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話前言:
這次分享的是 PHANTEKS 追風者 XT523 P2 Ultra 機箱的裝機方案,XT523 這個型號繼承了追風者家的傳統藝能,在相同的內部架構下,通過搭配不同的面板,衍生出了海景房款、高效散熱款和不透靜音款,此外,還有帶燈和不帶燈的版本,以及黑色和白色的版本,將同一架構發揮到了極致.... 雖說廠家這樣是會比較的省事,但價格因此也會比較的實惠一些,總之這是一款化繁爲簡!一式多招!就能滿足到當下玩家的多樣需求的型號機箱!這邊的 XT523 P2 採用的是大面積 MESH 散熱網孔前置面板,具備有更好的散熱效能,後加上 Ultra 則爲出廠內置有三顆 14cm ARGB 風扇與側裝有 ARGB 燈帶,其它方面則是都一樣的,支持安裝 360 AIO 一體水冷或者 184mm 塔式風冷,支持安裝長度在 415mm 顯卡 ( 前置安裝風扇則爲 390mm ),最大兼容 270mm ATX 長電源等等等.... Emmm .... 那麼廢話不多說!後看圖描述,希望能夠給到大家一些有用的參考。
具體配置:
CPU:AMD R7 7800X3D
主板:華碩 TUF B650M-PLUS 重炮手
內存:金士頓 KINGSTON FURY Beast 超級野獸 RGB DDR5 6400 C32
存儲:三星 990PRO 2TB
顯卡:華碩 TUF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O16G GAMING
散熱:九州風神 冰立方 AK620 數顯版 PRO 風冷
風扇:追風者 PHANTEKS D30-120 ARGB 幻彩積木風扇
電源:華碩 TUF GAMING 1000W ATX 3.0
機箱:追風者 XT523 P2 Ultra
效果展示:
追風者 XT523 P2 Ultra 機箱整體造型方正,採用緊湊 ATX 結構設計,具體尺寸爲 450mm×230mm×500mm (長寬高),體積約爲 51L 左右。
機箱空間利用率還蠻高,主流硬件兼容性與散熱拓展性都基本不會有什麼問題。
機主爲了顏值好看,後配了顯卡豎裝支架安裝,因爲用的是 MATX 規格的主板,這樣位置上的空餘可以遮擋掉。
主板選用的是華碩 TUF B650M-PLUS 重炮手,算得上是當下比較主流的一款 B650M MATX 主板。
具備有 12+2 相供電,即便 R9 7950X 也可以輕鬆應對,此外,主板外觀也還不錯,位置上均覆蓋有厚重的金屬散熱馬甲。
選用塔式風冷散熱器,應付 AMD R7 7800X3D 足矣,選用的是帶有數顯頂蓋的九州風神 冰立方 AK620 數顯版 PRO,可以給到玩家直觀的系統監控和一體簡約好看的外觀。
規格方面,採用的是特調抗重力影響的純銅燒製 6 熱管規格,搭載 FDB 120 PWM 雙風扇,官標 TDP 260W。
冰立方 AK620 數顯版 PRO 可以顯示到 CPU 使用率、溫度以及功耗,此外,還具備有高溫提醒功能,如超過安全溫度會進行報警閃爍。
選用追風者 D30-120 ARGB 幻彩積木風扇,採用十分便捷的組裝結構設計,外觀及燈光樣式頗具硬朗機甲風格。
另外與自家 T30 一樣,D30 對應也是 30mm 的厚度,也有着更強的散熱效能。
追風者 XT523 P2 Ultra 前置出廠內置有三顆 14cm ARGB PWM 風扇,對於喜歡光污染的玩家,建議一步到位選用 Ulta 版本。
且電源倉上沿還有給到了一條 ARGB 燈帶裝飾。
內存選用的是金士頓 KINGSTON FURY BEAST 超級野獸 RGB DDR5 6400 C32 燈條,配備兩檔不同的頻率與時序,支持 INTEL XMP 3.0 及 AMD EXPO。
外觀採用矮馬甲設計,相較於好些燈條,會有着更好的兼容性。
燈光控制方面,可以搭配自家的燈控軟件 FURY CTRL,具備有豐富的燈光效果及玩法,同時支持主流主板的燈光同步。
顯卡同主板一樣選用華碩 TUF 系列,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O16G GAMING,默認頻率爲 2610MHz,OC 模式下的 Boost 頻率爲 2640MHz 。
買新不買舊,新的 RTX 4070 TI SUPER 性能比肩初代 RTX 4080,具備出色的性能和性價比,此外,AD103 核心搭載 192bit 16GB 大顯存還能夠兼具生產力與 AI 創作。
新款 TUF RTX 4070 TI SUPER 長度依舊友善,只有 305mm,厚度則爲 3.25 卡槽,給到有足量的散熱規模,確保有出色的散熱效能與靜音體驗。
這代 TUF 顯卡外觀簡約幹練,講真!個人覺得顏值並不遜色與 ROG 猛禽。
此外,也還搭配有簡單的燈光修飾,可支持華碩 AURA 神光同步。
單 16Pin 供電接口設計,採用 8+3 超合金數字供電方案,GPU 部分使用了 UP9512R 控制芯片 + SIC653A(50A)MOSFET,顯存部分使用 UP9529Q + SIC653A(50A)供電方案,給顯卡充足穩定的動力輸出。
選用主打堅固耐用的 TUF GAMING 1000W ATX 3.0 電源,規格足夠滿足這臺主機的配置,且還留有足夠的升級空間。
出廠附帶黑色的壓紋包網模組線,質感相當的不錯,材質相比普通模組線也來得更軟一些,更好的走線,更加的美觀,省去了後做定製線的費用。
接着關機狀態下,主機不同角度的整體效果展示。
機箱菊花與背部的走線效果展示。
配件介紹:
主板選用的是華碩 TUF B650M-PLUS 重炮手,算得上是當下比較主流的一款 B650M MATX 主板。
主板採用標準 MATX 版型規格,純黑外觀設計,黑色 PCB 搭配大面積的黑色金屬散熱模塊,表面局部橘黃色點綴。
華碩 TUF B650M-PLUS 重炮手官標採用的是 12+2 相供電,8+4PIN 的供電接口,這個規格,即便 R9 7950X 也可以輕鬆應對。
Soket AM5 接口,採取 Intel 一樣的 LGA 封裝,針腳由原來的 CPU 背部集成到了主板上。
對於高規格的供電,配備到厚實的金屬散熱模塊,並採用 7W/mK 的導熱墊片以確保有效的散熱效能。
這代 TUF 散熱模塊造型還蠻好看的,看着十分的硬朗,非常契合 TUF 系列!
給到四條DDR5 插槽,支持雙通道,最大可加裝到 128GB ,最高可超頻至 6400MHz,支持 AMD EXPO 技術和 A-XMP ( 類 Intel XMP ) 配置文件,使它更容易選擇兼容的內存模塊。此外,新的 AMD AM5 平臺爲 DDR5 內存需求進行了專業的設計優化,使其具有雙倍帶寬和更高速度的優點。
一側的接口,機箱 I/O,USB 3.2 GEN2 Type-C 10GB 接口,USB 3.2 GEN1 接口,存儲接口,三個 SATA 6GB 橫插接口。
顯卡 PCIe 卡槽,採用了金屬加固設計,爲直連 CPU PCIe 4.0 ×16 規格,另還有兩條芯片組提供 PCIe 4.0 ×4,可以更好的兼容設備。
給到兩個 M.2 插槽,均配備了金屬散熱模塊,此外 M.2 固定爲免螺絲固定設計,安裝 SSD 會更爲的方便快捷。
一體式 I/O 擋板設計,接口從左到右,DP/HDMI 接口、USB 3.2 GEN2 Type-A 10GB ×2、USB 2.0 ×2、USB 3.2 GEN2×2 Type-C 20GB ×1、USB 3.1 GEN1 ×1、 USB 2.0 ×2、2.5G LAN 接口、Wi-Fi 6 網絡藍牙天線接口、BIOS FLACK 更新按鍵( 通過標註 BIOS 的 USB 2.0 傳輸數據 )、音頻接口支持光纖輸出。
CPU 選用 AMD R7 7800X3D,內存選用的是金士頓 KINGSTON FURY — BEAST 超級野獸 RGB DDR5 6400 C32 燈條。
內存採用機甲風格設計,造型酷似一把太空槍械的感覺,既有未來感又充滿個性。延續矮馬甲高兼容的設計,也還具備有更好的散熱兼容性。
內存另外一側造型一致,表面標識替換成規格貼標,這款內存具備 Intel XMP 3.0 、AMD EXPO 自動超頻技術,XMP 頻率 6400MT/s,時序 CL32-39-39-80,XMP 電壓 1.4V。
頂部 RGB 導光帶, 凸起處帶有 FURY 文字 LOGO 點綴,內置了 12 顆獨立 LED 燈珠,採用金士頓 Infrared Sync Technology 技術,具備有更加流暢和出色的燈光效果。
此外,凸起位置側面帶有鏤空,使得內存側面也可以給到燈光點綴。
燈光控制方面,可以搭配自家的燈控軟件 FURY CTRL,具備有豐富的燈光效果及玩法,同時支持主流主板的燈光同步。
選用華碩 TUF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O16G GAMING 顯卡。
包裝正面顯卡渲染圖,對應 TUF GAMING 系列顯示卡英文示意,下沿則爲 NV 統一的系型號圖標,標註 AURA SYNC、OC(超頻版本)、16GB 顯存。
裏頭附件還算豐富,給到有顯卡支架、電源轉接線、理線魔術貼、手工裝飾牌、快速安裝指南、還有頗具玩味的戰力卡等。
顯卡外觀採用硬朗幹練的軍事風格設計,散熱馬甲爲全金屬材質打造,啞光黑配色,磨砂的質感,表面 TUF GAMING 英文名及華碩總部座標點綴。
顯卡長度對比好些同級別顯卡要友善很多,顯卡長度只有 305mm。
搭配了三個 Axial-tech 軸流風扇,支持全高阻隔環,能大幅提升靜壓,另中間風扇與兩側風扇爲正逆轉動設計,可以減少空氣亂流,提高散熱氣流利用率,也還必須有的低負載停轉技術,給到零噪音的使用體驗。
顯卡兩側均爲採用大面積的鰭片外露,增強散熱效率,顯卡風扇的插頭設計在底部,這樣正側面看着會比較的清爽。
正側左邊 TUF GAMING 小英文名稱標識,居中 NV 強制 GEFORCE RTX 英文,右邊 TUF ARGB 發光 LOGO,另還有一條 ARGB 裝飾燈帶,均支持華碩 AURA 神光同步。
單 16Pin 供電接口設計,採用 8+3 超合金數字供電方案,GPU 部分使用了 UP9512R 控制芯片 + SIC653A(50A)MOSFET,顯存部分使用 UP9529Q + SIC653A(50A)供電方案,給顯卡充足穩定的動力輸出。
搭配有金屬背板,同啞光黑配色,磨砂的質感,表面 TUF 元素與相關圖形文字修飾。
尾部採用喜聞樂見的大面積的鏤空設計,可通過貫穿式的風流,強化顯卡的散熱效能。
前置爲一體包圍設計,此處給到了三個標準支架固定的螺絲孔設計。
顯卡約爲 3.25 卡槽厚度,雙 PCI 卡槽設計,材質爲華碩顯卡喜聞樂見的 304 不鏽鋼( 抗衰老 )。
輸出接口方面,提供了三個 DP1.4a 和兩個 HDMI 2.1 接口 ,相比公版多增加了一個 HDMI 2.1 接口。
選用華碩 TUF GAMING ATX 3.0 1000W 金牌全模組電源。
包裝正面電源渲染圖示意,標註採用 ATX 3.0 設計、具備 10 年的質保時間 、80 PLUS 金牌認證等。
電源搭配黑色壓紋包網模組線,質感相當的不錯,材質相比普通模組線也來得更軟一些,更好的走線,更加的美觀,基本可以省去後做定製線的錢了。
電源本體,採用標準 ATX 電源尺寸規格,具體 150×150×86mm ( L x W x H )。
外觀有別於常規電源,TUF GAMING 上下左右兩邊做均倒角處理,有着非常不一樣的造型外觀。
機身兩側,品牌元素修飾,凸面 TUF GAMING ... 組合型號文字,一側爲 TUF LOGO 光亮處理。
風扇位置,採用八邊形鏤空設計,對應形狀的鋼絲風扇罩及軸心 TUF 裝飾標誌,風扇採用 135mm 雙滾珠軸承的軸流風扇,有着更好的散熱及靜音表現。
另值得一提的是內 PCB 採用保護性塗層設計,更具耐用性,不懼潮溼天氣,還有小強亂入。
對應另一面規格貼標,80PLUS 金牌認證,+5V 和 +3.3V 輸出電流 25A,合計輸出 130W,+12V 輸出電流 83.3.8A,提供最大 1000W 的功率,其它方面,帶有 OPP/OVP/UVP/SCP/OCP/OTP 保護功能,採用低 ESR 日系電容可提升效率並減少發熱源,降低噪音以及提高可靠性與穩定性,另獲得了 iST 宜特檢測實驗室多項測試認證。
模組接口部分,配有文字示意,給到一個原生 16PIN PCIE 供電接口、常規 PCIE 和 CPU 8PIN 供接口則爲通用設計 ( 合計 3 組 )、 3 組 6PIN PERIPHERAL/SATA/MOLEX 供電接口、主板 24PIN 合二爲一兩組;電源尾部,TUF 銘牌點綴,標準電飯鍋三插孔,搭配 AC 開關,一側大面積開孔出風設計。
散熱器選用九州風神 冰立方 AK620 數顯版 PRO 風冷,包裝採用簡約風格設計,抽拉形式,內牛皮紙外套白底產品外觀展示。
包裝正面印刷有散熱本體展示,標註型號 AK620 DIGITAL PRO 等。
內附帶扣具均爲金屬材質打造,可支持安裝 AMD4/5 及 INTEL LGA2066/2011v3/2011/1700/1200/1151/1150/1155,另給到了一管散熱硅脂、一根螺絲刀、一條一分二的風扇連接線。
散熱器外觀,頂部鏡面亮黑色的數顯頂蓋( 出廠帶膜 ),可以給到玩家直觀的系統監控和一體簡約好看的外觀。
可以顯示到 CPU 使用率、溫度以及功耗,此外,還具備有高溫提醒功能,如超過安全溫度會進行報警閃爍。
頂蓋爲磁吸式設計,拆裝十分的方便快捷,此外可見四邊還帶有 ARGB 燈帶裝飾。
搭載 FDB 120 PWM 雙風扇,具備有更好的性能及持久的穩定性,此外採用 PBT 材質,同時搭配有減震墊,可有效減少摩擦和震動。
規格方面:轉數 500~1850 RPM ±10%、風量 68.99 CFM、風壓 2.19mmH2O 等。
數顯功能需要連接到主板的 USB 2.0 接口,另還需安插到主板 5V ARGB 接口,實現頂蓋四邊的燈光。
散熱模塊爲雙塔雙風扇設計,官標整體尺寸爲 L110×W127×H154mm。
鰭片之間緊緻工整,整體黑色塗層處理,左右兩側做了內收避讓設計,兼容 43mm 以下的內存安裝。
兩側鰭片採用家族矩陣式造型,底座預裝彈簧螺絲壓力扣具。
採用特調抗重力影響的純銅燒製 6 熱管,自研 CTT 2.O 核心觸控技術,壓管焊接到純銅底座,熱管的接觸面積增加約爲 26%,導熱效率提升至 12%。
最後追風者 XT523 P2 Ultra,一款主打散熱效能的中塔機箱,支持 BTF 背插主板,此外,同結構的還有海景房款與靜音款,帶燈和不帶燈版本,以及黑色和白色版本可選。
機箱具體尺寸爲 450mm×230mm×500mm (長寬高),體積約爲 51L 左右,單面鋼化玻璃側透,整體外觀方正簡約低調。
機箱前置面板延續了追風者剛硬線條造型的設計語言,採用大面積的 MESH 散熱網孔,使其具備更好的通風效果。
面板採用卡扣式固定,可以輕鬆拆卸與安裝,內部附帶有一面磁吸式防塵網,Ultra 版本出廠預裝了三顆 14cm ARGB 風扇,支架亦支持安裝 280/360 冷排。
機箱頂部同樣給到了一塊磁吸式防塵網,頂部支架支持安裝 120×3/140×2 風扇或280/360 冷排。
上置 I/O 接口設計,位於機箱的右側,從外到裏分別是電源開關( 帶外圈指示燈)、燈光控制按鍵、音頻輸出輸入、 Type-C 接口、 USB 3.0 接口。
尾部下置電源安裝位,全段式 7 個 PCI 擋板安裝位( 可支持市面上大部分的垂直轉接架),邊上位置做了開孔處理,加強散熱進出風。上沿支持安裝 120/140cm 風扇排風。
底部電源進風位置設計有抽拉式的防塵網,四個防滑腳墊。
機箱內部空間充裕,支持常規 ITX、M-ATX、ATX 以及 E-ATX 主板,支持 BTF 背插主板的安裝,風冷散熱器限高 184mm,支持安裝長度在 415mm 顯卡 ( 前置安裝風扇則爲 390mm )。
電源倉爲開放式設計,支持安裝長度 270mm,頂部帶大面積散熱開孔設計,亦支持安裝三個 120 風扇加強散熱,此外,Ultra 版本側還有一條 ARGB 燈帶。
機箱右側封閉式面板,裏頭主板背部位置給到了一塊 SSD 支架( 支持安裝 2.5 SSD×3 ), 電源內還有一個 3.5 硬件支架( 支持安裝 3.5 HDD×2 )。
背部走線空間充裕,配備有好多的紮帶掛鉤,方便玩家安排走線位置。
測試部分:
最後測試部分,室溫約爲 30 度左右,BIOS 內存開啓 EXPO, WIN11 的系統,實際測試結果或多或少會有些許出入,僅供參考!
CPU-Z 跑分。
金士頓 KINGSTON FURY Beast 超級野獸 RGB DDR5 6400 C32,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測試。
華碩 TUF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O16G GAMING,3DMARK 各種模式下的得分如下,性能並不遜色於 RTX 4080 很多。
40 顯卡具備 DLSS 3 加持,測試中關閉 DLSS 平均僅有 34.01 幀,開啓 DLSS 3 後,平均幀達到 118.30 幀,幀率超級翻倍,實際效果十分明顯。
3DMARK 最新的 Stell Normad 壓力測試,幀率穩定度 99.0%。
顯卡 FURMARK 滿載測試,過程 20 分鐘左右,華碩 TUF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O16G GAMING,核心溫度 65.8 度(結溫 78.7 度),顯示功耗 285W 左右。
CPU 滿載溫度表現,AIDA64 單烤 FPU 壓力測試,10 分鐘左右。CPU Package 顯示溫度 74 左右,功耗 77W 左右。
雙烤測試,20 分鐘左右。
CPU Package 顯示溫度 80 左右,功耗 78W 左右,顯卡核心溫度 64.9 度(結溫 77.8 度),功耗 283W 左右。
那麼以上就是這臺機箱裝機秀的全部內容了,如上僅供參考,所述僅代表個人觀點,謝謝您的瀏覽,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