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CPU先不碰!看看千元以內,12490F和7500F,誰更具性價比?

昨天銳龍9600X性能評測發佈,還是不錯,但首發價格~2k,普通百姓還是不要碰了,還是來看看千元以內的高性價比CPU吧!

不算魔改U和洋垃圾的話,之前12600KF最低不到900的價位,確實不錯,但現在(時間戳:2024年8月)12600kf又漲回了千元左右的價位,性價比減弱一些。隔壁的7600X/7500F要~900塊,新一代銳龍馬上開賣,這個價格貌似也不算太好。

現在12400F和12490F價格在600上下,雖然相對主頻較低,也沒有小核,但畢竟和7500F/12600KF的差價也有300~400塊了。這次就入手了一顆12490F和一顆7500F,來實測對比下這兩款CPU的差距究竟有多大,誰更有性價比。

12490F和7500F

i5-12490F,6核12線程設計,無小核無核顯,三緩加大到了20MB(12400和12500都是18MB),在遊戲方面做了強化。

Ryzen5 7500F是唯一沒有集成核顯的銳龍7000處理器,核心規模也是 6 核心12 線程,更大的32MB 三級緩存,主頻低了7600X一點點,但也可以通過pbo或手動超頻達到差不多的性能,是AMD性價比很高的一顆處理器。

▼i5-12490F由於是中國市場特供的處理器,所有沒有散片(盒裝也沒帶散熱器);7500F的散片也是不多,但還是能買的到。

▼新一代AM5的CPU從Socket改成了LGA,“intel”化了,但不像intel的長方形,而是接近正方形。

▼CPU背面的觸點設計完全不一樣的,intel CPU背面還可以看到很多電容。

▼銳龍7000系列的金屬頂蓋厚度設計爲3.6mm,明顯高於intel CPU,這種設計的初衷是爲了兼容上一代散熱器,但也會影響散熱效率,加劇了積熱的情況。

CPU基礎性能對比

主板情況

▼測試12490F的主板爲微星MPG B760M EDGE TI WIFI(刀鋒鈦),一款非常好看的B760主板。內部供電結構爲12+1+1(核心爲6相併聯12相),搭配了75A的DrMOS,應付12490F可以說殺雞用了牛刀!

▼內存插槽爲單邊鎖定結構,4條DDR5內存槽,最高支持7800+內存頻率。

▼主板配備一條PCle X16插槽,有金屬裝甲加固,最高支持PCle 5.0X16的速度。另外還有一條PCle 3.0X4的插槽;M2接口有3個,全部支持PCle 4.0,第一個接口的散熱片實現了無螺絲的拆卸,底部還有一個帶硅脂墊的散熱板,是用來給雙面顆粒SSD解決散熱問題的。

▼測試7500F的主板爲微星B650M MORTAR(迫擊炮),採用了12相的核心供電(並聯)+2相SOC核顯供電,搭配的Dr.MOS可以輸出最大80A電流,已經非常接近旗艦級主板的用料了。提供了兩根PCIe x16插槽,上方的支持PCIe 4.0 x16,直連CPU。下方的支持PCIe 4.0 x4,由芯片組提供。兩個M.2插槽,同樣直連CPU,爲PCIe 4.0規格。

▼4個DDR5內存插槽,採用單邊卡扣設計,更新BIOS後已可以支持最高7800+內存頻率。

▼使用上述兩款主板作爲測試平臺是很好的,但都不是12490F和7500F的性價比選擇,畢竟這兩款主板價格都超過了千元。

▼12490F搭配H610無疑最具性價比,但其實個人更建議使用B660主板,價格不算高,品質會更好,只是很多型號停產,從二手市場購買會有一定的風險。

▼銳龍7000剛上市時,主板只發布了4個型號,爲X670E/X670;B660E/B650,價格都較高,嚴重影響了AM5平臺的普及,但現在A620主板以及一些入門級B650主板都上市了,也有了很多的性價比選擇。

測試平臺

▼除了CPU和主板不同,其它硬件是完全相同的,具體如下:

內存:光威(Gloway龍武DDR5 680032GB(16GBx2)套裝

顯卡:索泰(ZOTAC)RTX 4070 SUPER 12GB 天啓 OC

散熱:超頻三(PCCOOLER)RT500 ARGB BK數顯

電源:九州風神(DEEPCOOL) PQ750G 750W

機箱:超頻三(PCCOOLER)星界C3 T500

風扇:超頻三(PCCOOLER)F5R120 X9

▼設置方面,12490F平臺並未做任何調節,全核頻率可以達到4.0GHz;7500F的全核頻率能到5.05GHz,但這隻有在輕載時能做到。測試中使用PBO超頻,頻率最高可以達到5.2GHz。另外雖然內存的XMP頻率支持6800MHz,但考慮到AM5平臺的情況,測試時使用6400MHz的頻率。

性能測試

▼通過測試一些CPU的常規跑分軟件可以看到,12490F的單核性能並沒有比7500F差多少,畢竟12490F單核可以達到4.6GHz。但多核性能確實是差了20%,這個差距確實大,不過想想兩款CPU的差價也就釋然了。

▼再介紹一個冷知識,12代非K處理器使用一些B660和B760主板可以超外頻。之前測試過12400超到5GHz的成績,再和7500F對比,已經完成了微弱的反超。當然這裏7500F只是開啓PBO,如果手動超頻5.5GHz估計還是能打平或者小勝。但對比中的12400相比12490F,三緩更小,還是D4內存,另外5GHz其實也只是12400超頻的一個基本盤而已。

PS:超外頻的B760主板價格也是較高。性價比的選擇是上代的B660迫擊炮MAX,或者華擎B660M PG Riptide( 黑潮風暴),只是新的比較難買到,二手市場上兩款主板的價格分別爲800和600元,也不算很貴,卻可以將12400(F)/12490F的性能反超7500F,推薦給愛折騰的用戶。

存儲性能對比

內存性能

▼使用內存爲光威龍武DDR5 6800 16GBx2套裝,採用海力士DIE顆粒,支持INTEL XMP/ AMD EXPO,有兩個存檔,分別爲6800MHz和6400MHz,時序都是34-45-45-108。

▼使用AIDA64進行內存測試。由於7500F採用單CCD設計,讀取速度會比較慢。AM5平臺更新bios後支持內存頻率是可以超過6400MHz的。但超過6400MHz後就無法保持UCLK=MCLK,這就導致7500F在6800MHz的讀寫速度有增長,但延遲時間卻更長了。另外7500F對小參也更加敏感,優化小參後提升的幅度更高(測試中使用了主板自動優化小參的功能,不是手動調節,並非是上限性能)。總之內存方面12490是完勝的!

磁盤性能

▼兩款主板都支持PCIE 4.0 SSD,但手裏沒有空盤了,只好用剛到手的PCIE 3.0 SSD:海力士P31 2TB來簡單測試下,這款SSD採用海力士原廠3D NAND顆粒,有獨立緩存DRAM,順序讀取速度3500MB/s,順序寫入速度3200MB/s。

▼在CrystalDiskMark中,7500F的順序讀寫速度略好,124900F的4K讀寫速度略好;在AS SSD Benchmark中12490F的成績則全面超過7500F,但差距也是非常微弱,可以忽略,兩款CPU在磁盤性能上並沒有啥大的區別。

遊戲性能對比

▼使用索泰RT X 4070 SUPER 12GB 天啓OC來進行遊戲性能測試。

光柵遊戲測試

▼1080p分辨率,7500F確實有一定優勢,但平均幀數優勢其實也只有大概5%,到了2k,4k分辨率兩款CPU的表現基本就一致了。

光追遊戲測試

▼開啓光追特效後,壓力明顯在顯卡這裏了,所以即使在1080p分辨率,7500F也沒有優勢。

DLSS 遊戲測試

▼2k分辨率下,開啓DLSS後,還是需要更強的CPU性能,所以這裏7500F還取得了一定的優勢,但也只有3~4%的平均幀數優勢;到了4k分辨率,這種優勢就被進一步減弱了。

網絡遊戲測試

▼接着再來看看對網遊的影響,測試遊戲爲喫雞(絕地求生),由於該遊戲沒有BENCHMARK,爲了統一測試標準,選擇訓練場的大橋作爲測試場景(測試方法爲記錄從橋的一頭跑到另一頭的幀數表現)。

▼在1080p分辨率,7500F有一定的優勢,但平均幀數的優勢也不算很大,到了2k和4k分辨率則又是沒啥區別了。

整機應用性能測試

▼使用PCMARK10 EXTENDED模擬大部分用戶的日常使用情況。更貴的7500F在常用基本功能,生產力,數位內容創作,遊戲幾個項目中都是贏了,但平均的領先程度也只有5%,日常使用來說並不會有很大的區別。

溫度對比

散熱系統介紹

▼使用了風冷散熱器,爲超頻三剛上市的RT500 ARGB BK數顯。

▼兼容性方面,支持 LGA 115X / 1200 / 1700 / 18XX 和 AMD AM4 / AM5 的多個平臺,連下代的INTEL平臺都考慮進去了!

▼散熱器採用了緊湊型的塔體設計,具體尺寸爲152mmX120mmX70mm(LXWXH);鰭片間採用折扣Fin+折Fin工藝,結合三角波浪鰭片矩陣設計,能減匯聚氣流,減少氣流阻力;頂部採用了三角幾何元素,紅色的加入也更具有設計感。

▼配備了5根6mm直徑熱管,熱管直觸結構,245W的標稱解熱能力。

▼標備一個12cm散熱風扇,採用HDB軸承,7葉增壓型葉形設計,轉速爲500至2200±10% RPM),最大風量73.32 CFM,最大風壓3.28 mmH2O,並且支持ARGB,提供一公一母的3pin接口,方便串聯其它ARGB設備。

▼散熱器作了內存避讓的設計,即使4槽都插滿,最內側的內存也不會和散熱器有衝突。

▼風扇選擇了黑色的F5R120BK,另外還有白色的可選。這套風扇附帶一個轉速切換開關,可以設定三種不同的速度模式:

安靜模式:轉速1800PRM;風量:68.64CFM;風壓:2.1mmH2O。

PWM模式:轉速500-2000PRM;風量:78.10CFM;風壓:2.6mmH2O。

OC模式:轉速2200PRM;風量:86.73CFM;風壓:3.2mmH2O。

▼風扇採用了FDB軸承,軸心處有金屬CD紋絡和超頻三logo做爲裝飾,出廠前進行了m/g級三軸動平衡矯。風扇兩面四角都有橡膠材質的減震墊;供電規格爲12v & 0.2A=2.4W,,4pin的PWM供電接口,有一公一母兩個,方便再串聯其它的風扇。

▼風扇的具體佈置爲:底部3個,側面3個,爲進風;頂部3個,後部一個,爲排風。

溫度測試

室溫:27~28℃

▼i5-12490F爲10nm 製造工藝,待機只有30℃,非常涼快。

▼單烤FPU,頻率維持4.0GHz,10+分鐘內沒有出現降頻,CPU溫度爲52℃,6核心平均溫度50℃,選擇一款50元左右的風冷散熱即可。

▼雖然 R5-7500F採用了更先進的臺積電 5nm FinFET 工藝,但由於積熱和頂蓋設計原因,溫度顯然不是很好看,待機達到了~50℃。

▼除非手動設定,否則FPU下會降頻,默認狀態下烤機溫度爲74℃;PBO後,烤機溫度爲80℃。

最後

通過一系列的測試讓我們對這兩款CPU有了全面的瞭解:

1)7500F的三緩更大,12490F的二緩更大,都是根據自身條件選擇的最優解。

2)12490F的多核性能比7500F差了大概20%,在PCMARK10 EXTENDED的整機測試中落後5%,但其實可以使用“外掛”主板超外頻來反超7500F。

3)內存性能12490F完勝,磁盤性能兩者相當。

4)遊戲方面,1080p分辨率和2k分辨率開DLSS的情況下,7500F有一定優勢(尤其是網遊),但使用RTX4070S或更低級別的顯卡,綜合優勢不會超過5%。

5)12490F的溫度表現更好,散熱器的投入更低。

最後看下整機的價格,12490F要便宜~300塊、可以選擇更便宜的D4內存和更便宜的散熱器,主板格價格兩者差不多。綜合以上所有因素,如果是打算裝高性價比的獨顯遊戲主機,現階段12490F是更具性價比的選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