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時代4》是2021年由水雷工作室推出的即時戰略遊戲《帝國時代》系列的第四部作品,遊戲不僅僅可以娛樂大衆,還是傳播歷史文化的新渠道,顯然,《帝國時代》系列爲各國曆史文化的傳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神聖羅馬帝國
今天要介紹的是神聖羅馬帝國,力求從歷史的角度入手,帶大家看到遊戲內外的故事。
歷史概況
神聖羅馬帝國(德語: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962年—1806年),962年到1157年的官方名稱爲羅馬帝國,在1157年到1512年改稱神聖羅馬帝國,最後於1512年到1806年因帝國主體民族德意志人意識抬頭而定名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歐和中歐的國家,版圖以日耳曼尼亞爲核心,包括一些周邊地區,在巔峯時期包括了意大利北部、勃艮第和弗裏西亞(今低地國家)。帝國在建立初期是一個普通的封建君主制國家,皇帝擁有實際的權力。後來逐漸成爲由數百個更小的諸侯國所組成的徒有國家之名的鬆散的政治聯盟。
1356年,查理四世頒佈金璽詔書,確認皇帝須由七大選帝侯推選。在帝國中後期,奧地利大公國的哈布斯堡王朝通過皇室聯姻和金錢賄賂,長期壟斷神聖羅馬帝國皇位長達400年之久,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也成爲帝國的實際上的首都。
1806年,在拿破崙·波拿巴的勒令下,弗朗茨二世於8月6日放棄神聖羅馬皇帝尊號,僅保留奧地利帝國皇帝稱號,神聖羅馬帝國從此滅亡。
神聖羅馬帝國版圖
既不神聖
何言神聖羅馬帝國並不神聖?在歐洲的語境下,神聖常與宗教掛鉤,而神聖羅馬帝國並不神聖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其王權與宗教權力的分離。
古代的封建君主制講究君權神授,君主的統治權需要宗教意義上的神來賦予其天然的合理性。自從查理曼大帝於公元800年被教皇加冕後,皇權都被籠罩了一層神權的色彩。後來君權神授被直接扭曲成了只有被教皇認可,且教會人員加冕的纔是合法正當的君主,教皇儼然成了皇上皇。“你終將加冕爲王”並不僅僅是字面意思的戴上皇冠,成爲皇帝,而是歐洲特色的君權神授的儀式。
查理大帝加冕
然而,從奧托一世(“羅馬皇帝”)開始,虛僞的假面被撕開,君主和教皇爲了最高的權利展開了曠日持久的交戰,到了後期雙方甚至完全撕破臉皮,也不再有加冕儀式。歷代的帝國君主有的試圖從一開始就罷黜教皇收回神權,有的則自行加冕架空教會,甚至還有兵臨城下,針鋒相對。教廷和國王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以及你來我往,爾虞我詐的複雜權力鬥爭持續了幾個世紀。即使有軍隊的加持,君主也並不總是贏家。神聖羅馬帝國分散的權利註定了君主難以我行我素,甚至發生過被趕出城邦的喜劇。
也不羅馬
古羅馬帝國是古代歐洲地區的巔峯,佔領區域擴及亞、非、歐三大洲,在羅馬帝國覆滅後,歐洲各國都渴求“羅馬”的名號。到了奧托一世時期,日耳曼人爲追尋政權的正當性,在公元962年,奧托一世於羅馬由羅馬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爲“羅馬皇帝”。
奧托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不僅名字模仿羅馬,連會行政制度,加冕儀式等也試圖追求和古羅馬帝國一致。後來出現的選聖候和羅馬共和國時期的元老院也非常相似。
更非帝國
說神聖羅馬帝國更非帝國的主要原因是他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統一的大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在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鬆散的聯邦,有無數的小國和成本構成,既不是同一個民族,也沒有共同的文化,只是統一在一塊招牌之下,缺乏國家認同感。
神聖羅馬帝國複雜的名錄
神聖羅馬帝國疆域最大的時期也沒突破過地中海,甚至很多時候都在受到邊境各種吵鬧鄰居的騷擾而全然毫無辦法。一箇中央集權的君主制封建國家在古代幾乎是成爲一個大帝國的前提與基礎,沒有君主的中央集權就無法統一對各個城市進行徵稅和管理,更沒有兵力和財力對外發動戰爭。
並非如此
以上三點是著名的“伏爾泰論斷”,伏爾泰的本意也似乎並非如此,他曾在《路易十四時代》一書中承認:“德意志帝國是法國最強大的鄰邦。”
作爲一個國家而言,神聖羅馬帝國似乎並未做出一個歐洲整體大帝國的表率,但其真正的意義不止於此。
神聖羅馬帝國綿延近千年,一部神聖羅馬帝國史不僅構成了中歐政治秩序變遷的核心主線,也是歐洲國際關係史不可忽視的有機組成部分。
歐洲共同體
在以國家爲敘事中心的歷史敘事體系中,神聖羅馬帝國似乎總處於一個無人關注的位置。歷史研究一方面爲現世政治服務的,冷戰結束後,歐洲一體化的浪潮將神聖羅馬帝國所包含的共識政治、多元主體等因素搬出,將其視作是歐盟的模範。
國際關係學中有個叫做“威斯特伐利亞神話”的論題,即將《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視爲現代國際關係起源的劃時代基準時間,這一觀點在國際關係研究中被廣泛接受。這一和約標誌着“三十年戰爭”(1618—1648)的結束,對歐洲乃至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它不僅確立了國家主權、國家領土與國家獨立的原則,還對近代國際法的發展產生了重要促進作用。
而神聖羅馬帝國恰是“威斯特伐利亞神話”的反面:三十年戰爭算是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的一場戰爭,戰爭後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未宣佈主權國家的到來,也未終結神聖羅馬帝國的主權地位。
三十年戰爭地圖
三十年戰爭之後,法國和瑞典介入神聖羅馬帝國事務,德意志地區遲遲未能建立統一國家,而是徘徊於帝國時代。神聖羅馬帝國的存在和演化是對“威斯特伐利亞神話”所包含的國家中心主義、現代主義、西歐中心主義等偏見的歷史拷問。
那麼神聖羅馬帝國從歐洲一體化方面有何借鑑意義?神聖羅馬帝國的特徵是有邊疆而無邊界,其中心不斷變化,邊疆亦是如此。
其空間的一大特徵是大量自由城市的存在,這是皇帝、諸侯、教會三大勢力博弈所產生獨特現象。從羅馬帝國到後羅馬帝國,歐洲不僅有英法這樣的所謂民族君主國,也有神聖羅馬帝國這一持續千年的帝國。而在神聖羅馬帝國落幕後的歐洲,歐盟的建立與拓展引人注目。
歐盟不僅是對“威斯特伐利亞神話”的揚棄,也是神聖羅馬帝國所代表的政治秩序的迴歸。這也是新時代歐洲一體化的良好解決方案。
本文部分資料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