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5日,蝦米音樂徹底停止運營,曾經的音樂軟件一哥告別了人們的視野。
感謝信
在一衆音樂軟件中,當初的蝦米可以說是站在網友心中鄙視鏈的頂端。
網絡梗圖
蝦米音樂有精細的音樂流派,精準的音樂推薦AI,精簡的廣告推送。
並且當時的蝦米已經採用社區共建的生態,蝦米的專輯和流派內容介紹採用用戶上傳,人工審覈上架的模式,從而讓用戶有更多機會豐富對音樂的認知,更有途徑真正瞭解自己喜歡的音樂。
用戶搬運的蝦米音樂流派簡介
那麼如此優秀的音樂軟件是如何走上了末路呢?
囿於小衆
前面也提到,蝦米音樂用戶處於音樂平臺的“鄙視鏈頂端”,以小衆屬性爲賣點。
蝦米注重小衆音樂社區和專業內容,如音樂分類、音樂人扶持。
蝦米的推薦算法權重也向小衆音樂傾斜,這使其成爲音樂發燒友的"聖地",但也限制了用戶規模的增長。
當版權缺失導致小衆音樂內容減少時,核心用戶就不可避免地開始流失。
它持續多年的“小而美”在當下的商業環境中不足以讓他們在市場中無法持續盈利,最終的結局就是消失。
版權戰之鐵幕
在2015年,國家版權局發佈《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頒佈史上最嚴的版權令,責令廣大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傳播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這讓一些小平臺當即被洗牌出局。
這樣一來,以燒錢爲基礎的版權戰在所難免。
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版權戰中,蝦米音樂只能能夠維持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老用戶們都知道,蝦米音樂早期允許用戶上傳音樂擴充曲庫,這一舉措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這一對用戶能動性的調動大大推動了平臺粉絲的積累。
另一方面,蝦米音樂稀薄的版權意識備受音樂人詬病,埋下了版權戰陷入被動局面的隱患。
根據當年8月公佈的消息,國內音樂平臺下架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達220餘萬首,其中阿里音樂2.6萬首,這無疑是一記重創,對比之下,QQ音樂下架2.37萬首,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分別僅下架5088首、6089首。
阿里接手
但蝦米音樂的情況徹底急轉直下的關鍵點在2016年。
2016年9月,蝦米音樂以2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接受阿里巴巴集團的收購,一部分原因就是爲了獲得版權上的優勢。
雖然蝦米找到了阿里這樣的大金主,但在客戶體驗上以及產品運營上出現了許多失誤。
最典型的就是極速試聽功能的上線。平臺通過算法選取歌曲中的30秒片段,讓用戶快速,便捷地發現好音樂。無論動機如何,這還是引發了網友對於音樂快餐化的質疑。
此外,阿里掌控下的蝦米音樂在覈心版權的爭奪中優勢並不大。
要知道,即使平臺有99%的版權,但最關鍵的1%核心版權是獨家的,這就是致命的。
這百分之一的版權,便能決定用戶選擇哪一個音樂平臺。
就像近年qq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在周杰倫音樂版權的糾紛,便是版權戰的縮影。
相關訊息
有多少用戶是因爲周杰倫的歌曲選擇QQ音樂?這不言而喻。
總而言之,阿里接手蝦米音樂後,對其的態度是忽視,輕視的。
在2019年,阿里音樂主管團隊大換血,甚至領投了網易雲音樂7億美元的融資,後來更是與網易雲音樂達成88VIP戰略合作,幾乎是對蝦米棄若敝屣。
爹不親,娘不愛,隨着版權流失,蝦米用戶留存率降低,新用戶注入減少。
失去音源這一核心競爭力的蝦米,忠實用戶如我也不得不放棄蝦米。
2006年那個作爲蝦米前身,名叫Emumo,意爲Earn Music&Money,聚集了不少用戶爲愛發電,自發上傳專輯,捧出不少小衆歌手和獨立音樂人的小破站陪伴我們的旅程告一段落。
可以說蝦米興於互聯網精神,也終於互聯網精神。
時過境遷,我們也許應該好好審視對於版權問題的認識。
新人作者求支持,點贊,關注,充電!
祝點讚的,路過的帥氣盒友一夜暴富~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轉載問題請聯繫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