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個心理學效應3:什麼是達克效應?

你是否會好奇,在學生時代的時候,考完試後有人會覺得自己考的超級好,結果成績一塌糊塗,而某些人覺得自己完蛋了,結果卻意外的分高,他們是自戀嗎,是自視甚高,眼高手低嗎?他們是故意陰陽嗎?

這可能就是所謂的達克效應,又稱爲鄧寧-克魯格效應,即是這兩個人研究的,指個體在完成某項任務時對自己能力的評價產生的偏差,特別是那些絕對能力低的人,他們往往會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高估的評價,甚至超過平均水平,相反,絕對能力高的人卻會做出較低的評價。這種是在意識層次之下的,或者是說他們不是故意的。

可以說,無能的人是無知的,“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千年前孔子的話就說明了這點,不僅要清楚知道自己知道什麼,更要明白什麼

是自己不清楚的,這纔是智者。

P1的圖是廣爲流傳的解釋達克效應的,不過這並非出現在兩人最初的論文中,而是後人在他們的基礎上加以修飾而製作的通俗易懂的圖,儘管不是完全符合原意,但是可以很好的詮釋這個效應。

不過,這並非是無法改變的,可以提高自己的元認知,即對認知的再認知,這個之後講講(可能過於專業,大家不愛看?)。也可以增加別人對你的評價,所謂“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而已。提升個人的知識會發現,隨着認知邊界的擴張,我們會自覺愈發渺小,這樣也可以清楚認識你自己。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