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扶梯,是該左行右立還是站穩扶好?

“左行右立”是指乘坐自動扶梯時,自動站到右側,將左側讓給趕時間的行人,並認爲這是一種“禮讓”的文明行爲。

行爲起源

現代電動扶梯的原型誕生於1900年的美國紐約,已有百餘年曆史。而乘坐手扶梯時要“左行右立”,最早可以追溯到1944年的英國倫敦地鐵裏“請站到右側”的標識。隨後,各國紛紛開始效仿,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美國、巴西、中國、泰國、韓國等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都逐漸普及了“左行右立”,成爲了事實上的國際標準。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少數國家則踐行的是“右行左立”。

中國人乘坐扶梯“左行右立”的歷史其實並不長。2008年北京舉辦夏季奧運會以及2010年上海舉辦世博會時,“左行右立”都曾作爲一種文明行爲被廣泛推廣。當時的報道中有許多志願者站在人流如潮的扶梯入口處,舉着“左行右立”的文明提示語,引導市民搭乘扶梯時站在右側,留出左邊的快速通道。從2010年起,“左行右立”就成爲了中國各大城市普遍接受並推廣的文明行爲。

但看似科學文明的左行右立,卻存在着巨大隱患:

受力不均、磨損加快

所有人站在同一側會加重扶梯單側的負荷,導致自動扶梯部件受力不均、磨損加快。長此以往,會影響使用壽命甚至讓電梯發生傾斜。據調查,中國80% 以上的扶梯,其右側梯級明顯比左側磨損嚴重,導致梯級輕微傾斜。

因失去平衡而摔倒

電梯的每個臺階比普通的樓梯高了近 6 釐米,本來就不適合在上面行走。而且在電梯運行期間,一旦因電壓不穩而突然減速,或者齒輪夾到異物導致突然停頓,如果乘客此時正在行走,很容易因失去平衡而摔倒。此外,如果在行走中撞到他人也很容易乘客在扶梯上摔倒。

影響通行效率

第三,其實,擁擠時扶梯兩側站滿人,才能達到最大的通行效率。如果讓出一側,反而會讓扶梯的效率變低。如果真的有人特別着急,走旁邊的樓梯反而可以更快速地通過。

香港城市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香港國際電梯工程師協會科學顧問蘇廷弼在2006年撰文指出:

“左行右立”實際是一個陷阱,留出一條通道鼓勵乘客在電梯上步行,令人忽略了在高速的扶手電梯上步行也是高風險行爲。他分析說,扶梯其實很多時候會因爲電壓不穩而突然減速,而夾到細小的垃圾或者菸蒂也會導致電梯突然停頓,如果乘客正在步行,很容易失去平衡。蘇廷弼還表示,乘客在扶梯上步行其實只能節省幾秒時間,對增加電梯的通過容量則幫助不大,因爲如果每級電梯站兩人,密度可以較高,而步行時乘客之間反而要保持較大的距離。而且左行右立會導致梯級左右承受重量不均,會加速機件損耗。

中國電梯協會副祕書長張樂祥指出,公衆乘坐扶梯最大的誤區就是“左行右立”。這是因爲扶梯上的臺階不符合人體功能學的設計,從而造成在扶梯上走動很不安全。因此張樂祥建議廣大乘客在扶梯上要抓緊傳送帶站定,儘量不要行走。

事實上,無論是地鐵扶梯,還是商場內的扶梯,“左行右立”反而是地鐵方和商場方所不倡導的。很多人認爲左行右立可以提高通行效率,但有研究表明,當人們“左行右立”時,扶梯每分鐘可運送81名乘客,而兩側同時站人,扶梯每分鐘可運送113名乘客。顯然所謂提高通行效率的說法,是站不穩腳的。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