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慣例 先放個防槓聲明
1. 利益相關,本人開有裝機店,這篇文章沒有收到任何廠家贊助,如果你覺得我收錢了,那我希望是真的;另外如果有不想自己研究的朋友也可以聯繫,會幫你出一套合適的配置或購買整機。
2. 勘誤:全程一個人完成,肯定會有寫錯打漏的地方,如果有問題可以友善指出;
1. CPU
目前較爲流行的是Intel 12、13、14代處理器,代表爲I5 12400F、I513600KF、I7 14700K
其後綴K代表可超頻 /F代表無核芯顯卡 /S代表特挑體質 /T代表低功耗
AMD處理器爲5000或7000系,代表爲R5 5600、R77800X3D
其後綴F代表無核芯顯卡 /G代表內置性能較強的核心顯卡 /X3D代表其採用了大容量緩存設計
如果一個配置單開篇就是10代或者11代的處理器,基本沒有看下去的必要了
2. 主板
主板就像接線板,上面的各種接口數量代表可接入設備的多少,主板供電就如同接線板的功率,插座上英標國標的不同接口就和主板支持上的CPU底座一樣,需要一樣接口才能裝上。
如果只是接一個手機充電器,那麼50元的接線板和500元的接線板也用不出來差距。主板也是如此,在能滿足外部拓展性的情況下,選擇一片供電能滿足期望CPU功率的即可,供電太過豪華會拔高整機預算,而供電不足則會導致CPU跑不滿期望頻率,並且長時間滿載高溫可能會降低主板使用壽命;
主板芯片組
主板芯片組是主板的核心組成部分,可以比作CPU與周邊設備溝通的橋樑。芯片組決定了CPU插槽規格以及主板的拓展能力;
Intel篇
Intel現流行的12、13、14代處理器均採用了LGA1700接口,在主板廠家BIOS更新及時的情況下,H610/B660/B760/Z690/Z790主板可以支持所有12到14代產品的;
H610 內存頻率限制在DDR4 3200/DDR5,一般情況下支持一條PCIE3.0 M2硬盤,CPU和內存均不可超頻
B760 一般情況下支持2-3條PCIE4.0 M.2硬盤,內存可超頻,CPU不可超頻
Z790 一般情況下支持3-5條PCIE4.0 M.2硬盤,CPU和內存均可超頻
AMD篇
AMD現階段5000系與7000系同時售賣,兩代的接口並不一樣,選購時需要注意;
5000系處理器採用AM4接口,需要A520/B450/B550/X570主板,僅支持DDR4內存
7000系處理器採用AM5接口,需要A620/B650/X670主板,僅支持DDR5內存,AMD後續升級支持較好,目前使用的AM5接口預計最少可支持到2025年
Ax20系主板,不支持CPU超頻,一般支持1-2個M2硬盤
Bx50系主板,CPU和內存均可超頻,一般支持2-3個M2硬盤
Xx70系主板,CPU和內存均可超頻,一般支持3-4個M2硬盤
3. 散熱
通常選購散熱時需要關注解熱能力以及扣具支持((即支持的CPU接口規格)。
一般情況下,實際功耗120W以下的處理器使用四熱管風冷足夠,120-220W建議使用六熱管風冷或者240水冷,高於220W則最好使用360水冷散熱;
4. 內存
內存推薦選擇正經牌子,採用原廠顆粒的型號,並注意主板內存插槽的代數。
目前DDR4顆粒使用海力士、三星、鎂光、國產長鑫顆粒對於一般用戶來說足夠,有超頻需求的用戶建議使用三星B-DIE顆粒內存;
DDR5顆粒目前推薦使用海力士A-DIE或者M-DIE顆粒;
Intel 12-14代處理器,非K系列建議使用DDR4 3200;帶K型號可選DDR43600或更高,DDR5選擇6800或者更高頻率,同時要注意主板兼容性,一般四內存插槽主板在內存方面最高支持到7400左右;
AMD 5000系處理器建議選擇DDR4 3200或3600;
7000系僅支持DDR5,又因爲FLCK同步問題,建議選擇DDR5 6000左右頻率;
5. 顯卡
平時只看視頻或只玩LOL這種輕度遊戲,建議選擇帶核顯的處理器,不用單獨購置獨立顯卡;
顯示器爲1080P,日常以遊戲爲主,建議選購RX6500XT/6600/6750GRE10G,這幾張卡都是1000-2000價位,同價位NVIDIA性價比太低,一般不推薦
顯示器爲2K,推薦RX6750GRE 12G起步,A卡方面目前推薦RX6750GRE 12G,RX7800XT,
N卡方面可選RTX4060TI 8G(16G版本在遊戲方面無提升),RTX4070系列
想體驗4K遊戲,顯卡建議RX7900GRE起或更高型號,N卡方面建議RTX4070TI SUPER起或更高;
具體到產品,建議選購時關注該型號滿載時的溫度與噪音表現,同芯片下性能拉不開差距的;
6. 硬盤
目前高速固態橫行,順序讀取速度高達7000MB/S甚至11000MB/S。但這個速度在Windows系統使用或遊戲環境中提升並不明顯,併發熱量提升明顯。
所以這邊建議硬盤選購時以採用原廠封裝顆粒爲優,發熱量小的方案,以換取更高的穩定性;
目前可自產顆粒能力的工廠有國產長江存儲,三星,海力士,鎂光,鎧俠,西數。這些工廠旗下自營品牌產品一般情況下都爲一手原片,優於其他品牌的自封顆粒。
目前市場上流行的內存顆粒按堆疊層數分爲TLC和QLC,建議選擇TLC,QLC一律pass;
7. 電源
功率建議:CPU最大功耗+顯卡最大功耗+50W+150W冗餘
例如CPU選擇12600KF,最高負載下約爲130W,顯卡選擇RTX4060,最高負載下約爲130W左右,則電源應該選擇130+130+50+150=460,選用一顆450W以上電源就足夠這個配置使用。
如選用RTX4070或者RX7800XT及以上型號,建議選擇帶有ATX3.0認證的電源,以應對激增的短時峯值功耗。
具體到產品,建議選擇有可靠測評以及大品牌/代工廠背書的型號,80PLUS認證並不是最關鍵的要素,應多關注該型號的紋波表現以及電壓偏移;
電源這東西不是什麼高科技,標準答案都是公開的,只看廠家捨得下什麼料;200塊錢一千瓦的是真炸彈,但一塊錢一瓦的型號也不是100%不會出問題。
8. 機箱
作爲一個主觀很強的配件,在滿足配件拓展的情況下選擇自己喜歡的就行。
機箱五金厚度建議選擇0.8MM,想要散熱效果好建議選擇前面板帶網孔的。
編寫較爲匆忙,如果有其他的選購建議可以評論區討論,後面會整合一下出完整版。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