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幾年前,以初音未來這一IP爲主題的音遊,在國內都有些不溫不火。
且不說《初音速》《初音未來:夢想歌姬》這些拿着IP改編的國產遊戲,就連曾經作爲SEGA招牌音遊的《歌姬計劃》系列幾乎也無緣新作可能。
前幾天恰逢《歌姬計劃》初代發售15週年,然而新作大概率是等不到了……
然而,2020年,一款手遊的公佈,爲初音未來這一IP改編的音遊帶來了希望——這便是SEGA與Colorful Palette共同打造的偶像音遊《世界計劃 彩色舞臺 feat. 初音未來》(簡稱PJSK)。雖然本作一經推出便收穫大量人氣,但Vocaloid粉絲羣體對此褒貶不一,部分蔥粉認爲PJSK並不“初音未來”。
那麼,在傳統與革新交織之時,初音未來這一IP的音遊作品又將何去何從呢?那就讓我們進入今天的正文環節吧。
一、《歌姬計劃》,從神壇到隕落
2007年,初音未來誕橫空出世。或許當時沒人會想到,這位永遠16歲的蔥色雙馬尾少女,將成爲虛擬歌姬界無可爭議的頂流。
初音未來V4
在初音未來推出兩年之後,SEGA看到了其巨大的潛力,決定爲她打造一款粉絲向的音樂遊戲。於是,《初音未來:歌姬計劃》在SEGA和DINGO的合作下得以誕生。
PSP版初代
初代PSP版本斬獲巨大成功——發售第一週,銷量就突破10w,而包含粘土人玩偶的特典版本,首日就已在秋葉原完售。
實際上,《歌姬計劃》初代的項目開發,完全是憑藉SEGA部分員工組成的初音同好會,甚至最初的計劃是打造一款戀愛模擬遊戲。然而,作爲贈送的音遊部分,隨着一衆P主的加入愈發豐富起來,最終取代了戀愛養成作爲遊戲主體內容。
而這一同好會,後來也發展成企劃「SEGA feat. HATSUNE MIKU Project」團隊。
隨後幾年,SEGA陸續在PSP、PS3,以及街機平臺發佈系列新作。
而到了PSV時期,雖然步伐有所放緩,但《歌姬計劃F》依然以首周銷量5W的戰績登上PSV平臺的銷量排行榜。相應的,索尼也推出了Miku限定版機器。
毫不誇張的說,一部分PSV的銷量要得益於《歌姬計劃》。不知道在座各位盒友之中,有沒有衝着《歌姬計劃》入手PSV的呢?
然而,這一系列在2016年《歌姬計劃X》發佈之後,似乎走上了下坡路——項目組負責人內海洋宣佈離職,而次年PS4版本也只是對街機端《歌姬計劃AFT》進行了移植,之後陷入了低谷期。
隨着PSV逐漸退出市場,PS4版本的《歌姬計劃》基本上成爲了獨苗。
圖源bilibili@ndspmpt
從這一年開始,後續的作品都可以視作街機版《歌姬計劃》的移植,無非是在街機版基礎上對畫面渲染進行調整。
兩部Mega39‘s,說好聽點叫“集大成”,不好聽的話叫炒冷飯
隨着《歌姬計劃》製作人陸續離職,這一系列,今後大概很難有新作推出……
二、塵封計劃的重啓
關於《歌姬計劃》逐漸走向下坡路的原因,玩家們對此意見不一。包括作品變革創新不夠,對新生代玩家缺少吸引力,核心製作人離職以PSV爲代表的掌機平臺沒落等,多方因素疊加造成了這個系列的衰落。
不過,就在「SEGA feat. HATSUNE MIKU Project」的新企劃陷入停滯的時候,新制作人小菅慎吾的加入改變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同時,他還帶上了自己的好友,近藤裕一郎。
小菅慎吾
近藤裕一郎
近藤裕一郎,手遊Craft Egg的負責人之一,曾主導偶像音遊《BanG Dream!》的開發。
面對企劃現狀,他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作爲資歷最老的初音未來IP改編遊戲之一,《歌姬計劃》的主陣地在主機平臺,而不少新生代玩家更加偏愛移動端設備。轉戰手遊,顯然有利於新鮮血液的引入,而運營模式可以借鑑LL、邦邦等偶像音遊。
這一想法受到了“初音之父”佐佐木涉的讚賞,於是工作室Colorful Palette得以成立,負責重啓在2014年的廢案企劃,這也就是後來的《世界計劃》。
三、《世界計劃》的巨大成功
於是,在2020年9月,《世界計劃 彩色舞臺 feat. 初音未來》(簡稱PJSK)正式登陸,並在首日就取得了114萬的下載量。之後,作品更是長期處於“日本男女中學生最愛手遊排行榜”前列。
拋開買斷制遊戲和內購手遊的類型差異不談,作品的人氣遠超《歌姬計劃》。
SEGA和Crypton(初音未來版權方)對新作寄予厚望,由Colorful Palette進行製作,並提前一年就在“魔法未來2019”東京場放出預熱PV——在視頻中,除了以初音未來爲代表的虛擬歌姬之外,還有數位原創角色的加入。
在《世界計劃》中,初音未來不再是固定形象,而是像Vtuber一般,以不同形態穿梭於各個「世界」之中。
不同的“初音未來”性格各異,有無口系的“白蔥”,年幼活潑的“貓蔥”,心思成熟的“VBS蔥”……
各個「世界」之間,通過思念相互鏈接,同時衍生出了數支LIVE團體——既有Vsinger團體,也有純女/男女混合團體,風格和主題各異。這些團體由不同P主合作負責,如匹諾曹P、DECO*27等。
得益於曾負責過《歌姬計劃》的MARZA加入,作品的3D模型和演出效果是一大亮點。而在節奏遊戲之外,Live2D劇情演出,和線上虛擬LIVE都是爲PJSK加分不少的部分。
虛擬LIVE
四、PJSK的成功毋庸置疑,但初音未來呢?
《世界計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借鑑了偶像類音遊的成熟模式,趕上了新時代手遊的熱潮。
然而,PJSK中出現的初音未來,雖然形象更加多元化,但作爲虛擬歌姬的那份一直不變的純粹呢?對於其締造者佐佐木涉來說,或許有些喜憂參半。
作品立項的初衷是,讓Crypton旗下的角色更多的走出去。但這種創新,或許最初的術力口(Vocaloid的俗稱)文化有所出入。作爲遊戲標題中“feat.”之後的初音未來,現在真的是這款遊戲的核心麼?
五、PJSK,時尚小單品?
作爲一款沒有國服的遊戲(雖然有很大希望引進),《世界計劃》在國內的熱度並不低。
就算啃着日文生肉(大多數PJSK玩家還是會選擇遊玩版本最新的日服),或者需要開着翻譯器,甚至還需要鼓搗GooglePlay,依然無法阻擋國內玩家的入坑腳步。即便是以前對音樂遊戲這一範疇不太感興趣的玩家羣體,可能也會進行嘗試。
某種意義上來說,PJSK確實非常成功。
而國內各大漫展中,PJSK相關cos、宅舞和穀子等並不罕見,大有成爲“時尚單品”的趨勢,給人一種V家文藝復興的錯覺。
然而,PJSK粉絲和術力口粉絲,或許並沒有那麼高的重合度。
就遊戲內容本身來說,雖然標題中有“初音未來”,但Vsinger之外的其他組合,或許纔是PJSK成爲熱門的關鍵。
當然,對於更多年輕術力口粉絲來說,這是一個認識接觸V家的難得渠道。不過,人氣角色的一套新服裝,或許帶來的熱度遠比更新了一首歌曲更多……
其實,論輩分來說,《歌姬計劃》和《世界計劃》是姊妹關係,而並非母女關係。然而,兩者卻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背後的原因值得思考。
END、展望:初音未來IP音遊將何去何從?
其實,在音樂遊戲中,Vocaloid曲目並不算稀客。
相反,以maimai、SDVX、GC爲代表的二次元音遊中,V家曲人氣一直不低。然而,單獨爲初音未來等虛擬歌姬製作的《歌姬計劃》,反而在新一代玩家羣體中漸漸失去人氣,非常可惜。
或許,像《世界計劃》這樣融入新元素,纔是延續初音未來IP音遊的無奈選擇吧。
至少,能看見各位虛擬歌姬在高人氣音樂遊戲中出場,尚且能夠得到一絲安慰。然而,這距離很多人心目中的初音未來IP音遊,差距還很遠吧……
不知道,各位術力口的粉絲,對此是什麼感受和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見解。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