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行右立”是指乘坐自动扶梯时,自动站到右侧,将左侧让给赶时间的行人,并认为这是一种“礼让”的文明行为。
行为起源
现代电动扶梯的原型诞生于1900年的美国纽约,已有百余年历史。而乘坐手扶梯时要“左行右立”,最早可以追溯到1944年的英国伦敦地铁里“请站到右侧”的标识。随后,各国纷纷开始效仿,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美国、巴西、中国、泰国、韩国等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逐渐普及了“左行右立”,成为了事实上的国际标准。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少数国家则践行的是“右行左立”。
中国人乘坐扶梯“左行右立”的历史其实并不长。2008年北京举办夏季奥运会以及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时,“左行右立”都曾作为一种文明行为被广泛推广。当时的报道中有许多志愿者站在人流如潮的扶梯入口处,举着“左行右立”的文明提示语,引导市民搭乘扶梯时站在右侧,留出左边的快速通道。从2010年起,“左行右立”就成为了中国各大城市普遍接受并推广的文明行为。
但看似科学文明的左行右立,却存在着巨大隐患:
受力不均、磨损加快
所有人站在同一侧会加重扶梯单侧的负荷,导致自动扶梯部件受力不均、磨损加快。长此以往,会影响使用寿命甚至让电梯发生倾斜。据调查,中国80% 以上的扶梯,其右侧梯级明显比左侧磨损严重,导致梯级轻微倾斜。
因失去平衡而摔倒
电梯的每个台阶比普通的楼梯高了近 6 厘米,本来就不适合在上面行走。而且在电梯运行期间,一旦因电压不稳而突然减速,或者齿轮夹到异物导致突然停顿,如果乘客此时正在行走,很容易因失去平衡而摔倒。此外,如果在行走中撞到他人也很容易乘客在扶梯上摔倒。
影响通行效率
第三,其实,拥挤时扶梯两侧站满人,才能达到最大的通行效率。如果让出一侧,反而会让扶梯的效率变低。如果真的有人特别着急,走旁边的楼梯反而可以更快速地通过。
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香港国际电梯工程师协会科学顾问苏廷弼在2006年撰文指出:
“左行右立”实际是一个陷阱,留出一条通道鼓励乘客在电梯上步行,令人忽略了在高速的扶手电梯上步行也是高风险行为。他分析说,扶梯其实很多时候会因为电压不稳而突然减速,而夹到细小的垃圾或者烟蒂也会导致电梯突然停顿,如果乘客正在步行,很容易失去平衡。苏廷弼还表示,乘客在扶梯上步行其实只能节省几秒时间,对增加电梯的通过容量则帮助不大,因为如果每级电梯站两人,密度可以较高,而步行时乘客之间反而要保持较大的距离。而且左行右立会导致梯级左右承受重量不均,会加速机件损耗。
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指出,公众乘坐扶梯最大的误区就是“左行右立”。这是因为扶梯上的台阶不符合人体功能学的设计,从而造成在扶梯上走动很不安全。因此张乐祥建议广大乘客在扶梯上要抓紧传送带站定,尽量不要行走。
事实上,无论是地铁扶梯,还是商场内的扶梯,“左行右立”反而是地铁方和商场方所不倡导的。很多人认为左行右立可以提高通行效率,但有研究表明,当人们“左行右立”时,扶梯每分钟可运送81名乘客,而两侧同时站人,扶梯每分钟可运送113名乘客。显然所谓提高通行效率的说法,是站不稳脚的。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