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猛了,看見大麥把阿里影業奪舍了。。。

2023 年,阿里影業花了 12 億,全資收購大麥。

2025 年 5 月 21 日,阿里影業宣佈,即日起,擬更名爲大麥娛樂。

已經在港交所發公告了 ↓ ↓

附帶一提,阿里影業所屬的阿里大文娛集團也更新爲虎鯨文娛集團。

公告節選 ↓ ↓

行,表面全資收購,背後只是宿主?大麥閉關修煉兩年,終於寄生奪舍?

有點短劇味兒了。。。

其實阿里影業改名這一舉動,就世超看來,並不意外,原因早就寫在前幾天阿里系所發佈的財報裏了。

我們先從曾經的阿里大文娛,現在的虎鯨文娛說起。

阿里大文娛主要業務是優酷、阿里影業以及其全資子公司大麥,具體收入主要包括會員訂閱費用、內容投資費用以及客戶管理費用、票務銷售服務。

受優酷影響,大文娛板塊近幾年持續虧損,其中短暫盈利一季度( 當季度阿里宣佈 “ 1+6+N ” 改革,各業務板塊獨立且自負盈虧 ),又開始虧虧虧。

然而,最新一個季度的財報裏。

盈利主要原因爲:優酷持續多年的降本生效,及阿里影業大爆發。

具體數據如圖,大文娛集團收入 55.54 億,去年同期爲 49.45 億,增長 12%,主要靠電影以及娛樂業務跟優酷的廣告收入增長。

而經調整 EBITA 盈利 3600 萬,主要影響因素爲優酷實現盈利。

其中,阿里影業經調整 EBITA 盈利約 8.09 億,同比增長 61%。

你千萬別被上面那句 “ 電影以及娛樂業務 ” 誤導,以爲是靠阿里影業投資的電影賺錢了。

在阿里影業一衆業務中,影業業務其實是不如往年的,因爲行業大環境不好,真正猛的是線下演出市場跟 IP 衍生業務。

線下演出市場的繁榮,相信各位多少有點感覺。

去年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達 48.84 萬場,同比增長 10.85%,票房達 579.54 億左右,同比漲了 15.37%,大型演唱會票房突破 260 億,同比漲了 78.1%。

國外巨星泰勒斯威夫特,國內有讓孝順子女們情緒崩潰的刀郎。

更爲直觀的,說唱界,往年 Rapper 開的是 live house,然後參加音樂節,但是去年很多 Rapper 能夠在體育館開演出了。

這些人本身的票房號召力不一定有那麼強,但是基於羣衆消費能力的提升,票仍然是場場賣爆。

而 IP 衍生業務,很多人可能聽的少,主要指阿里魚跟錦鯉拿趣,及圍繞這些內容展開的電商業務。

阿里魚的商業模式是,從上游版權方購買 IP,然後授權給下游商家收授權費,通過官網可以查到,目前阿里魚已涵蓋三麗鷗、寶可夢、Chiikawa、蠟筆小新等全球大火 IP。

錦鯉拿趣則是賣潮玩的,思路很簡單,像美國的漫威,老友記這些大火影視劇,不都會有衍生品、手辦之類的嘛?

那麼,國內影視劇,比如甄嬛傳、鄉村愛情、武林外傳這些也都可以有啊 ↓ ↓

IP 衍生業務跟二次元產業市場相關,而 2016 ~ 2023 年的這 7 年間,中國二次元產業從 189 億增長到了 2219 億。

大麥網從 6.13 億暴漲到了 20.57 億,增長了 236%,利潤空間還非常狠,不過,這有部分也是因爲,此前數據沒有包含大麥的完整經營業績。

IP 衍生業務則從 8.28 億漲到了 14.33 億,增長 73%。

同時,大麥的行業領先地位非常之穩固,中國幾乎所有大型演唱會的票都是通過大麥去搶的,而 IP 衍生業務也圍繞版權這一關鍵因素建立起了自己的護城河。

“ 影業 ” 兩字已經無法代表阿里影業的現在與未來,想象力屬於大麥跟娛樂業務。

你可能會好奇,那麼,如此迅猛的阿里影業是否能帶飛阿里大文娛,從連年虧損的泥沼中徹底拔出呢?

—— 不確定。

一來,線下演出市場存在不確定,如今演出市場整體走高,並非大家變有錢了,而是娛樂消費的傾向一直在變,而線下演出近幾年正好是個大熱門。這趨勢能持續多久?說不好。

二來,別忘了,這一大家子裏面,還有個更看運氣的優酷。。。

阿里大文娛能夠在今年實現盈利,離不開優酷,而優酷的成功離不開兩大操作:產出爆劇跟大幅砍成本。

在過去的一個季度中,優酷產出了多款爆劇,其中現代偶像劇《 難哄 》改自網文界的超級 IP ,根據優酷官方資料,《 難哄 》是優酷現偶招商收入、客戶數量的雙冠王。

要知道,目前行業錢景不好,中腰部劇集基本都是裸播(沒有廣告商),廣告商投放也是先投前幾集,收視率不好就開溜。

這劇好不好看,咱沒看過真不知道,但這商業化能力,堪稱殺瘋了。

時間再放長遠一些,在過去的一年中,優酷還產出了《 邊水往事 》、《 墨雨雲間 》、《 白夜破曉 》。

長視頻平臺的商業邏輯,就是製作足夠爆的獨家內容,吸引大量用戶,最終通過會員訂閱和廣告招商來盈利。

前些年優酷其實有點落後的意思,騰訊有三體、繁花,愛奇藝有迷霧劇場,而優酷沒啥特色,爆款乏善可陳。

但近兩年在自制內容上下功夫了,一下就起來了,只能說老大哥還是有點底蘊。

但,未來能不能複製?沒人知道。。

而在降本增效這塊,優酷也挺猛,今年初被爆出縮預算,砍集數的整體方針,傳出 “ 提出新劇最多隻能 12 集,單集不超過 1 小時,S 級大製作分季播出的內容規劃 ”。

降本增效的效果無疑拔羣,但對於一個重度依賴內容的行業來說,結果究竟會是降本增效還是飲鴆止渴?這也挺看臉的。

爆款劇集是玄學,降本增效也不可能一直降下去,所以,今年的結果不錯,但是明年如何,誰也說不好。

同時,長視頻行業正面臨多重困境,這塊愛奇藝 CEO 龔宇 4 月份在導演大會上聊了很多,主要應該是下面三點。

其一,極具波動的市場,這是由爆款內容的不確定帶來的;

其二,整體市場的萎靡,“ 我們電視劇的廣告主要是品牌廣告,不是效果類的,當經濟不好的時候,我們是廣告主最先削減的一環。一個一線的電視頻道,去年收入勉強十幾個億。我們愛奇藝2018年時候品牌廣告年收入接近110億,去年萎縮到40多億 ”。

其三,最近幾年爆火的微短劇極大分流掉了長視頻用戶,再加上用戶習慣越來越短平快,“ 用三集做人物鋪墊這種事不能幹了……節奏要快,大家注意力沒那麼集中了 ”。

雖然優酷也有采取很多措施,比如今年 3 月成立微短劇中心,以及根據用戶的觀看習慣優化產出,砍集數,推動自制工作室,推動自制體系矩陣化,但結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總得來說,雖然大麥跟IP衍生是雄起了,但線下演出市場是否可以持續有待觀察,電影行業的下行,同樣等待着這頭虎鯨揹負。

:莽山烙鐵頭 & 面線

:萱萱

《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盈利了,只有優酷沒趕上》

港交所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