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宇宙最恐怖的飛船中優雅生存!聊聊《死亡空間》的設計哲學

「缸腦評測」第40期《死亡空間重置版》(Dead Space)推薦!

《死亡空間》創造了一艘夢魘般令人印象深刻的工業飛船石村號。它實用主義的設計理念藉由行星礦石採集這個具體的任務得到充分的落地與展現。它是一艘工業之船,皮實耐用,鮮有裝飾;但它又是一艘死亡之船,血肉遍地,亡者變異復生。通過石村號,我們得以窺見星際殖民時代工人的生活掠影,卻也在熟悉的、日常的工作生活背後,感受到未知深空中遠超人類理解的恐怖凝視......

1.  你需要了解的基礎設定

1.1.  曾經的人類希望「石村號」

衆所周知,「石村號」是《死亡空間》系列中最重要的一艘飛船,也是初代遊戲一系列恐怖事件發生的場景。

原本,石村號是人類的希望之船。在《死亡空間》發生的宇宙中,人類面臨着巨大的資源危機。爲此,人類造出了石村號行星裂解艦,一艘具備星際遠航能力和外星球資源開採能力的先進飛船。

它裝備了多根懸臂式的重力錨索裝置,能夠直接撕裂行星表面的結構並且將碎塊帶回飛船進行資源採集。靠着它,人類度過了那段青黃不接的日子。

圖:石村號的Logo

圖:石村號的外觀

1.2.  一切災難的源頭「神印」

觀感上,《死亡空間》中的「神印」像極了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的黑色石碑,都是某種外星文明的造物,都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只不過,《死亡空間》中的神印要邪惡得多

神印的目的是促成「聚合事件」(Convergence),簡單來說就是吞噬某個星球上的全部有機生命體,然後在行星軌道上聚合,形成名爲「血月」的有着克蘇魯味道的巨大生命體。之後,血月將繼續前往下一個存在生命的星球,重複聚合的過程。

圖:血月

神印究竟是什麼文明製造的,聚合的目的究竟是什麼這些問題,目前都尚無答案。但所能知道的是,爲了促成血月的誕生,神印會在某種程度上幫助早期文明發展,以獲得更多的有機物質(這樣看起來,神印似乎是某種逆熵體)。換句話說,神印是一把有機物收割鐮刀,只有在文明茁壯成長起來之後,纔會上來收割,一波帶走。

在遊戲中,神印可分爲黑色的原版神印紅色的人工仿製神印。黑色神印曾在6500萬年前造訪地球,造成了恐龍的滅絕。其自身也是沉入深海,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不爲人所知。

圖:紅色神印

1.3.  屍變體

如果「屍變體」(Necromorph)的恐怖程度能到9分,那麼《生化危級》中的普通喪失恐怕就只有1分。

屍變體是屍體受到神印影響而產生的異變體。嚴格來說,屍變體已經完全不是人類了,而是被神印從細胞層面完全重塑後的產物——神印能夠通過模因科技(Meme Tech,即其表面的神祕符號),直接改寫對象的生物組織構造邏輯——將骨骼重塑成鐮刀狀的骨刃、用身上的肌肉和骨骼在腹部兩側重塑出兩隻手.....

總之,在神印的作用下,石村號上的絕大多數船員都被轉化成了奇形怪狀、令人San值狂掉的怪物。

圖:這些傢伙在石村號上到處都是

圖:豐富的屍變體家族

2.  深空中的絕望深淵

神印和屍變體的存在,可以說讓石村號變得一團糟。整艘飛船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怪物培養罐,鋼鐵和血肉混合成了一座懸於太空的無聲墓碑。

儘管如此,我們仍將繼續走進這艘死亡之船,領略石村號的美感。

2.1.  厚重的工業風格

作爲有着明確工程目的行星裂解艦,石村號有着濃重的工業設計風。

整體看,石村號斑駁、乾癟,宛如飄在深空中的一具殘骸——其船體兩側密集排布着豎直肋板,使其看起來像是某段生物的脊椎骨。向外延伸的幾根金屬支架,則像是突變體變異外露的骨刺,增加了船體給人的不安感

經過多年的服役,石村號表面已經是鏽跡斑斑。遊戲很好地將鐵鏽的紅色與金屬的幽藍色相結合,塑造了出了一種類似腐肉的斑駁肌理。光是看,就能感到一股撲面而來的死亡氣息。

圖:石村號外觀

圖:斑駁的船殼

2.1.1.  巨大的作業空間

石村號上,存在着一些尺寸巨大的空間。這些空間玩往是某個作業平臺、飛船的某個核心部件或是停放小型穿梭機的停機坪。

圖:噩夢開始的地方,外部飛船停靠平臺

置身於這些由巨大金屬結構組成的空間,你彷彿能聽到遠處金屬撞擊的沉悶聲響在耳邊迴盪。

蒸汽、塵埃在空間中游走,讓這些巨大空間顯得有些夢幻。有時,世界好像只剩下了眼前的燈光能照射到的地方,四周是黑色的金屬胡泊與其上縹緲的霧氣。

圖:置身於複雜作業平臺

圖:彷彿置身於一頭金屬巨獸

圖:巨大的行星裂解裝置

2.1.2.  壓抑的生活區

更多的區域,是原本船員們的日常生活區域。

這些房間充滿了金屬與灰塵,使用廉價的工業燈光進行照明。黃色是這裏的主色調——土黃色的沙發、黃色的警示線條、黃色的燈光、黃色的顯示屏......這裏的陳設鮮有光滑的表面,都是被反覆摩擦、使用過後的暗淡表面。

圖:典型的石村號房間

圖:柵格板地面

區域之間是狹長的走廊。粗大的管道和金屬板材附着在牆壁上,充分展現了「外觀服務於功能」的設計理念。

走廊的燈光永遠是微弱的,只能照亮局部區域。最亮的燈光來自武器的手電射出的光束,你全神貫注地盯着光束照亮的區域,生怕有什麼可怕的東西突然出現在視野中。

圖:幽暗的走廊

燈光之外的黑暗彷彿更暗了一些,讓你不自覺地來回掃動光束,企圖消除心中的疑惑。以至於當你真看到屍變體的時候,往往反而鬆了一口氣——終於,恐懼有了具體的形象

正因狹窄、黑暗,走廊往往比房間更加令人感到壓抑,也讓人想要逃離。

圖:仔細看,迎面走來一具屍變體!

圖:燃燒的屍變體

圖:此處頗有異形的味道

石村號上的空間總是被分割的、不聯通的。典型的如電車的停靠站點,休息室被大片玻璃分割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小空間。

這種空間上的分割在無形中增加了船體的壓迫感——我們總是可能無處可逃、我們可能在一個小空間裏和屍變體近距離接觸

圖:電車站點

圖:電車站點休息室

圖:和屍變體親密接觸

在石村號上閒逛時, 你能看到一些之前船員留下的警告或者絕望的塗鴉、血手印。很難想象,這些人在留下這些文字後都經歷了什麼。

圖:船員們留下的警告

圖:統一教徒的塗鴉

2.1.3.  更多功能區域

由於飛船相當巨大,不同功能區域間的物流交通都依賴於電車系統。一個好消息是,電車裏還是很安全的,不存在坐車時被突臉的情況。

圖:石村號電車系統

實驗室、醫療室這種原本就讓人有些壓抑的區域,在屍變體爆發後,就變得更加滲人了。

例如「生物義肢中心」,各種大小型號的綠色罐子裏裝着成人、幼兒甚至一些說不上來的生物樣本。行走在其間,真的會擔心某雙眼睛會突然睜開,用鋒利的骨刃破開容器向你發動攻擊。

圖:生物義肢中心

醫療室的恐怖氛圍也很到位——凌亂的醫療裝置、冰冷的屏幕、尖銳的醫療器具、滑膩的地面都在暗示這裏曾發生過什麼。而在那些燈光找不到的角落裏,不知躲藏着多少屍變體,正在窺伺單獨行進的你。

圖:醫療室

圖:對醫療室設施的刻畫

2.1.4.  笨重的裝置

除了船體本身濃重的工業風格,石村號上的各種裝置、設施看起來也是十分粗笨耐用

像電車,外觀看起來就像是一輛裝甲車,被厚厚的鋼肋板所包覆,就像是一個小號的石村號。

圖:石村號電車

圖:電梯

掛在牆上的補氧裝置、能量補充裝置也是管道外露、支撐結構硬朗厚重。

圖:氧氣裝置

就連種植植物的生態倉,也由結實的金屬肋條包覆,看起來密不透風的樣子。

圖:生態綠植倉

2.2.  明暗&閃爍的燈光

作爲太空恐怖領域有名的船隻,你自然不能指望石村號上有充足的照明。並且即使有燈光,其作用也往往不是讓環境更明亮更舒服,而是讓陰暗處更加陰暗!同時藉由一些物體投射出形狀怪異的影子。

當然,突然出現的屍變體也需要藉由這些燈光,展現出更加駭人的形象。

圖:微弱的燈光

圖:還不如沒有這束光

圖:燈光讓陰暗處更加陰暗

不但暗,石村號上的燈光還往往展現出電壓不穩的樣子——在閃爍的燈光中,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次燈光亮起,會映照出怎樣的恐怖形象。

圖:靈壓不穩?

圖:主光源閃爍

2.3.  通風口&不存在的絕對安全區

在石村號上,幾乎不存在絕對安全的區域

屍變體絕對不會像喪屍一樣,被臺階這樣的簡單障礙物阻攔。它們動作敏捷、尋路能力一流,並且能夠像異形一樣,利用船上的通風管道行動。要知道,就算是船員臥室、衛生間這樣的私密空間,依舊存在通風管道,能夠被屍變體侵入。

因此,在石村號上的任何房間,你都需要時刻注意周圍。

圖:別躲了!這裏無處可藏

圖:通風管道

2.4.  失重&缺氧

石村號上的一些區域是失重區域。準確來說,石村號上的重力是需要裝置維持的,當一些區域的重力維持設備損壞或者被關閉時,該區域的重力就會消失。

在這些上下顛倒,不分左右的區域,我們不但要分辨方向,還需要和來自各個方向的屍變體作戰。

往往一番大戰後,失重的空間中飄滿了屍變體的殘肢斷臂

圖:失重空間

除了重力,氧氣也是環境中的一大變量。在經過一些外殼破損的艙段或者充滿毒氣的房間時,我們會被迫使用太空服的內置供氧系統。

在倒計時結束前,我們得趕緊解決問題!

圖:倒計時給人以壓迫感

2.5.  猩紅的血肉

在神印的作用下,產生了一種特殊的屍變體形態——腐敗細胞(The Corruption)。它像是腐敗的血肉和植物的混合體,在石村號上蔓延。實際上,它們會不斷侵蝕金屬船體,將原本非生物的金屬逐漸轉化爲有機的增生體

當我們行走其上,會感到腳底滑膩粘稠,無法奔跑。這就爲屍變體的進攻提供了便利。當我們破壞這些血肉組織時,其上包裹的一些屍變體會順勢破繭而出,向我們發動攻擊。

圖:被血肉增生物侵佔的艙室

圖:佈滿血管和筋肉

3.  一切恐懼源於火力不足

儘管石村號堪稱太空地獄,但畢竟屍變體是能夠被槍械殺死的、遵循物理法則的有機體,要生存下去也是有“真理”可依,並非完全不可能。

3.1.  嚐嚐工程男的鐵拳

如果你是像《死亡空間》男主那樣的工程人,那麼恭喜你,你在石村號上的生存率將大幅提升。工程技能使你能夠改造飛船上的各類工具、器械、設施,使之成爲獵殺屍變體的大殺器。

哦,對了!殺死屍變體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們大卸八塊。如果只是打爆腦袋或者打掉隻手,是完全無法阻止他們的。

也難怪我們的初始武器會是一把擅長切割的「等離子切割槍」——專爲分解屍變體而生的武器。

圖:男主艾薩克手搓的等離子切割槍

圖:更多屍變體殺器

圖:燃燒吧,少年!

另一個在石村號上必不可少的裝備,就是我們穿着的工程服(RIG)了。儘管它看起來略顯單薄,帶着又土又木的工程味道,頭盔樣式還有點像焊接面罩,但真的很抗造!

圖:鐵帽一戴,誰都不愛

工程服上還連帶着脊柱系統。它位於我們脊柱的外側,是身體的外延。其上的藍色條塊顯示了我們當前的生命情況。當前剩餘的氧氣含量和「靜滯能量」餘量也能直接從脊柱系統上看到。

圖:脊柱系統(Spine HUD)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接收隊友們的通信,還是查看地圖、檢視揹包,我們都能直接在場景中看到對應UI,而不會像一般遊戲那樣整個鏡頭切到對應畫面。這種將UI自然融入場景的設計在《死亡空間》1代上線的年代是非常超前的,甚至在今天也是一種頗有個性和格調的設計。

圖:與隊友進行通信

圖:查看地圖

圖:UI完美融入環境

3.2.  “原力”&環境交互


憑藉着工程服RIG,我們還擁有一種被稱爲「靜滯能力」的近乎原力的能力。通過這項能力,我們能夠搬動場景中的一些擋路的箱子、也能夠搬運沉重的能源電池,激活相應的大門開關。

圖:取物

圖:使用靜滯能力將電池插入供能槽

一方面,靜滯能力能夠短暫凍結屍變體,使之成爲活靶子;另一方面,靜滯能力也能用來直接攻擊屍變體。當身邊有尖銳的金屬長條、危險爆炸物、或者屍變體的骨刃時,我們就可以使用能力將這些物體當做子彈,射向屍變體。這樣不但能節省彈藥,造成的殺傷有時也比武器大。

圖:屍變體所到之處,令人作嘔

圖:投擲場景中的爆炸物

3.3.  強化改造&商店

在探索和戰鬥的過程中,我們能夠獲得一些可用於強化RIG、武器的結點和拓展強化內容的藍圖配方。在飛船上的工作臺,我們能夠進行強化操作。

圖:遊戲中的加點界面

圖:工作臺

儘管石村號上到處停水停電,飛船上的自動售賣機卻還運轉如常,並且售賣各色彈藥和強化材料。自動售賣機甚至還能升級RIG護甲的等級,堪稱石村號上的保命神器。

圖:商店

圖:商店貨架

圖:在商店升級RIG等級

3.4.  該存檔時就存檔

要想在石村號上活得遊刃有餘,養成能存檔時就存檔的習慣是非常關鍵的。

遊戲並不能隨時存檔,而需要我們走到船上的傳送點前進行交互後才能完成存檔。因此,只要看到存檔點,就最好順手存一下,絕對是一份超讚的時間投資。

圖:存檔裝置

閒話:腦斯基與太空恐怖題材

當然,要真正在石村號上做到優雅生存,一個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多看這個類型的電影!

說起來,腦斯基與太空恐怖這個題材真是頗有緣分。

在我大概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家附近開了一家影碟出租店,出租各種DVD、VCD碟片。在當時,電腦尚是稀罕物,想要看電視以外的影像節目,就得靠碟片了。

在支付了10元的定金後,我借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盤電影碟片——《E.T.外星人》。這是一部很適合當時年齡的我觀看的科幻電影,也讓我對科幻電影產生了異常的好感和探知慾。

圖:E.T. phone home

於是緊接着,我回到店裏借走了第二盤光碟——《異形1》。它就在《E.T.》附近的貨架上,封面上神祕而獨特的綠色異形蛋(當時還不知道那是異形蛋)吸引了我的目光。

圖:印象中就是這個封面

可以想象,帶着《E.T.》的預設來觀看《異形1》會是怎樣一種炸裂的體驗。儘管電影剛開始的鏡頭語言和音效就已經在暗示這絕不是一部輕鬆歡樂的電影,但在“已經花了錢”和“孩童的好奇心”的雙重驅使下,我還是看完了整部電影。

這麼說吧,如果我的腦子是一個訓練中的AI大模型,那麼觀看《異形》這次強烈的訓練徹底地改變了一些神經元的鏈接權重——在經歷了大概1周左右的夢魘期後,我對深空恐怖這個題材徹底着了迷。

而且,由於當時正值暑假,是在空調房裏看的《異形》。冷氣和太空恐怖題材一起,成了印刻在腦海中的某種閱片癖好。以至於後來在看《沙丘》時,我也將冷氣打到最足,彷彿這樣,才能感受到來自太空的寒意。

圖:感謝!看《銀翼殺手2049》時的影院冷氣很足

在我看來,太空恐怖其實是個蠻安全的題材。它距離日常生活足夠遠,因此基本看完後後勁不大——畢竟生活中很難看到類似電影中的場景。不像一些中式恐怖片,那真是通過打碎人最熟悉、最日常的安全區來製造心理恐怖,後勁極大且持久。當然也有例外,像《黑洞表面》這種還是要謹慎觀看。

同時,太空恐怖題材又往往很符合暴風雪山莊模式——封閉的飛船、幾個船員、詭異事件或者生物。是那種理解起來很容易,故事通常也不賴,又能有一定懸念和新鮮感打底的科幻快餐。碰上好的設定、好的視聽,就容易出神作。

圖:船員是此類電影的耗材

比較可惜的是,隨着太空競爭餘溫的冷卻以及虛擬技術的發展,這幾年人類文明的發展整體變得更加內向。隨着目光從星空轉移到屏幕上,未來似乎也愈發向賽博朋克這樣的極度內卷化社會靠近。反映到影視遊戲領域,就是太空題材的作品變少了。

說到這兒,其實挺感慨的。我們曾以爲太空旅行很近,AI很遠,但事實卻是完全掉了個個兒。

最後,化用一句《羣星》玩家常說的話作爲結尾吧:

「我生的太晚,錯過了大航海時代;我生的太早,等不到人類征服羣星;所幸還有遊戲,但願不止遊戲」

往期精選

飛船損壞、食物有限...《緘默禍運》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當記憶可以被窺探!聊聊國產高概念先鋒獨遊《黑暗世界》

人生沒有如果,致此刻最好的我!高概念滿分獨遊《多重人生》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