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基米”變成這個B樣,每個網友都有責任

就算會被罵也要聊哈基米嗎?

哈基兔你這傢伙!

許多年後,當人們研究明白互聯網的混沌虛無中真正的規律時,那時的網民們一定會想起,2022年秋天,

up主京橋剎那上傳“【惡搞調音】把帝寶的Hachimi之歌調成《兩個笨蛋》”的那

個遙遠的下午。

因爲那一天,

足以成爲互聯網內在邏輯研究範本的模因——“哈基米”,誕生了。

那是一個我們聊到當今互聯網無論如何都不應該忽視的部分,它引發了一場以互聯網爲主戰場的,時間長維度廣的,圍繞着貓這種生物卻又最終不再跟貓強相關的“模因戰爭”。

這場風波甚至引起了老外的注意

它是迄今爲止參與面最廣的模因現象,哈基米的名號傳遍了從不明真相的普通網民再到亞文化圈子的每一個角落;它也是意義變化得最頻繁的抽象概念,它時而是馬,時而是貓,時而是可愛的代名詞,時而又是戲謔的調侃;

它更是如今互聯網最真實的寫照,

圍繞着它的口水戰與話語權爭奪一刻不停地你來我往愈演愈烈......

作爲目睹了整個發展過程的《賽馬娘》動畫觀衆,可愛貓貓視頻重度依賴者,圓頭耄耋的忠實粉絲,每天要溜兩遍“哈雪大冒險”才睡得着的“哈基兔”,

今天我就斗膽來聊聊“哈基米”的發展歷程與它可能的最終歸宿。

互聯網話語權爭奪

哈基米最原始的本意,就是日語裏的“蜂蜜”。

它最初的形態,就是在動畫《賽馬娘》第二季裏,主角東海帝皇去買蜂蜜特飲的路上不停地哼着的一種聽起來像是“哈基米~哈基米~哈基米”的小曲。

Up主京橋剎那將這首聲優即興表演哼出的小曲調成了《Clannd》裏的插曲“兩個笨蛋”,

就成爲了今天我們依然能聽到的哈基米梗的“萬惡之源”。

最開始,這首鬼畜調音其實沒那麼火,直到不知道是誰,開始用它搭配可愛小貓做短視頻。

或許是因爲歌曲“兩個笨蛋”那輕鬆歡快的語調真的很適合配上一些可可愛愛的畫面,或許是“哈基米”這三個字尤其是“米”字的發音很像小貓的喵喵叫......

總之在成爲可愛貓貓視頻的bgm後,它徹底火了。

然而火歸火,最開始喜歡看貓貓視頻的人和喜歡賽馬娘調音的人其實沒有什麼特別嚴重的矛盾,畢竟大家都是在欣賞可愛的東西。

事情真正開始發生變化是因爲少數可愛貓貓視頻的觀衆開始將“哈基米”與其本意的“蜂蜜”切割,並與貓重新綁定。

這自然引來了《賽馬娘》動畫粉絲以及瞭解其本意的二元次的不滿。在經歷了爭辯無果和被反咬一口之後,

他們決定用“魔法打敗魔法”。

爲了對抗所謂的“哈基米”=小貓,部分反對者直接放棄了自己對“蜂蜜”的堅持,針對“哈基米”這個詞本身提出了新的解釋。

“哈”=哈氣,這是貓本能中遇到危險時表示威脅的動作,“基”=應激,是貓在被嚇到時發瘋的醜態,“米”自然還是“咪”保留一點貓的成分你才知道我們在調侃貓。

諸如應激時弓起背好似棘背龍一般的姿態,

害怕時“老吳老吳”的叫等行爲都成了調侃特定“賤貓”的符號。

然而,就像對哈基米の小曲和可愛貓貓的認可最終變成了強詞奪理一樣,這種反抗也隨着越來越混沌的討論環境和越來越多的反對者加入逐漸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於是愛貓tv和“略貓區”出現了,

所謂的“愛”完全是反話,是因虐字太過露骨規避和諧的手段。當然,實際上大多自稱愛貓tv的視頻也沒有真的對貓做出什麼過分的事,只是記錄了一些不討喜的貓咪犯賤犯蠢並付出代價的過程。

真的過分的“愛”貓視頻在表世界可看不見

終於,隨着傳奇網紅貓咪——圓頭耄耋的爆火,

“哈基米”=不受控制的野貓這一觀點有了鮮活的形象。

起因是一位博主拍攝的與闖入自家的野貓對峙的視頻,視頻裏的橘貓攻擊性極強,致命“三連哈”哈得博主不敢靠近,“帝王引擎”轟鳴,攻擊姿態拉滿,彷彿隨時要以小小的身軀撞向攝像頭一般。

於是,這只不知名野貓被網友賜名“圓頭耄耋”。

所謂圓頭,是指他在受到驚嚇時耳朵向後收起從正面看頭圓圓的好像沒有耳朵一樣。而所謂“耄耋”,則是“貓爹”的諧音,用來調侃它那不知天高地厚敢於向人類挑戰的勇氣,順便揶揄兩句被它嚇到不敢“重拳出擊”的視頻拍攝者。

憑藉這段張力十足的視頻,“耄耋”成爲了愛貓tv的圖騰,成了貓咪並不都很可愛的有力證據,

也是如今對“哈基米”梗解構的“全新版本”。

如今有關耄耋的梗正在風頭上,隨便一些補檔或整活視頻都能有百萬播放

當然,上述全部的“哈基米梗發展歷程”嚴格來說其實沒有一條清晰的脈絡,大多數時候都呈現出一種各執一詞混戰在一起的混沌狀態。

所以,其實哈基米梗本身,

就是不同的羣體之間在爭奪對“哈基米”這個詞的話語權的整個過程。

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反好壞其實都只在一念之間。

動畫粉絲希望它能迴歸日語蜂蜜的原本的意義,喜歡可愛小貓的人因其萌萌的感覺希望它與貓相關也未嘗不可。

某些更加愛貓的人想要它僅代表可愛又需要保護的貓,而另一部分反對者則認爲只有好貓纔算貓,所謂“哈基米”僅僅代表“耄耋”那樣的野獸......

需要強調的是,在這次浪潮中,所謂的愛貓人士大部分只是欣賞貓貓可愛一面的普通網友,

而對面的所謂“略貓區”也大部分只是對貓持有戲謔態度的另一批普通網友。

至於真正的極端動保和虐貓者在這場論戰中扮演什麼角色,沒人在乎。網友們再怎麼爭奪哈基米的解釋權他們都不會改變自己本來的秉性。

哈基米你這傢伙

到了這個地步,

“貓”在這場論戰中的位置,早已不再重要了。

解構後的再解構,將“哈基米”這個詞拽向了更加混沌,更加亞文化的方向,這也是我最開始說的:哈基米梗,是一個足以成爲互聯網內在邏輯研究範本的模因。

因爲在“好貓”和“賤貓”的爭論中,

一些起始於對貓的調侃卻愈發不再與貓相關的東西悄然誕生了。

哈基米音樂,是整個事件中最神奇的東西。

雖然叫哈基米音樂,但是它們並沒有過分強調其中“貓”的成分,它們多用很類似於電棍鬼畜的技法“活字印刷”《哈基米の小曲》,搭配賽馬娘中發出“曼波”聲音的詩歌劇(就是那個傻啦吧唧的小馬),以及諸如ccb,抖音常用猴叫等各種來自互聯網各處的“赤石”素材,

拼湊出了一首首著名歌曲的鬼畜。

它誕生自對“哈基米”的爭執,卻不再侷限於雙方的爭執,哈基米音樂解構任何歌曲,“糟蹋”任何歌曲,也爲自己創造着全新的意義。

它可以表達悠閒,可以表達憤慨,

可以表達任何你能在其他正常歌曲中見到的情緒,

但是,它就是很少表達“哈基米”本身。

我能在《哈雪大冒險》中聽到純粹的赤石感,在《曼波、曼波、有時哈基米》中聽到一絲荒唐的輕鬆悠閒,在《哈基米重度依賴中》聽到天才填詞,在《世界上最小的哈基米》中聽到渾然天成的調音......

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可能都是“shi”,但是也正是這種創作者願意造觀衆願意赤的詭異互聯網生態,

讓被多重解構後逐漸失去價值的“哈基米”成爲了全新的,富有活力的亞文化圈。

當然,不只是哈基米音樂,從另一個方面,調笑“哈基米”的句式也反過來演化出了另一種不再與“哈基米”爭論本身相關的熱梗,

那就是:哈基x,你這傢伙。

“就算是xxx也要xx嗎?xxx你這傢伙”這話本來在日漫中常用來襯托角色堅毅勇敢的句式,一開始被用來諷刺不自量力的野貓。

至於這句話本身出自哪部作品,《刃牙》?《火影》?誰知道呢

如今,這個定型文脫離了戲謔的那一面,開始表達一些對蠢人蠢事或神人神事的調侃,比如面對怎麼rua都不生氣還一直撒嬌的乖貓,你就可以說

“就算被我揉臉也不開啓棘背龍模式嗎?哈基米你這傢伙!”。

再比如看到兔頭火花頂着被兩頭罵的風險也要科普哈基米梗,你也可以說“就算會被罵也要聊哈基米嗎?哈基兔你這傢伙!”

人物,動物,植物,乃至無生命的磚石泥土,都能被安上哈基x的標籤,而這個標籤,如今已然不帶着任何戾氣與爭執了。

到此爲止,哈基米這三個字本身經歷了在愛與恨的座標軸上劃出正弦函數的歷程,向着下一個波峯而去了,既然什麼都能哈基了,

“哈基米”到底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不是嗎?

原生態混沌

總的來說,發展到這個程度的所謂“哈基米”爭議本身早已沒有了具體的形狀,倘若讓幾個完全沒接觸過“哈基米”梗,斷網了兩年的人們來看,

難免陷入“盲人摸象”一般的尷尬境地。

因爲它不是單純的某樣東西,某種生物乃至某個觀點,也無法給出具體的描述。它甚至不再能如往常一樣,將一切歸結爲“抽象解構”,再感嘆一句“啊!這就是互聯網!”隨便糊弄過去。

如果一定要以偏概全地給它安上點什麼具體的意義或者是名號的話,

我想我會將其稱爲一種互聯網發酵出的“原生態混沌”。

就如同大自然會自然生成山河湖泊一樣,互聯網也會隨着無數網民的活動自然而然地“孕育”出某些最終不跟任何實際存在的東西強相關的“混沌”。

沒有誰故意造梗,沒有什麼推波助瀾,哈基米的誕生和發展遵循着互聯網最單純最樸素的內在邏輯:

不同羣體針對同一種事物超脫其本身的話語權的爭奪。

所有的扣帽子,所有的污名化,所有的陣地戰,都是互聯網這個“賽博生態圈”本身的“物競天擇”。

所以,2022年誕生的“哈基米”纔會一直活躍到今天,而關於它的爭論,亦會一刻不停地持續下去,直到所有的參與者不再感興趣,

直到“哈基米”失去供他“生長”的水分與土壤......

哦對了,最後作爲一個鐵血二次元我再多嘴問一句,真的沒人在乎東海帝皇的感受對嗎?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