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可手提的MATX主機,適合寢室的高性價比裝機方案

一、引言

開學潮即將來襲,本文爲大家推薦一套適合在寢室使用的迷你主機組裝方案,板U使用微星MAG B860M MORTAR WIFI迫擊炮+英特爾® 酷睿™ Ultra 7 處理器 265K的高性價比組合,搭配索泰RTX 4070顯卡、金百達KP270 PCIe 4.0x4 SSD以及海盜船統治者泰坦RGB燈條,機電散組合則是機械大師IF25 MATX手提機箱+喬思伯TH-240水冷+振華LEADEX VII G1000。雖說整機配置主打一個性價比,但微星MAG B860M 迫擊炮+振華1000W金牌全模組電源給後續升級留下了充足空間。

二、硬件介紹

主板:微星MAG B860M MORTAR WIFI迫擊炮

個人感覺,微星MAG B860M迫擊炮的外觀相比上一代B760M迫擊炮更純粹、更幹練,規整有序的機甲風散熱裝甲搭配像醒目的綠色字符標識,讓這張主板顯得很有張力和力量感,散發出濃濃的電競氣息,穩穩拿捏了我這枚理工男的審美。

微星MAG B860M迫擊炮的尺寸244x244mm,標準的MATX主板,與機械大師的這款新品手提機箱IF25 MATX非常般配。

硬件方面,微星MAG B860M迫擊炮主板採用12+1+1+1高規格供電模組,2oz厚度銅的6層服務器級PCB以及高精度電容&精調電感,用料非常紮實;搭載3個PCIe M.2 SSD插槽,最上方的接口是CPU直連的PCIe 5.0x4通道,最大帶寬128Gbps,支持2280/2260/2242不同規格的M.2 SSD;下方的2個M.2插槽是由芯片組提供的PCIe 4.0x4通道,支持2280/2260不同規格的M.2 SSD;配備4條DDR5雙通道內存插槽,單槽最高支持64GB容量,內存頻率支持9200+MHz(OC)。

微星MAG B860M迫擊炮的背部I/O非常全面,從上往下依次爲:HDMI 2.1和DP 1.4視頻接口、雷電4接口(有一個小閃電的符號)、清除 CMOS 按鈕和更新 BIOS 按鈕、4個USB-A 2.0接口、1個USB-C 10Gbps接口、3個USB-A 10Gbps接口、5G有線網口、Wi-Fi 7天線接口、1個數字光纖音頻接口、3.5mm音頻接口等。

SSD:金百達KP270 PCIe 4.0x4 1TB

金百達KP270是一條標準2280尺寸的M.2 SSD,體型纖薄,可以兼容臺式電腦、筆記本等設備,尤其有筆記本擴容需求的小夥伴不必擔心厚度問題。

相比同價位其它SSD,金百達KP270最大的優勢是配備了1GB獨立緩存。獨立緩存作爲數據中轉橋樑,順序讀寫速度幾乎能跑滿接口上限;同時,有獨立緩存的SSD 4K隨機讀寫可達100萬-135萬IOPS,而無緩存方案通常低於80萬IOPS,4K隨機讀寫性能接近翻倍。

▼ 獨立緩存顆粒

▼ 英韌IG5236主控

▼ 原廠封裝海力士3D TLC顆粒

CrystalDiskMark測試的順序讀取速度7230 MB/s,順序寫入速度6320 MB/s,與官方給出的理論數據無異;單線程4K隨機讀寫速度達到了57 MB/s和257 MB/s,4K隨機讀寫性能表現中規中矩。

HD Tune是一款可以檢測傳輸速率、硬盤健康狀態、實時溫度、磁盤表面掃描等項目的綜合性硬盤測試軟件,也可以測試固態硬盤的緩外速度。金百達KP270的傳輸速度表現穩健,在200G大文件讀寫測試中只有輕微波動,沒有出現明顯掉速現象。

ATTO磁盤基準測試是一款用於檢測磁盤傳輸速度的檢測軟件,檢測過程中使用大小不一的數據測試包,分別爲512B、1K、2K直到64MB大小的文件進行讀寫測試,幫助用戶瞭解文件大小比例不同對磁盤速度的影響。

測試結果顯示,從128KB大小開始寫入速度穩定6GB/s以上,從1MB大小開始讀取速度穩定在6.5GB/s以上,金百達KP270的小文件傳輸表現依然穩健。

3DMark存儲基準測試注重把SSD設爲遊戲盤的場景中對其進行遊戲性能評估測試,它使用真實遊戲中記錄的軌跡,測試加載遊戲、保存進度、安裝遊戲文件和錄製遊戲影音流等活動的性能,對遊戲玩家有很高的參考價值。這項測試中,金百達KP270 1TB得分1972分,細分的測試項目可以參考下圖。

機箱:機械大師iF25 MATX手提機箱

雖然知道機械大師iF25是一款MATX迷你機箱,但實物尺寸比我想象的更小巧,尺寸只有388*200*340 mm(長*寬*高),容量約26L,內部佈局緊湊、利用率較高,比較適合擺放在寢室、小尺寸桌子等場景。

這款機箱可兼容M-ATX主板/ITX主板、顯卡限長350mm、塔式CPU風冷散熱器限高175mm併兼容240mm冷排、電源限長160mm,最多可安裝6把風扇。

這時,可能會有小夥伴問了,機箱底部裝了風扇之後還能裝得下50系顯卡嗎?畢竟50系顯卡都很厚。答案是當然可以,正常12cm風扇都厚度在28mm左右,只佔用1槽寬度,一張5090D顯卡的厚度在60mm-70mm之間,4個槽位的寬度足矣。

機箱外觀設計以簡約、硬朗爲主基調,側面黑透鋼化玻璃面板,左右側板可互換,機箱可以隨意擺放在桌子的左右兩邊,方便喜歡RGB氛圍的小夥伴展示燈光效果。

機箱上、下、前、後四面均設置了大面積散熱孔,側面也可替換爲有散熱孔的通風面板(需購買)。頂部的提手不可拆卸,穩固又結實。

機箱正面是寬格柵+細網面組合,不僅散熱好,立體感與設計感也很足。正面右下方集成了豐富的I/O接口和按鍵,從上到下依次爲:開關鍵、重啓鍵、3.5mm音頻插口、USB-A 5Gbps接口、USB-C 10Gbps接口。

機箱背部的走線空間還算寬裕,但裝上一塊2.5英寸硬盤後就會有些捉襟見肘,尤其電源線如果用的是那種質地很硬的黑皮包材,安裝側板時會比較喫力。

水冷+風扇:喬思伯TH-240水冷+ZA-240連體風扇+ZA-120反葉風扇

TH-240是喬思伯推出的新品水冷,選它的主要原因是其別具一格的光影美學。

水冷出廠就已經組裝完畢,用戶拿到手之後可以直接裝機使用,省去了安裝風扇的時間。而且,它使用的是2連體風扇,一根線即可控制2個風扇的轉速和光效,理線更方便。

整體造型採用簡約利落的線條語言,水冷頭可以數顯CPU溫度、佔用率、頻率以及內存佔用率等信息,展現出獨特的科技韻律。

風扇中間有一個鋁質CD紋銘牌,質感拉滿;風扇有9片扇葉,轉速700-2400 RPM、風量21.46-62.40 CFM、噪音21.3-37.3 dB,有轉速高、風量大、噪音低的特點,散熱效果非常不錯。

PS:單獨加裝的ZA-240和ZA-120和水冷所用的風扇一模一樣。

燈光方面,這套水冷支持華碩、技嘉、微星等主流主板的ARGB神光同步技術,風扇四面都有千層鏡效果,怎麼裝都不會影響它炫酷的視覺效果。風扇四周是線條狀燈帶,既保留了電競裝備應有的乾淨利索和科技感,又避免了傳統RGB風扇過於張揚的視覺衝擊,恰到好處的把控了美學平衡。

最後來看整機效果,你還滿意嗎?

三、性能測試

從紙面參數看,英特爾® 酷睿™ Ultra 7 處理器 265K是8P+12E共20個內核數,總線程數20,最大睿頻頻率5.5GHz,P核/E核基礎頻率分別是3.9GHz和3.3GHz,L2/L3緩存分別是36MB和30MB,TDP/最大睿頻功耗分別是125W和250W。

CPU-Z單線程測試得分885.8分,多線程測試15780.4分。

Cinebench R23可以測試處理器的單線程和多線程的運算能力。單線程運算能力越強,對我這種經常使用Premiere剪輯視頻的用戶來說越是個好消息,而多線程運算能力則可以更輕鬆應對文檔編輯、網頁瀏覽、虛擬機等多任務並行。

這個環節,英特爾® 酷睿™ Ultra 7 處理器 265K多核測試結果35478 pts,單核1957 pts,MP Ratio 18.13x。

相比R23,Cinebench 2024引入了不同的渲染引擎,會有更復雜的場景以及佔用更多的內存,可以提供更準確和全面的硬件性能評估。

Cinebench 2024多核測試結果1895 pts,單核測試結果127 pts,MP Ratio 14.92x。(R23和2024是不同的測試場景,結果與R23沒有可比性)

索泰RTX 4070顯卡是一張老卡,這裏就不做過多介紹了,直接看性能測試。

3DMark Time Spy是針對2K分辨率下 DirectX 12 遊戲的基準測試,最終得分16657,其中顯卡得分17521,CPU得分13023。

Port Royal顯卡光追性能測試,得分10943。

Speed Way是一項用於測試 DirectX 12 Ultimate 性能的顯卡基準測試,該測試在2K分辨率場景中運行,結合了實時光線追蹤和傳統渲染技術來測量顯卡性能,場景含有光線追蹤反射、實時全局光照、網格着色器、體積照明、粒子和後處理效果。索泰RTX 4070 測試結果4422分。

四、總結

實測發現,CPU、顯卡、內存、SSD四大件(默認設置)在微星MAG B860M迫擊炮上的測試結果均與旗艦級Z890主板沒有明顯差別,尤其適合對硬件性能有一定要求,但又不想太折騰並追求性價比的玩家。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