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對比度+小配置拉滿的電競遊戲利器丨4K高刷雷鳥U8顯示器評測

相信影音玩家對雷鳥品牌應該不陌生,雷鳥作爲TCL集團的子品牌,華星光電的屏幕向來都是隨便用,2023年下半年也開始涉足家用電腦顯示器類目,主打依舊是中高端堆料機型。

本文評測就是使用華星光電Fast HVA面板的4K高刷顯示器雷鳥U8,主打更好的電競向視覺觀感,接下來開始和大家正式分享,歡迎點贊收藏打賞三連,有複雜問題諮詢請單獨聯繫。

⏹ 省流總結

給懶得看完的朋友做個總結:

✔️ 雷鳥U8作爲4K高刷顯示器,單說顯示效果,亮度和對比度是最大亮點,1600nit峯值亮度真不是蓋的,也沒有傳統VA面板的拖影通病,可視角度依舊一般,側面看發白。

✔️ 到手這臺屏幕本身的品控相當可以,無漏光和亮點,這對競技遊戲玩家而言非常重要,背部外殼外觀有些許瑕疵,對完美主義者來說可能有點不爽,但不影響使用就是了。

✔️ 硬配置給的很足,氛圍燈和90W的Type-C反向供電都有,原裝支架的本體很給力,支持八向調整,可以直接豎屏顯示,耳機掛架好評,剛需。

❌ 原裝支架的底座我真得吐槽,太大了,不知道現在顯示器廠商咋尋思的,正常桌面能佔一半,基本放不下其他東西了,建議上第三方支臂,外置電源也是賊大。

雷鳥U8顯示器屬於偏科型產品,很在意畫面細節的競技類遊戲玩家會很合適,細節觀感非常棒,但如果你對色彩敏感度很高,還是建議加錢上OLED。

由於雷鳥U8外殼比較厚,所以部分顯示器掛燈掛不穩,比如老款的易來屏幕掛燈,VFZ掛燈倒是可以完美適配。

⏹ 參數解析

首先說一下最重要的面板,畢竟HVA很多人聽着會覺得陌生:

● 在技術方面,HVA本質上還是VA面板,但在生產工藝層進行了改進,相比傳統VA方案性能上限更高,同時還有更好的能耗比。

● 在觀感方面,HVA主要優勢在於峯值亮度,對應更高的對比度,說簡單點就是可以讓暗處更暗,明處在視覺上更突出,對競技類遊戲而言幫助很大。

● 在適配方面,HVA可以做到更高的刷新率,同時保持着很低的響應時間,對應更流暢的顯示畫面,可以更好的將中高端顯卡渲染出的畫面輸出給玩家。

● 在護眼方面,HVA在保證高色域覆蓋的前提下有着更低的藍光,對長時間觀感的用戶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眼睛的傷害。

綜合來說,使用華星光電HVA面板的雷鳥U8則是更適合深度電競玩家的Fast HVA面板,具體對比可以參考下圖。

迴歸雷鳥U8顯示器,基礎性能參數如下:

● 顯示分辨率爲3840*2160(4K),控光分區爲1152個,峯值亮度爲誇張的1600nit,支持HDR1400,動態對比度爲1000000:1,靜態對比度爲4000:1。

● 刷新率爲160Hz,響應時間爲1ms(GTG標準),支持AMD FreeSync Premium,兼容NVIDIA G-Sync。

● sRGB覆蓋率爲99%,DCI-P3覆蓋率爲95%,AdobeRGB覆蓋率爲97%,同時有着ΔE小於2的高色準,色深爲10bit(8+FRC)。

● 輸入接口包含DP1.4*1、HDMI2.1*2以及支持90W反向供電的Type-C接口,音頻接口爲3.5mm*1和一對內置的3W揚聲器,操作接口包含USB3.0-A*2和USB3.0-B*1。

● OSD功能包含低藍光護眼模式、KVM控制以及遊戲輔助功能,額外硬件包含背部+支架氛圍燈、支持6向調整的原裝支架以及耳機掛鉤,支持100*100VESA接口第三方支臂。

單說顯示參數,雷鳥U8是標準中高端堆料機,適合搭配的是RTX4070及以上級別顯卡,稍微薄弱的是OSD功能,後期不清楚會不會增加閱讀模式等功能。

⏹ 開箱安裝

雷鳥U8顯示器和常規方案一樣,整體重量達到7.25KG,拿取的時候稍微小心一些,屏幕本體、支臂和底座均爲分離式設計,到手後用戶需要自己安裝一下。

屏幕本身爲27英寸,也是目前非常主流的大小,常規桌面都可以放的下,個人建議觀看距離爲0.5-1米,距離太近可能容易忽略畫面細節。

雷鳥U8顯示器的屏幕上左右採用視覺無邊框設計,黑邊比較窄,寬度約0.5cm,正常距離觀看也不會有明顯的割裂感。

耳機掛架被設計在屏幕的右上方,平時不用時可以隱藏收納,拿取還是比較方便的,耳機充電線可以通過背部繞至下方走線孔隱藏起來。

電源開關和OSD控制被集成成一個按鍵,設計在屏幕正下方,需要切換顯示設備或者調試功能的時候會非常方便,揚聲器則在底部兩側。

接口區被設計在OSD操作按鍵後方,不同接口中間留空比較大,即是是很粗的線材也不會存在互相遮擋的問題,多主機用戶可以放心接線。

雷鳥U8顯示器的背部非常漂亮,採用黑白雙拼的熊貓色設計,整體未來感很足。

顯示器背部有兩條RGB燈帶,連通主機工作時會呈現流光溢彩的燈效,支臂中間同樣有一條,在夜晚暗光環境使用非常有氛圍感。

氛圍燈點亮後的實際顯示效果如下圖所示,燈帶的燈珠數量給的比較足,所以發光會比較勻稱,看起來不會有廉價感。

還是得吐槽下雷鳥U8顯示器這個底座,確實太大了,我這1.2*0.6米寬度的桌子基本佔了一半多,小桌面用戶建議上第三方支臂。

如果你的桌面足夠大,使用原裝支臂確實非常不錯,下方預留了走線孔,顯示器、耳機充電等線材都可以很方便的集束收納。

雷鳥U8顯示器的原裝支臂支持左右、上下、斜角以及高度共計八向調整,基本可以滿足常規桌面的所有調整需求。

最大調整如下圖所示,可以直接調節爲豎屏顯示,對直播或者遊戲多開玩家而言屬於剛需功能,當然這麼高配置,當做副屏用的朋友應該很少吧。

雷鳥U8顯示器原生支臂接口爲100*100的VESA標準,主流第三方支臂都可以直接安裝,槽位深度也比較淺,不需要上額外定位柱。

在VESA接口下方還有一個額外的Kensington鎖孔位,能起到一定的防盜作用。

考慮到有90W反向供電、RGB氛圍燈等額外功能,雷鳥U8顯示器的出廠功率高達260W,所以用大磚塊外置電源也能理解,就是收納麻煩點,下面開始實測環節。

⏹ 實際體驗

作爲一款電競顯示器,主要還是關注遊戲性能,下面分別測試下實際觀感、OSD功能以及反向供電。

1️⃣畫面觀感

考慮到儘可能給大家看真實畫面,這段圖片全部爲實拍,首先是色彩表現,這裏使用挪威風景這個展示片,大家可以自己去看一下原片,電腦端截圖如下所示。

未開啓HDR,白天正面觀看的色彩表現其實還不錯,和IPS比較接近,由於走相機拍攝和平臺圖片壓制繞了兩圈,實際顯示色彩比下圖要更準一些。

未開啓HDR,側面視角確實會有一些發白,倒也不至於像傳統VA那樣慘不忍睹。

開啓HDR後,整體畫面亮度提升了不止一個度,簡直像是換了個顯示器。

開啓HDR後,側面視角的發白問題也會更嚴重,所以建議首次安裝一定調試好角度,不然很影響使用。

夜晚暗光下HVA的優勢就比較大了,未開啓HDR,明暗部對比非常強烈。

在暗光環境下,未開啓HDR,側面觀看的發白問題也會有些許緩解。

開啓HDR之後,視覺上同樣亮很多,特別是明暗處對比,相當強烈。

開啓HDR之後,側面觀看的發白程度就比較嚴重了,明暗對比也會降低很多。

其次是刷新效果,老樣子使用UFOtest進行測試,作爲原生160Hz的高刷屏幕,沒有出現跳刷新率的問題。

通過OSD將響應時間模式修改爲快速,四倍速慢放效果如下圖所示,完全沒有傳統VA常見的拖影問題。

通過OSD將響應時間模式修改爲極速,四倍速慢放效果如下圖所示,我個人沒看出來區別,可能這就是我打不了職業電競的原因吧。

2️⃣OSD功能

OSD說簡單點就是顯示器自帶的簡易系統,可以調試顯示效果以及開啓附加功能,個人建議開啓是遊戲模式下面的兩個功能:

● FreeSync Premium開啓即可,可以減少顯卡到顯示器這一跳的延遲。

● 響應時間調節成快速,我看有人開啓極速後出現了拖影,不知道是不是個例。

● 遊戲準星和計時器看個人情況開啓,一般玩FPS的都會開準星吧?

單獨說一下氛圍燈,也在遊戲模式中切換,目前只支持切換燈效,並不支持亮度調整。

比較奇怪的是雷鳥把色域切換做到了情景模式裏面,簡單給新手朋友說一下對應的場景:

● sRGB對應常規使用

● DCI-P3對應電影模式

● AdobeRGB對應印刷等商業工作

● 遊戲模式就是字面意思

對顏色不敏感的用戶用標準或者sRGB模式即可,來回切換意義不大。

除了上述功能,OSD其他配置項目基本沒有,總體來說還是圍繞顯示效果以及遊戲工具設計,期待後續能更新更多功能。

3️⃣反向供電

連接筆記本作爲拓展屏幕肯定是沒問題的,只要筆記本的C口是DP1.4協議就能開啓高刷,手機和平板如果也支持拓展模式,理論上應該也沒問題。

拿宏碁非凡X筆記本搭配雷鳥原裝CtoC線測試了一下,供電只能到40W左右,換了其他線材也是一樣,可能是雷鳥U8的C口協議問題。

另外拿私有快充協議的一加12測試了供電,實測只能到10W左右,只能說私有快充協議有點逆天,希望所有品牌的充電協議能統一。

⏹ 相關設備

列一下本文提及的設備,感興趣可以看看。

1️⃣顯示器丨雷鳥U8顯示器

簡介:本文評測品,不再贅述,推薦電競遊戲玩家入手。

2️⃣支臂丨北弧E560

簡介:雷鳥U8顯示器比較重,建議上好一點的第三方支臂,不然大概率穩不住高度。

3️⃣掛燈丨VFZ曲面屏幕掛燈

簡介:易來雖好,但真掛不住,VFZ實測可以。

⏹ 本文完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