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話沒有戴上TGA的金箍,TGA的袈裟也失了色

不需要“金箍”的天命人,才能實現大聖顛覆現有秩序的偉大抱負。

作者:陳文健

圖片:源於網絡

剛剛結束的2024TGA頒獎典禮中,《黑神話:悟空》摘得年度最佳動作的獎項,但與年度最佳失之交臂,後者最終被索尼的獨佔遊戲《宇宙機器人》獲得。

TGA的評選一時間在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對於國內玩家而言,黑神話沒能拿到年度最佳多少有點意難平,但更“難評”的是年度最佳並非得到“特許”的法環DLC,也不是情懷BUFF上滿的最終幻想,而是流程頗短、上一代產品是PS主機手柄教學的機器人。

有玩家戲言:“如果你在頒獎典禮前開始玩機器人,那麼它獲獎時你剛好能體驗完所有流程。”而且對於機器人“德不配位”的不滿不止在國內發酵,外網玩家同樣對這一結果表示不理解。口快者直接發問“索尼塞了多少錢”?

除此之外,包括開服四十萬但如今僅剩數萬在線玩家的《絕地潛兵》獲得最佳運營、從PC移植到移動端的《小丑牌》獲得最佳移動遊戲,同樣是大槽點。

對於許多國內玩家來說,對TGA的期待顯然來自破圈的黑神話,但TGA的獎項是否真有那麼有“含金量”,我想這次風波過後大家自有判斷。

在《TGA如何成爲“悟空”的“西天真經”?》中我曾談到,TGA確實是目前最具影響力的遊戲評選,但它一來始終是歐美話語體系下的產物,二來隨着影響力越來越大,它擁抱流量、商業氣息過重的問題也愈發明顯。今年的評選無疑是一個例子。

站在更高的視角來看,世間大部分獎項歸根結底無非是利益的分配,你有最佳動作、我有最佳運營,是否合理先拋在一邊,但各家手裏起碼能有幾個獎項。滿足完金主之後,再選上真正優秀的遊戲來裝裱門面,無論後者是陪跑還是真的獲獎,起碼都說的過去。

TGA本質上和幼兒園期末大家都有獎狀拿是一樣的道理,無非是今年的TGA翻了次更大的車而已。

所以互聯網上的各方玩家在頒獎之後拿着TGA的結果互相扯頭皮,最終結果就是大家都逃不過“承認TGA是野雞獎”的迴旋鏢。

但再繞回去,獎項評選是商業利益的分配,所以合理與否不是獎項的唯一真理,黑獎白獎,能讓自己的獲利的就是好獎。就像黑神話獲TGA最佳動作後,央視新聞官博便發文賀喜——起碼在現階段,國產“3A”遊戲獲得TGA的“袈裟”仍是一件好事。

然而,TGA也好、AGT也罷,它們始終是別人的話語體系,從這幾屆TGA等海外遊戲獎項的評選來看,中國遊戲已經在國際市場逐漸擁有話語權,我想在不遠的未來,中國遊戲便可以成長爲獎項評選的“話事人”。

最後,我們誠然需要“袈裟”,但“與其融入別人的話語體系、戴上“金箍”來肯定他們的權威性,不如打碎“金箍”,走出自己的“西遊”。

就像黑神話最後的Good Ending一樣,不需要“金箍”的天命人,才能實現大聖顛覆現有秩序的偉大抱負。

-END-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