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下我跟我老婆的語言經歷

由於長期生活在文化和語言交匯的東南亞,我老婆跟我都有多語言學習和使用的經歷,我的母語是中文,她的母語是客家話和馬來語。


我個人因爲是文科生,對語言學習有着較強的興趣。之前也嘗試過學習不同的語言,感興趣的有很多,但最後只學會了兩個半。


    • 日語,學習日語單純是因爲興趣,作爲一個宅男,喜歡的動漫和遊戲裏有很多日語詞彙。不過因爲當時工作比較忙,也沒有能持之以恆的熱情,所以擱置了,也就背了背五十音圖和一些簡單的短句。

    只練了練五十音圖

    • 泰語,學習泰語是因爲有泰國同事和朋友,他們整天在羣裏聊的很嗨。但是泰語的單詞實在是太抽象了,像畫蝌蚪一樣很難分辨。讀音也十分相近,很難區分,最後被勸退了。進度就是學了學字母表,會幾個簡單的短句,唯一會寫的是自己的名字哈哈。

    到現在也只是會寫自己的泰語名字

    • 英語,上大學時候考了四六級,後來基本上都忘了。直到19年前公司外派我到印尼拓展業務,才重新拿起來。所以說起來,我的英語是跟印尼人學的,有些英語單詞可能也是印尼語的口音。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英語水平到底如何,因爲工作使用,組織會議,進行培訓都沒問題,但是很少對外。直到有次和谷歌商店業務東南亞的幾個負責人進行商務談判,他們是新加坡人,平常我認爲英語不錯的印尼同事在會前跟我說他英語不好,讓我上,然後我主導了那次商談,聊得很愉快。之後我就知道自己的英語水平還算湊合了。
    • 印尼語,我的印尼語和英語水平現在是差不多了。哪個用得多水平就高一點。去年下半年一個人去了雅加達一個多月,基本上只用印尼語,去銀行辦業務等等都很流暢。我學習印尼語是自己先在duolingo上學了半年的詞彙和短語,然後和印尼同事日常溝通訓練口語和書面語,水平慢慢提升上來的。印尼語日常使用有很多的縮寫,和正式的文本完全不一樣。我學印尼語時候是用英語學的,一個是可以同時學兩門語言,一個是app上沒有通過中文學印尼語。

    印尼語算是認真自學了

    • 菲律賓語,說是菲律賓語其實是改良化的湯加祿語。之前公司的業務是手機遊戲本地化及全球化發行,mmorpg有非常多的菲律賓玩家。我加了不少好友,因此對他們的語言產生了興趣。學習的時候只要是用YouTube上的視頻,以及一個叫做drop的軟件學的,可惜後來因爲各種原因中斷了學習,所以水平還是非常基礎,達不到日常使用的級別。我學tagalog是用印尼語學的,很多詞彙和語法有共通性,學起來還算快。

    tagalog學起來怪怪的

    • 其它語言,我目前生活的地方和馬來西亞很近,日常接觸比較多的是馬來語和客家話。馬來語和印尼語語出同源,但是一個有荷蘭語藉詞,一個是英語藉詞較多,雖然很多詞彙都一樣,但是構詞方式和語用方面已經有極大的不同了,所以我能看懂一些,聽起來很困難。我丈母孃只跟我講客家話,聽起來就更困難了,比印尼語馬來語還像外語,直到現在我也只是能聽懂一點點簡單的詞彙。


    東南亞華人天生有着極強的語言天賦,我老婆雖然沒上過什麼學,但是學習能力很強大。這點從自學了中文方面就能看出來,從我接觸過上百個會講點或者學過中文的印尼人來說,她的詞彙量和口語算是最好的那一級,但是除了專精之外,她博雜的語言能力更讓我震驚。

    • 潮汕話和客家話,我老婆是潮汕裔的第四代華人,其它傳統保存的相當完好,尤其是拜神和做潮汕美食,但是唯獨不會說潮汕話。原因是我們住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廣府系的客家人,很少有潮汕人,所以從她爺爺那輩起就改說客家話了,而且他們說的客家話被稱爲是河婆腔的客家話,能和馬來西亞,甚至臺灣的河婆客家人溝通,只不過近些年加入了越來越多的印尼語藉詞,也逐漸變成了一門只留存於小範圍的語言了。
    • 馬來語和印尼語,我老婆是印尼公民,但是母語不是印尼語。原因是居住在西加里曼丹,由於這裏和馬來西亞近鄰,主體民族也是馬來族,所以這裏的人都是說馬來語的,他們講的馬來語叫做bahasa kampung,翻譯過來是土語或者村裏話,有點方言的意思。印尼語主要是學校裏學的,印尼語的通用性和包容性很強,因此儘管印尼是一個種族,文化,地理條件都十分多元化的島國,但卻神奇的保持了語言的統一性。
    • 閩南語和粵語,在印尼,說閩南語和粵語的華人基本上都在蘇門達臘和靠近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巴淡,邦加勿里洞島上。她雖然不會說這兩門語言,但是能聽懂一些,因爲她小姨夫是香港人說粵語,姐夫是棉蘭人,講閩南語。估計如果學習下,也是會說的。
    • 英文和中文,她基本上沒怎麼學過英語,但是有些詞彙卻是用英語表達的,甚至有時候我看視頻,她能告訴我這是新加坡還是馬來西亞人在說英語。中文的話如上文所述,她是自學的,買了幾本書,之前的想法是去雅加達工作,有的崗位要求會中文,後來遇到我就一直說中文了,她沒教我也沒讓我學過印尼語,我們不但從沒講過其他語言,甚至她還會嘲諷我的印尼語跟英語的口音。不過我們兩個說的中文也算是簡化了一些的包含中國跟印尼兩種文化的中介語,很多對方不清楚的名詞都是用印尼語或者英語替代,平常說話用的詞彙等也比較簡單。但是她天天刷抖音,除了對語言,對中國文化都已經非常瞭解了有一天告訴我成都gay比較多,我真是當時十分震驚。下面是她學中文的一點點筆記。

    好好好天天學這個是吧

    我倆的名字拼音

    不知道學了個啥

    • 手語,最讓我想不到的是我老婆,甚至她家人都會手語。原因是有個不會說話的馬來族阿姨之前在家裏當過女傭,小時候照看過她們。那個阿姨現在還偶爾過來,雖然不會說話,但是性格很活潑,手語擺的很快,一直在做肢體動作,我老婆就翻譯給我她說了什麼,那阿姨人挺好,經常光顧我們的冰淇淋店,還送了我們一隻可愛的小貓。


    以上只是記錄和分享下在外生活的語言相關的經歷,作爲一個懶人,很久沒有整理和記錄過這麼多信息了,謝謝您的查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