己的軍隊、更沒有自己的地盤。
![]()
福建龍巖-長汀古城
傳統史書喜歡把隆武滅亡歸咎於鄭芝龍的降清,
這是事實,但是卻忽略了何騰蛟的破壞性,
恰恰是何騰蛟的背信棄義,讓隆武帝苦等半年多的希望最終落空,陷入絕境,
而何騰蛟後來也抗清遇難,因此在很多史書中被譽爲“忠臣”,
但是我前面說過人性太過於複雜,就隆武亡國這個問題上,
何騰蛟確實需要爲自己的私心導致全局崩盤負責,
前有唐魯不和,互相爭奪正統,內耗嚴重,
後有鄭芝龍、何騰蛟擁兵自重,各懷鬼胎。
隆武帝的失敗,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時代悲劇。
他是一位“對”的皇帝,卻出現在一個“錯”的時間、一個“錯”的地點,並且不得不依賴一羣“錯”的人。
隆武之亡,或許並非亡於清軍的強大,而是亡於南明內部那無可救藥的自私、分裂與背叛。
(最近明末已經寫了20多期,如果不是血壓低的估計看不到這裏,後面可能會快速推進劇情早日收官,大家喜歡的話可以多多支持~)
![]()
往期歷史相關:
精羅落淚——羅馬史該如何入坑?
歷史天花板——中國通史必讀:從入門到進階!
明末1644——《明朝那些事兒》沒有寫完的歷史
明末1644——天下無敵的大明,《明事》未竟的歷史!
明末1644——南明史入坑,明朝末年的故事!
明末1644——李自成的崛起,闖王之路!
明末1644——張獻忠的崛起,大西王之路!
明末1644——襄陽之役,闖王東山再起!
明末1644——孫傳庭的悲歌,大明最後的脊樑!
明末1644——拯救大明王朝,崇禎爲何不南遷?
明末1644——李自成爲何失利,沒能成爲劉邦、朱元璋?
明末1644——吳三桂爲何投清,衝冠一怒爲紅顏是真的嗎?
明末1644——山海關大戰,李自成爲何快速崩盤?
南明1644——南明爲何曇花一現?
南明1644——誰能拯救南明危局?
南明1644——南明弘光爲何只堅持了一年?
南明1644——南明爲何沒有聯合李自成?
南明1644——南明初唯一的北伐,爲何迅速失利?
南明1644——揚州失守,史可法爲何沒能拯救南明?
南明1644——東林文人們,真的是清流嗎?
明朝歷史——除了《明朝那些事兒》,還有哪些明史神作?
唐朝歷史——《刺客信條:王朝》,唐朝歷史神作有哪些?
三國曆史——看完《三國演義》,還有哪些三國曆史神作?
魏晉南北朝——《東晉門閥政治》,魏晉南北朝好書推薦!
春秋戰國——讀完《商君書》,春秋戰國史有哪些經典著作?
考古尋秦記——《秦始皇的兵與城》有多麼偉大?
妖怪文化——《日本の妖怪百科》,遊戲中的日本鬼!
大唐刺客——《刺客信條王朝》,做成遊戲靠譜嗎?
冷門佳作——《康熙的紅票》,一段不爲人所知的歷史
漢朝祥瑞——《王莽和他的時代》,王莽是“穿越者”嗎?
八王之亂——《全戰三國》,司馬家爲何是短命王朝
歷史神作——《東晉門閥政治》,史學天花板!
國劇巔峯——《大明王朝1566》,被埋沒的歷史劇
裸體舞曲——《大明王朝》,封神配樂古典名曲
明朝懸案——朱元璋臉上,真的有72顆麻子嗎?
天涯神貼——《明朝那些事兒》,一個時代的離去!
#gd讀書#
#gd歷史雜談#
#gd的ai&遊戲雜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