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X5090只有60幀?你的電腦可以流暢遊玩《上古卷軸4重製版》嗎?

  最近錦鯉在遊玩《上古卷軸4重製版》時不時就會掉幀,我原以爲是我這三線品牌的4060實力不濟,這情有可原,可當我看到b站某UP用14900k+5090d的配置,在畫質全拉滿不開幀生成的情況下也只能勉強50-60幀,這優化水平外加這低調的宣發,看來小陶他們對老滾4re的態度很明確了,就是用來爲《上古卷軸6》試水!

那麼接下來,讓我們刨根問底地解析下這部決定了老滾6會不會問世的冷飯吧!

首先簡單的來看一下本作配置要求

最低配置:

處理器:AMD Ryzen 5 2600X / Intel Core i7-6800K

內存:16 GB RAM

顯卡:AMD Radeon RX 5700 / NVIDIA GeForce 1070 TI

推薦配置:

處理器:AMD Ryzen 5 3600X / Intel Core i5-10600K

內存:32 GB RAM

顯卡: AMD Radeon RX 6800XT / NVIDIA RTX 2080

首先單看從畫面和配置要求上來說其實就有點差強人意,畢竟幾個月前才發售的《天國救贖2》配置要求更低的同時,還有着更好的畫面,當然作爲當年星空時期都敢對外宣傳自己是超級小陶粉絲的我來說,這都是意料之中。

更換虛幻5引擎

但讓我沒想到的是這次小陶他們居然放棄了自家的祖傳引擎Creation Engine,要知道當初爲了星空,小陶還特地爲這老引擎升級了一次,命名也十分簡單,就叫Creation Engine 2,所以這次《上古卷軸4重製版》能選擇放棄祖宗之法,轉而投向虛幻5的懷抱,對於b社來說也是巨大的取捨工作,不但會因此離開自己製作遊戲的舒適區,而且遊戲發售後還要被epic分走一杯羹。

相對比原版2006年的Gamebryo引擎,虛幻5引擎能上更好的技術,讓重構後的老遊戲能有現在這樣的表現力。

· Nanite虛擬幾何體:允許數十億多邊形的模型實時渲染,顯著提升場景細節,紋理,森林植被密度,這技術也是讓材質到4K的主要工具,Lumen全局光照:動態全局光照系統大幅增強光影真實感,其他還有光線追蹤技術這講了無數次的技術,本次提升水面反射、金屬質感等細節表現,再具體就不贅述了。角色模型完全重製,面部微表情與肌肉動態過Metahuman技術實現,這些技術依賴GPU的計算能力,尤其是顯存帶寬和CUDA核心性能,所以也很自然的導致顯卡需求陡增。

本作同時支持NVIDIA DLSS 4與AMD FSR 4超分辨率技術,可在高分辨率下提升30%左右的幀率,具體提升程度因配置不同而不同,雖然這感覺不痛不癢,但起碼也算是個提升。

舊資源複用

影響優化的還有一個小原因,就是原版《上古卷軸4湮滅》代碼基於單線程設計,而UE5依賴多線程優化。然而大家也知道這次的重製版其實是介於重製版——復刻版之間的重製程度,所以舊資源的複用也是相當有可能的,那重製版在整合舊版邏輯時,可能因線程衝突導致CPU利用率低下。

 並且錦鯉認爲這也是這次老滾4re裏我們主角還在“滑步”走路都重要原因之一!

遊戲高達120GB!

·原版2006年的低精度模型和貼圖被完全替換爲4K級資源,角色皮膚、武器細節和地形材質。單是紋理文件容量就遠超原版,導致存儲需求飆升至125GB。這我完全接受,畢竟連優化都懶得做的廠商,我怎麼可能去斥責他不做壓縮呢?哈哈,主要是這確實是不要緊的事情。

會上Switch2嗎?

會不會上switch2,讓我們看一下隔壁Steam Deck的表現就能大概知道了,即使通過兼容認證,Steam Deck其定製APU性能在最低畫質下幀率仍頻繁跌破30幀,首先這暴露底層代碼對低功耗設備的適配真的很糟糕,畢竟steam Deck應該是能享受到主機端那種特殊優化照顧的。

其次是steam Deck的這塊APU浮點運算能力接近GTX 1050ti,跟switch2的掌機紙面性能是旗鼓相當的對手,所以我覺得既然能勉強上steam Deck,那再深入打磨下,上switch2肯定不是問題。

畢竟微軟那邊連《極限競速:地平線5》都說要登陸Switch 2,想比較之下b社這邊的優化壓力完全不算大,只不過以小陶他們的效率這活估計要推到明年。

對玩家而言,這部冷飯的價值不在其本身,而在於它暗示了,未來西羅帝爾可能是虛幻5引擎加持下的次世代史詩,這是一張美好的紙質大餅,老滾玩家們確實是餓太久了。

———錦鯉Koi_fish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