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13日)上午8點半(北京時間),一年一度的The Game Awards頒獎典禮在洛杉磯孔雀劇院正式舉辦了。
作爲中國玩家參與度最高的一屆TGA,大家最關心的自然還是國產遊戲的表現如何。畢竟TGA官方今年可是空前地深入到中國網絡社區與玩家打成了一片,早在11月18日就開啓了官方微博預告頒獎典禮,後續還在小某書等平臺共同發力,基本每天都與玩家開展高強度互動,爲獎項做預熱——這最後不給中國遊戲來幾個獎可說不過去了吧。
不過伴隨所有獎項塵埃落定,看來TGA還真是雞賊地選擇了“流量最多的打法”,中國遊戲的獲獎表現顯然不太符合玩家的預期。
《黑神話悟空》獲最佳動作遊戲
《黑神話:悟空》作爲GOTY的種子選手,最終只斬獲了“最佳動作遊戲”及“玩家之聲”兩個獎項,雖已證明了實力,但多少讓人有些遺憾(沒拿最佳藝術指導就離譜)。甚至連“最佳移動遊戲”這種往年國產遊戲手到擒來的獎項今年都掛零了,也讓不少朋友直呼難繃。
由於多個獎項的結果與玩家預判有出入,加上各種樂趣十足的現場表演,本屆TGA迅速衍生了大量樂子。
比如斬獲年度最佳的《宇宙機器人》,由於PS5獨佔導致很多中國玩家聽都沒聽過,結果不認同這個獎項的玩家想衝也找不到地方。
再比如被拿來擋槍的《黃金樹幽影》,因官方修改規則被罵了一個月但最後啥都沒拿。
還有啥獎都沒拿就在臺下枯坐了4個小時的任天堂,甚至被迫看了《幻獸帕魯》的最新播片,也是讓人忍俊不禁。
當然,這只是個媒體評選的獎項,大家也不用太往心裏去。不過由於今年看熱鬧的人着實太多,也不禁讓我開始思考:TGA的聲勢因何一年大似一年?要知道對於獎項而言,剛剛十週年可還很年輕呢。
另外在越發成體系的“三大獎”框架下,中國遊戲未來是否能繼續征服全球玩家、媒體和從業者呢?剛看完頒獎咱不妨再來簡單盤一盤。
“遊戲春晚”爲何越來越火?
熟悉TGA的朋友都知道,它在國內一直有個“遊戲春晚”的雅號。
這個外號固然是調侃TGA就像春節聯歡晚會一樣“每年不得不看,但也沒啥好看”,另一邊也是強調其精彩的節目編排及信息傳播——TGA儼然已是全球遊戲產業最大的SHOW了。
首先,歷年TGA的嘉賓陣容都可謂是星光熠熠。諸如小島秀夫、宮崎英高等圈內叫得上名的大佬基本都會出席,並藉此平臺來一次年度交流。
從2017年《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獲得年度遊戲後激動的青沼英二,到2018年索尼、微軟、任天堂御三家當家人的歷史性同臺,再到2019年、2022年宮崎英高兩度捧起GOTY獎盃,實在有太多值得銘記的經典時刻。
TGA對優秀從業者的表彰及遊戲人對獎項的高參與度,也算是架起了一個頗爲可貴的通道,這讓每年收看TGA頒獎的玩家,有了一個瞭解遊戲人所思所想的契機。
2018御三家同臺
甚至於在TGA上出席的明星,還遠不止於遊戲圈。
電影圈如基努·裏維斯、阿爾·帕西諾這樣全球知名的巨星都很樂於來“打打醬油”,由此使得TGA多了不少跨界聯動的可看性。今年到場的明星咖位依舊叫人咋舌,光是一個《奪寶奇兵》系列主演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的登場,就讓不少影迷朋友叫出了聲。
只能說TGA在“名人站臺”的維度上確實一騎絕塵,玩家再怎麼質疑,只要它還能請到大佬站臺,只要還有知名遊戲人因獲獎而激動萬分,就很難動搖其生態位——認識TGA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其次則是TGA承接了大型電玩展的職能,很多振奮人心的信息如今都會選擇在TGA上做首曝。比如《黑神話:悟空》的發售日,就是在去年TGA上官宣的。《怪物獵人:荒野》這種玩家期待已久的爆款,也是在TGA的舞臺上驚豔登臺。
至於今年,那更是驚喜新作層出不窮。
FS社主打多人玩法的《艾爾登法環:黑夜君臨(Nightreign)》,CDPR打磨多年的看家之作《巫師4》,《雙人成行》工作室新作《幻裂奇境(Split Fiction)》,卡普空的《鬼武者》新作,甚至還有《大神》的新作......這可都是意料之外的驚喜,含金量完全和過往的E3看齊了。即便不想看頒獎典禮,但每年的TGA當天,遊戲粉絲們也很難避開這些信息轟炸。
最後則是TGA正在成爲一種評判、審視遊戲的標準,不斷引發玩家的思考,也見證着行業品類的發展革新。
2016年《守望先鋒》作爲多人遊戲因何拿下年度殊榮?2015年的《巫師3》和2017年的《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爲開放世界品類指明瞭哪些方向?2018年的《新戰神》和《荒野大鏢客2》到底誰更勝一籌?
這些至今仍爲人熱烈討論、反覆思考的TGA話題,都彰顯着獎項作爲一個可以回顧過往十年行業進程的重要標的,有着怎樣的影響力。
別看核心玩家看不上TGA濃郁的商業味道,但日常不少談資還是繞不過TGA衍生的話題框架。像今年《宇宙機器人》榮獲年度的事件,肯定也是接下來三五年的一大熱門論戰了。
因此,即便這個主要由媒體評選的獎項會因不合玩家心意而被嘲諷爲“野雞獎”,但TGA當下承載的顯然已不只是單純的表彰功能,而是一個遊戲宣發平臺,一個行業巨頭聚集交流的重要場景,一個歷年市場變革的風向標。
很多網友每年都嘴硬:明年不看了。但到那一天依舊會忍不住一邊羣聊一邊看完全程,然後再去罵——無論承認與否,TGA已改變了很多東西。
不容小覷的中國力量
可喜的是,伴隨TGA的影響力越發深遠,中國遊戲在這十年間也在持續性地嶄露頭角。
如果說2014年開始的前幾屆TGA上中國廠商還沒什麼存在感,近幾年就能明顯看出,中國遊戲納入囊中的獎項及提名正越來越多,且每年TGA上振奮人心的重磅新品信息,不少都出自中國廠商之手。
比如自《原神》2021年拿下年度最佳移動遊戲後,基本每年的最佳移動遊戲獎項,都能看到中國廠商的身影。尤其去年《崩壞:星穹鐵道》再度拿下此獎後,國內廠商在這個賽道的統治力已有些“一騎絕塵”的意味了。
好吧,即便今年在這個舒適區裏國產作品未能有所斬獲,但5個提名裏《絕區零》、《鳴潮》、《劍與遠征:啓程》佔了3個席位,也足夠彰顯中國遊戲在移動端的引領作用了吧?
至於《黑神話:悟空》拿到年度最佳、最佳動作遊戲、最佳遊戲指導、最佳藝術指導這四項提名,那更稱之爲歷史性的壯舉。
這不單是中國遊戲第一次參與到GOTY這樣頂級獎項的爭奪戰中,更在於這是一款以“單機買斷制大作”的形態,正面挑戰那些成名已久的廠商與IP的國產佳品。
尤其當《黑神話:悟空》斬獲最佳動作遊戲這樣的品類獎項時,無疑更代表了國產遊戲在可玩性上,已觸摸到了品類的最高標準——我們正從追趕者往同行者的身份演進。
讓人安心的是,今年中國遊戲的集中發力很可能只是個開始。
無論是騰訊的《最後的哨兵》、西山居的《解限機》等一衆在去年TGA上亮過相的大廠新品,還是《影之刃零》、《明末:淵虛之羽》一衆準備接住《黑神話》接力棒的單機力作,都有望在TGA舞臺上繼續大放異彩——只要你讓我上桌,我就能夾菜喫飯。
十年,翻天覆地的遊戲產業
回望過往十年,這固然是TGA逐漸壯大的十年,同時也是遊戲產業翻天覆地大變革的十年。
我們看到了開放世界概念如何一步步走向極致,見證了“魂Like遊戲”如何從小衆精品走向流行,審視着多端互通產品如何重塑行業生態,思考獨立遊戲如何將個人表達的藝術性深深烙印在玩家心中。
這十年是技術爆發的十年,也是產業急速增長的十年。我們能在手機上玩到3A大作,能品味到媲美高規格影視作品的敘事型遊戲,從商業化層面看,各賽道產品也都持續刷新着銷量、營收的紀錄——很多曾經的不可能,都已成了日常。
今年的TGA,既是總結也很可能是新起點。
下一個十年,我們仍未知遊戲行業的發展趨勢,但中國廠商、中國玩家、中國市場都將立於全球遊戲圈最亮眼的位置,發出自己的聲音,已然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