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些話的緣由是看到了出現在我首頁也就是封面這篇文章,我和文化人的格局還是相差甚遠,所以我特地來指出這篇文章的庸俗和功利。
什麼是商品文學:
商業文學並非一種嚴肅的文學分類,而是一種寬泛的概念;以市場爲導向,盈利爲核心的文學作品。通過販賣焦慮,捕捉普羅大衆的社會心理需求驅動消費的商品。價值往往與話題度,流量掛鉤,而不是文字所追求的思想深度或者藝術性。
商業文學往往以“人性弱點”、“稀缺思維”等等概念進行自我包裝,將常識性觀點運用到過度誇張的例子,強調讚美奉承社交手段,卻大篇幅的忽視權力關係,社會結構,人際關係構成深層因素,停留在現象的描述,並沒有觸及困境系統的根源性。
成功在此類作品中被簡化爲“贏得朋友”、“開拓視野”,忽略了個體的多樣性,販賣精英思維,無視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現實,將失敗簡單的歸咎於個人認知缺陷。
使用“弱點”、“稀缺”等詞彙製造焦慮,利用從衆心理進行營銷。其中的解決方案空洞無比,缺乏具體方法論,卻要求個體壓抑自身情感來適應社會規則,從未想過爲何要抑制個人情感,何時要反對不公。將複雜的社會問題簡化爲個人認知缺陷,無視制度壓迫,充其量只是精英階層的話語工具。
將人性商品化,進行具體抽象,製造焦慮,提供解藥。收割流量以期實現收割利益,它們以“自我提升”之名,行“規訓個體”之實,用簡化的人性觀,扭曲了真實世界的複雜性。
讀書並不是打卡贖罪,文字存在是爲了叩擊靈魂。
當你在看小說時候,你會想些什麼?
陀翁的《卡拉馬佐夫兄弟》中家族的弒父悲劇,不僅呈現了一場倫理的崩毀,更是一場對人性的解剖臺。在故事中人性不再是簡單抽象爲符號,而是在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爲中被一次次的刻畫,人性的貪婪,信仰的掙扎,讓讀者感受纔是對道德的剖析。證明真正的清醒不是否定痛苦,相比之下商品文學中簡單的積極心理學,只是簡單的在內臟上貼上了創可貼。
加繆《局外人》更是對現代朋友圈生活的極致反諷,對死亡的冷漠,婚姻的無感,對審判的無言。戳穿了被迫共情的虛僞。表演幸福時候是否已經成爲了溫柔冷漠的共謀?
《追憶似水年華》是一本很無聊很無聊很無聊的書,但它卻揭示了閱讀的真諦,文字不是信息的搬運,而是感官與記憶的重構,文字是要融入血肉中的。
在現代大量短視頻或新聞的洗滌中,你早已被一次次的強調商品文學中的論點,我們需要的不再是劃重點的功利,而是對文字的深層思考。
“真正的好書不會許諾天堂,而是教會你如何在地獄裏種玫瑰”
商品文學兜售“用五步改變未來”的幻覺時,經典文學會教你如何與醜陋而真實的靈魂對視。
當停止在書中尋找答案,真正的閱讀纔剛剛開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