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3DM小鳥和剛,請支持百日戰紀

你是誰?請支持百日戰紀

“你好小紅書,請支持百日戰紀。”

“請你買一份百日戰紀吧,真的很好玩。”

“百日戰紀最棒了!”

注意看,眼前這個日本男人叫小高,瀕臨破產的他正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沿街叫賣自己的最新遊戲《百日戰紀:最終防衛學園》。從微博到B站再到小紅書,甚至是網友們聊天吹逼的QQ羣裏,到處都有金牌銷冠小高“衝業績”的身影。

在詢問《百日戰紀》遊戲體驗的求助帖下方——

“好玩,請支持百日戰紀。”

在猶豫“雲還是自己玩”的諮詢貼下方——

“自己玩,不累。請支持百日戰紀。”

甚至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尋找同性恨CP”帖底下,都能看到小高的高強度推銷——

“你好小紅書,請支持百日戰紀。”

如此高強度的互動,讓大夥不禁懷疑這傢伙是不是在壓榨負責運營的實習生,讓他高強度視奸#百日戰紀的Tag……於是,凌晨一點多,小高本人親自出馬,對“質疑”進行了回覆——

“不是實習生,請支持百日戰紀。”

在坐實了“本人回覆”後,所有這些推銷發言的含金量便從批量生成的“推銷文案”,一躍升至了日本金牌製作人匠心古法手搓互動的“電子簽名”,收藏價值想必也是極高。

而當有潛在客戶宣稱,如果小高能給他奉上這種所謂的電子簽名,自己就去購買《百日戰紀》時,小高的反應自然是——

“電子簽名”。

他在評論區打了這四個字,還真就字面意義地給玩家送上了一份“電子簽名”,而玩家也投桃報李,購買《百日戰紀》——就這樣,銷售員小高又成了一單。

沒錯,我們金牌銷冠製作人的古法推銷,就是這麼樸實無華,除了“真誠”二字,別無他物。但由於該手法實在是太過樸實,門檻過低,導致市面上出現了大量的“模仿犯”——一時間,大高和剛、中高和剛、小矮和剛、小高和減、宮崎英高、小吉和剛、小高和鋼等真假難辨的擬態賬號,四處橫飛。

由於擬態賬號實在太多,如今的《百日戰紀》玩家社區中不僅會出現“擬態撞車”的情況,更會不時出現本人與擬態同臺推銷的魔幻盛景——

老高和剛_tookyogames:“你好,請支持百日戰紀。”

小高和剛_tookyogames:“你是誰?請支持百日戰紀。”

不論真假,都請支持百日戰紀。

時至今日,或許是各路擬態賬戶的敬業精神,進一步催動了“支持百日戰紀”行業的內卷,小高本尊也對自己的打法進行了迭代升級——現在,小高已經將銷售業做成了“服務業”。

幾乎可以說,只要有一份《百日戰紀》的收據,你就可以“命令”這位當年的金牌製作人,做任何他能在互聯網上爲你做的事——從點贊評論到私信互關,再到爲你慶祝生日,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小高做不到的……只要你支持百日戰紀,一切都好說。

Bro差點被自己的擬態騙了

與此同時,小高也不忘在微博等社媒的官方媒體上猛力狂刷存在感,前一天感謝Steam購買佔比最高的中國玩家鼎力支持,後一天號召大家去評論區打幾個好評,過兩天又許願《百日戰紀》大賣後用賺到的錢在中國開小高專題粉絲見面會,狂炫中國美食……

就連《GTA6》官宣跳票時,小高都不忘出來小蹭一波——民那桑,等待GTA6的時候,不如先來玩玩《百日戰紀》吧!

很明顯,小高真的被逼得很急。這個爲了“活命”把自己變成賣火柴小女孩,被生活毒打到匍匐前行的日本男人身上,似乎已經完全看不到當年的桀驁氣質了。

此種變化,歸根結底只有一個原因——一文錢壓倒英雄漢,小高和剛是真的快破產了。

據小高親口所說,這次的新作《百日戰紀-最終防衛學園-》,是他“賭上社運”,拉來了包括“好兄弟”打越鋼太郎在內的十數名作者協力創作,不成功便成仁,破產清算空中飛人在此一役的“玉碎之作”。他們爲此投入的成本,肉眼可見——僅《百日戰紀》試玩Demo的開場環節,就高強度連播了8段製作頗爲精良的過場動畫,實際遊戲內更是號稱有二十多條不同路線,100個“不注水”結局……不誇張地說,《百日戰紀》就是ADV界的“3A規格”。

事與願違的是,這款被寄予厚望的遊戲在上線後的市場反響,只能用“平淡”二字來形容。截至完稿,本作Switch實體版銷量不到三萬份,能夠側面反饋銷量的Steam評論區有3552條評論,儘管大多數留下評論的玩家都給出了相當正面的反饋(89%特別好評),但“與製作規格相符”的出圈效應卻遲遲沒能出現——事實上,直到小高開始高強度小紅書帶貨,“請支持百日戰紀”蔚然成梗,這款遊戲在國內遊戲圈的熱度纔開始持續攀升。

直到5月11日,遊戲發售半個多月後,高強度營業的小高才終於發佈了“勝利宣言”——他在推特上宣佈《百日戰紀》“賣得很好”,同時還不忘再攛掇大夥去Steam頁面打點兒好評。

當然,這裏的“很好”,顯然不能和當初“彈丸論破”全系列500萬份的當年之勇,相提並論。事實上,以《百日戰紀》目前的推測銷量,即便追趕Steam上覆刻的“彈丸論破”,都是個不太可能的任務——小高昔日的巔峯,《彈丸論破2:再見絕望學園》的Steam復刻版,僅評論就高達兩萬多條,《百日戰紀》如今的商業成績,至多也就能保證小高和他的兄弟們不至於破產餓死。

所以,是誰把這位昔日天才逼到這般田地的?

答案相當諷刺——拿刀抵着今日小高脖子的“罪魁禍首”,恰恰是昔日的天才製作人小高和剛自己。簡而言之,他自找的。

十三年前,《彈丸論破2:再見絕望學園》發售之時,小高和剛作爲遊戲劇作人的威望與成就,都達到了巔峯。憑藉“彈丸論破”這一主打將“超高校級的俊男靚女”們扔進殺戮遊戲,當作消耗品批量屠宰的“高速推理遊戲”系列,他成功站上了ADV遊戲“金牌製作人”的王座——即使到了現在,也有源源不斷慕名而來的萌新在遊玩了“彈丸三部曲”後,被這個發源於十五年前的系列所蘊藏的才思給深深震撼,從而惡墮成每天只想“放飛小高”的“絕望殘黨”。

淨TM扯淡!

此事在去年小高和剛入駐微博時,評論區鋪天蓋地的“放飛小高”中亦有記載,雖是吉光片羽,卻也足以得見這位製作人當年的人氣之盛——我是說,如果小高願意,他完全可以靠量產“彈丸論破”系列的續作和衍生作喫一輩子。

記仇的日本人

然而,如今的小高卻遠不復當年盛景——當年的他手眼通天,而如今,就快剩下“腚眼朝天”了。

這位當年的“神童仲永”先是離開了手握“彈丸論破”系列的老東家Spike Chunsoft,組建了自己的公司Too Kyo Games,又是接連在《世界末日俱樂部》《全員惡玉》《超偵探事件簿:霧雨迷宮》等多部作品中遭遇了滑鐵盧——在離開了“(非)日常與非日常轉換”“獵奇自相殘殺遊戲”的舒適區後,小高的每一部作品都在“平庸”和“稀爛”間反覆橫跳,曾經的天才製作人一步步淪爲了“糞作製造機”。新公司的運營情況,自然也是隨着口碑的碎裂而江河日下。

問題來了,小高爲什麼要出走Spike Chunsoft組建新公司?“彈丸論破”這個系列,又爲何停留在了《新彈丸論破V3 大家的自相殘殺新學期》,八年未有新作?說到底,小高爲什麼沒做到如前文所說的那樣,靠“彈丸論破”系列喫一輩子?

答案很簡單,“彈丸論破”系列被他的“生父”小高和剛,親手玩砸了。

請注意,下方內容包含“彈丸論破”系列劇透

讓我們暫且將時間軸回撥到《彈丸論破2:再見絕望學園》發售三年後,2015年12月2日的“彈丸論破Project發表會”上。彼時,“彈丸論破”官方正式宣佈,將推出系列的“完全新作TV動畫”,分爲“絕望篇”“未來篇”雙線放送,完結後更有“希望篇”作爲特番播出——發佈會上歡呼雀躍的粉絲們怎麼也不會想到,這部在當時被視爲遊戲改動畫鴻篇鉅製的彈丸新作,會成爲大廈崩塌的起點。

在聊“彈丸3動畫”之前,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彈丸論破”系列能夠存續的關鍵,也是作品的核心謎題——“人類史上最大最惡的絕望事件”。

可以說,《彈丸論破》初代和《彈丸論破2:再見絕望學園》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都歸功於“超高校級的高中生”們被突然拉進自相殘殺遊戲,越過絕望和同伴的屍體,一步步探尋黑幕,最終將一切歸因於“人類史上最大最惡的絕望事件”這一靶點的獨特氛圍感。

因此,在系列的前兩部作品中,小高對“人類史上最大最惡的絕望事件”的描寫,始終都是極爲剋制的。

初代《彈丸論破》到頭來,也只說清了這一事件的“禍首”江之島盾子,以及事件的“影響”,即希望之峯學園和舊世界的毀滅;而續作《彈丸論破2:再見絕望學園》,則揭示了事件的“起因”與“事後”,即“預備學科”,以及“未來機關”與“絕望殘黨”的鬥爭。

這些旁敲側擊的刻畫,使“人類史上最大最惡的絕望事件”這一核心矛盾如剝洋蔥般一層層展開,揭開了一層真相的同時,背後又會接連展開數個謎團——

“絕望殘黨”的身份之謎是揭開了,但他們所作所爲、墮落原因、未來發展等一衆重要信息,卻仍是謎團;“絕望事件”的起因是明確了,但這一開端如何促成了令人類社會滅亡的慘劇,黑幕的手法、學園方的對策、預備學科的兩千多人何故自殺等重重疑雲,都還埋藏在迷霧中。

這一切的留白,都使“人類史上最大最惡的絕望事件”,保持了作爲系列宏大背景所需的神祕感,也爲“彈丸系列”未來的展開預留了充分的空間。換而言之,只要不搞砸“人類史上最大最惡的絕望事件”,“彈丸論破”系列就能存續下去。

遺憾的是,我們都知道“彈丸論破”系列的現狀——製作人出走,系列八年無新作,系列復活遙遙無期。意思就是,它們真的把系列存續的關鍵,“人類史上最大最惡的絕望事件”給玩爛了。

在動畫劇集《彈丸論破3 -The End of 希望之峯學園-》中,製作組彷彿陷入了“不得不填坑”的怪圈,爲了讓希望之峯學院的無數謎團終結在這短短的24話TV動畫中,他們觸犯了劇本創作的大忌——機械降神。

爲了圓上“全人類在一夜之間絕望”的大坑,製作組創作出了一位擁有“超高校級的動畫師”才能的角色,其特殊能力是能在動畫中加入洗腦效果——沒錯,就是你猜的那樣,江之島盾子逮住了這位動畫師,迫使他向全世界播放洗腦視頻,全世界人民就這樣陷入了絕望中。

是的,正是江之島盾子在遊戲中親口鄙視的“下三爛手段”,物理洗腦。

被洗腦的衆人中,自然也包括了在前作中一步步揭開自己身世謎題,直面絕望的二代衆人。此前,玩家們一直在猜想,究竟是什麼樣的重大變故,能讓心智堅強,身懷絕技的二代衆們陷入絕望,現在大家也不用猜了——一切的未解之謎,都以最乏味無趣的方式落下了帷幕,帶給玩家的觸動,尚且不如“印度高僧十年不喫飯,原因是他每天喝湯”的《走近科學》。

小高,你藏了五年多的終極真相,原來真的只是一款催眠APP啊。

隨着兒戲一般的“終極謎團”被揭曉,一股濃濃的“鬧麻”感也席捲了整個“彈丸論破”系列。當一個宏大且故作高深的背景設定,被一種極端庸俗化的方式揭開時,構建在這一地基上的所有建築,都將如空中樓閣般崩塌。在這一層面上,《彈丸論破3 -The End of 希望之峯學園-》確實做到了“終結希望之峯學園”,也終結並“否定”了小高和剛的生涯巔峯。

然而,對“彈丸論破”系列與小高和剛來說,“絕望”還遠未停止——如果說《彈丸論破3 -The End of 希望之峯學園-》終結的是希望之峯學園的世界觀,那《新·彈丸論破V3:大家互相殘殺的新學期》則是從根本上否定了整個“彈丸論破”系列。

注意,以下內容包含《新·彈丸論破V3:大家互相殘殺的新學期》重大劇透。

簡而言之,或許是對反覆創作“彈丸論破”世界觀作品感到了不滿,又或是想要標新立異,小高在《新·彈丸論破V3:大家互相殘殺的新學期》的結尾處設置了“打破第四面牆”的劇情,將本作“黑幕”的矛頭指向了屏幕前的每個玩家——《新·彈丸論破V3:大家互相殘殺的新學期》的“V”,實際是羅馬數字“5”。

也就是說,這是“新·彈丸論破”世界觀的第53部作品。遊戲裏的所有人都只是“不存在”的虛擬人物,因屏幕前的各位玩家想要觀看互相殺戮的慾望而被“彈丸論破製作組”所創作出來——“嗜血”的玩家們,纔是這一系列的終極黑幕。

自不用說,這種做法對整個“彈丸論破”系列的世界觀衝擊,是毀滅級的。

在當年,小高的這次驚天爛活對玩家們的震撼,就好比締造了“寶可夢”系列的增田先輩宣稱“精靈球是奴隸項圈”(他沒這麼說),“數碼寶貝大冒險”系列的生母關弘美在作品中暴言“神聖計劃是奴役的象徵”(她確實說了)。

當一個系列的主創親口宣判了自己作品的“非道德性”,那這個系列的生命,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到了終點。玩家們花費了時間、花費了金錢,來到了製作者精心打造的結局時,收穫的卻是“你不道德”的無端批判——對遊戲內的角色而言,一切的邏輯或許順理成章,但對始終支撐着系列前進的粉絲而言,他們無處釋放的鬱悶情緒,只會轉化成社媒平臺上的差評,將作品與創作者本身淹沒。

之後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

《新·彈丸論破V3:大家互相殘殺的新學期》口碑譭譽參半,小高出走Spike Chunsoft自立門戶,卻遲遲無法找到屬於自己的下一個“舒適區”,在數部作品的失利後,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沿街叫賣”“古法推銷”的地步。

諷刺的是,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這部賭上社運的《百日戰紀:最終防衛學園》,又走回了昔日“彈丸論破”系列的舒適區——你能在這部作品的各處,有意無意地發現大量致敬與複用的痕跡。

遊戲的開頭,身懷獨特才能的九名高中生在一間封閉教室內的課桌上唐突醒來,面前站着的是一位樣貌獵奇,語調浮誇的吉祥物“校長”(這傢伙偶爾還會從手裏的禮花炮中射出黑白熊),地雷妹造型的飴宮怠美上來的第一句臺詞就是“這肯定是死亡遊戲”,男二號塑造成了性格超級沉重的“超高校級南桐”,就連流程的推進形式,都是“彈丸論破”玩家們刻進DNA的“早晨去食堂集合,自由行動,晚上回宿舍睡覺”循環往復……

注意,這位M男不是男二號,男二號比他更重百倍甚至十倍

當然,這些致敬和複用並沒有那麼糟糕——事實恰恰相反,在大量吸取了“彈丸論破”的成熟經驗,外加傾盡全社之力創作並填充了二十餘條路線和整整一百個結局後,《百日戰紀:最終防衛學園》的整體素質相當不錯。

事實上,這部作品的Metacritic評分也是小高和剛歷史全作品的最高點,你幾乎可以在這部作品中找到歷代“彈丸論破”的全部優秀設計……只是,“滿好感度贈送角色內褲”的設定,不知爲何被削除了。

總體而言,遊戲的“主線”質量整體而言相當不錯,核心謎題鋪墊合理,情緒調動能力優秀。由小高和剛撰寫的一週目主線,二週目“真相大白線”“獨裁政權線”,由打越鋼太郎執筆的“SF線”“推理線”完成度更是相當之高,充分體現了二人的風格與作者性——你能在小高那裏找到“絕望中的希望光輝”,也能在打越那邊探索他的招牌多線敘事詭計。

你能甚至在由小高和剛親自執筆的某條線路中,找到和《新·彈丸論破V3:大家互相殘殺的新學期》類似的“道德拷打”環節。只是這一次,小高沒有再做按頭逼迫玩家接受角色與作者雙重拷打的那個“惡人”。

相反,小高將“被拷打”的痛苦留給了屏幕中的角色,並通過多結局的設計,將最終的“選擇權”留給了屏幕前的玩家。在得知自己行爲的“非道德”本質後,玩家可以親自做出選擇,是“背叛”先前的陣容“棄暗投明”,或是將錯就錯一條路走到黑,都在玩家的一念之間。而角色與整個《百日戰紀》的世界,也會依據玩家的選擇,走向各自的結局。

事實上,小高和剛創作《百日戰紀》時的一大理念,就是“讓100個結局都能成爲玩家心中的真結局”(當然,只是理念罷了)。

這可以看作小高和剛作爲“遊戲製作人”的一次進步,或是他作爲創作者對觀衆的某種“妥協”——但不論初衷爲何,小高和他的《百日戰紀》都褪去了幾分桀驁,多添了幾分穩重。

可惜的是,即便吸收了“彈丸論破”的優秀遺產,《百日戰紀》也終究不是“彈丸論破”——正如遊戲中的霧藤希在強行移植了“異血”後會產生“排異反應”,強行移植了“彈丸論破”特質的《百日戰紀》,也產生了其特有的副作用。

敷衍的大富翁設計、多周目新鮮感不足的戰棋玩法等等,這種老生常談的問題我們姑且按下不表,“彈丸血脈”與本作衝突最強烈的“排異反應”,當屬“劇情的推進方式”——也就是一百天,一百個結局。

正如因現階段的遊戲工業水平限制,陶德哥哥的一千個星球必然是吹牛那樣,小高與打越兩位“頭牌”劇作家的腦力與體力,也是有限的。所謂的一百個結局,不可能全部由這兩位筆力最強的創作者親自撰寫——而小高與打越的做法,是將“主線”之外的各個結局,“分配”給社內外的各個作家進行創作,最終再由擅長多線敘事的打越鋼太郎,進行統籌。

而這種做法的必然結果,就是各條支線的質量良莠不齊——打個比方,本作的“幸運之匣”路線,負責者正是被FGO玩家“痛恨”,爲博人傳觀衆“通緝”的“天才作家”小太刀右京。其稀爛的文筆、不知所云的劇情與幼稚可笑的行文習慣,是無論怎樣的“統籌”都無法彌補的。

更要命的是,由於“一百天一百個結局”的硬性限制,絕大多數此類質量稀爛的線路,還要再加入大量的無意義時間進行注水——不少線路的“乾貨”內容本身僅能撐起二十到三十天的體量,而在此之外的七八十天時間,玩家就只能在無盡的自由活動、便宜戰棋與大富翁玩法中度過,而這三者本身就是“一次性”程度頗高的快消內容,時間一長就會變爲純粹的重複作業,讓玩家極爲倦怠。

這也就註定了《百日戰紀》的多周目體驗方差極大——路線選擇偏離“主線”的玩家很可能過早誤入了職責僅爲“整活玩梗”“世界觀補完”和“邊緣角色補全”的詭異線路,從而在無盡的重複勞作中喪失對遊戲本身的熱情。

說到底,就連小高和剛與打越鋼太郎自己,都無法將這過於漫長的一百天完全駕馭。

一週目世界觀展開時,這百日的內容尚且能做到循序釋出,但到了多周目階段,兩位主創作者自己都不得不用“眼前一黑失去意識”“於是幾天過去了”之類的橋段,來填補無事可做時的空缺。甚至在事態發展緊張時,還會大量出現“事已至此,先睡覺吧”“總之先去食堂喫飯”之類的詭異橋段——原因歸根結底,就是爲了讓單次“事件”持續儘可能長的天數,避免事件結束後的日期無事可做。

這種過於強行的節奏切分,也讓本作的男主角觀感一言難盡,因其遇到困難睡大覺的幽默行徑,在玩家社區中喜提了“擺爛廢物”“昏睡症患者”“最菜Loop系主角”的“美稱”——您看,這位的學生檔案上都寫着“熱愛回籠覺、厭惡學習”,從這個角度上,這種角色塑造也算是“實至名歸”了。

只是,說一千道一萬,《百日戰紀-最終防衛學園-》仍是一部相當不錯的ADV作品,紮實的主線、注水的支線、不夠適配的玩法、無數的致敬與足量的誠意互相加總,共同構成了這部“高味兒十足”的作品——起碼,它確實不愧對小高和剛如此賣力的人肉宣傳。

坦白來說,作爲“彈丸論破”系列的老粉絲,在《百日戰紀》發售前,我確實有希望這部作品“暴死”,讓“不務正業”的小高付出代價的私心——也就是俗話說的“如果隕石砸爆了小高工作室,那它是顆好隕石”。

但在真正體驗了這款遊戲,感受到小高作爲創作者的變化,以及見證了他“拼盡全力活下去”的掙扎後,我的心態也確實產生了微妙的轉變——現在,我更想看到未來再次站到破產邊緣,又一次賭上社運的小高,還能爲我們奉上怎樣的好活或爛活。

給看到最後的大夥發個福利吧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

你好,我不是小高和剛,但請支持百日戰紀。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