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狂人之屋》作者:保羅·霍爾特
狂人之屋
雖然青島出版社出版的霍爾特系列作家簡介裏聲稱阿加莎·克里斯蒂對霍爾特影響很深,但熟悉古典本格作品的讀者一眼能看出,他幾乎是約翰·迪克森·卡爾的一脈相承。他的作品醉心於使用傳說、神話、預言、轉世、吸血鬼、惡魔等哥特恐怖元素來包裝謎面,然後以典型的古典本格式推理來解釋真相,本書算是其中典型。
《狂人之屋》的大致情節爲在一個家族中有一個孤僻的作家兒子,整日在封閉在書屋中研究預言術,並在突發心臟病死前,作出預言詛咒家人會死於火災,不久之後,果然全家葬生火場,於是那個房間也被從此封閉。三代人以後,新屋主力排衆議,重新啓用該書房。不出意外的,該房主也“受詛咒”而死。甚至下葬數月後。有人聲稱親自見他重返陽間,挖開棺材後他的屍體沒有任何腐敗跡象……
豆瓣上有一則評論,戲稱本作爲《如預言詛咒之物》,某種程度上講將背景平移到大正、昭和時期的日本確實也很貼切就是了。
本書個人以爲是霍爾特的典型作品,想要初步瞭解霍爾特,可以不看《第七重解答》、《第四扇門》、《幻影小巷》、《畫中疑雲》等名作,但本作絕對不容錯過。
當然,本作的缺點也很明顯,同樣是霍爾特乃至很大一部分歐美古典本格作家的通病——拉郎配,以愛情戲分調節小說氛圍,卡爾、阿婆、奎因都有不少使用,但就我看來,確實顯得很尷尬。除此之外,在給出房間示意圖而沒有相應的密室殺人案件出現,讓我這個密室愛好者多少有些失望,在此提前告之諸位。
保羅·霍爾特屬於典型的牆內開花牆外香的作家了。身爲法國作家,在歐美名氣卻不顯,少有英文譯介,倒是在中國和日本早早有了很大一批擁躉。作爲“黃金時代偵探小說最後的捍衛者”,他也確實是歐美古典本格作家中我第二喜歡的一位。
這兩天買下了讀客新出版的霍爾特的短篇集,會發現相較於長篇的過度包裝導致的“天謎地解”的落差感,霍爾特在短篇上面的發揮其實更加自然,揮灑自如,作品總體質量也相對更高,不過這已經算是2024年間的閱讀了,在此只簡單提一嘴,不作過多贅述。
4.《惡魔的綵球歌》作者:橫溝正史
金田一探案集
終於到了我所最喜歡的推理作家橫溝正史的環節。
《惡魔的綵球歌》以金田一耕助經好友磯川警部介紹,前往鬼首村度假開篇。金田一所居住的旅館女主人在20年前一場悲劇中失去了丈夫,兇手至今下落不明。所經之地,必生命案似乎是名偵探的宿命。隨着出身於本村的人氣女明星返鄉,村中大戶家卻接連發生少女慘死命案,屍體均呈現出詭異構圖——與當地幾乎失傳的手球歌如出一轍……
臺版 惡魔的綵球歌
《惡魔的綵球歌》無疑是橫溝的集大成之作,橫溝所擅長的元素包括童謠殺人、無面屍、一人多角、連環殺人、封閉日式舊山村、日式舊家族、二戰對日本普通民衆生活的影響……一應俱全,屬於典型的“橫溝遊樂園”了,對比《獄門島》橫空出世,此時的橫溝已經是“草木竹石均可爲劍”的真正大師了。
自範·達因的《主教謀殺案》以來,“童謠(比擬)殺人”就迅速成爲古典本格推理作家的最愛之一,典型即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無人生還》。橫溝本人也十分喜歡使用童謠殺人模式,在《獄門島》、《犬神家族》以及本作中都有使用。當然,以爲很難解釋爲何兇手如此具有“儀式感”非要按照童謠來進行殺人,這一模式在新本格大行其道的今天已經漸漸棄用了。以我有限的閱讀量來講,近年來新本格+設定系作品裏還採用童謠殺人的好像只有今村昌弘的《魔眼之匣謎案》和鴨崎暖爐的《密室黃金時代的殺人》等少數幾本。隨着時代的發展舊有詭計面臨淘汰轉型其實自然而然,但新的創作仍在不斷創新,以此片面斷言本格詭計被寫盡是很不負責的。
順便吐槽下本作發生地“鬼首村”。初翻開本書時看到磯川警部介紹金田一前往“鬼首村”,很是震驚,按照時間線來講,金田一在《夜行》一書中已經去過鬼首村了,《八墓村》中也專門強調過,莫非橫溝是寫着寫着老糊塗把前作忘了?再往後翻書,本書提及鬼首村在舊幕府時代領主是伊東家,我明明記得《夜行》裏鬼首村領主是古神家。不行,翻開《夜行》原文一對比,好吧,《夜行》中“鬼首村a”在岡山縣與鳥取縣交界處;本作“鬼首村b”在岡山縣與兵庫縣交界處,你們岡山縣是哪來的那麼多鬼腦袋的……
說句題外話,我一直認爲在國產推理要選擇案發地點的話,學習橫溝、三津田信三把舞臺設置在相對封閉山村中利用鄉間怪談包裝是最爲真實合適的,新本格的孤島洋館與我國國情不合,但南方封閉宗族村則是個完美的舞臺。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南海出版公司所出版的本書有一處翻譯錯誤:“今晚的亡靈卻不一樣,是由加里殺父仇人的女兒。雖然磯川警部對此持不同看法,但至少從表面上來看是這樣的。”——應爲“由加里是殺父仇人的女兒”。
3.《剪刀男》作者:殊能將之/《雙月城的慘劇》作者:加賀美雅之
這次選擇將二者並列,除了確實難以取捨之外,兩位作家都同屬於中年出道,出道即顛峯,驚鴻一瞥,然後同樣於2013年去世,不得不說算是一種遺憾。
剪刀男
敘述性詭計,即所說的全部是真話,但依舊能達到誤導乃至欺騙的目的,是推理小說常見手法。一般來講,敘詭類推理小說所最忌諱就是被讀者意識到作者在玩弄敘詭。但唯獨《剪刀男》全然不懼,因爲他有足夠的信心,即使在讀者已經知道是敘詭的前提下,仍能完美的達到效果,甚至可能需要多次閱讀,還會收穫新的體驗,這恐怕就是同類作品的天花板了。
本書曾獲得第13屆梅菲斯特獎,衆所周知,梅菲斯特獎重在“劍走偏鋒”,而非從正統推理小說角度來評選,所以會被一般讀者避而遠之,認爲“梅獎”=“雷作”,但“雷作”≠“爛作”,需要承認,梅獎在帶給讀者“有趣的”作品方面,無疑是有突出貢獻的。並且《剪刀男》絕對是梅獎獲獎作品當之無愧的第一流作品。(diss千本櫻時間:翻譯有幾處明顯錯誤,可惜新星老版買不到了。)
雙月城的慘劇
《雙月城的慘劇》屬於久聞其名,但國內一直沒有引進,我又基本上只喜歡讀實體書,所以一直耽擱下來沒看的。當磨鐵正式將本書引進到國內時,我幾乎是第一時間下單預購的。貨到之後迫不及待,用一天時間一口氣讀完——果然沒有辜負我的期待。
按書中後記的說法,《雙月城》本身是作者對卡爾筆下偵探亨利·班克林系列創作的同人小說,在出版時出於版權考慮才改名爲原創角色,事實上光看開頭的話,故事結構確實是對《骷髏城堡》的仿寫。
既然是“密室之王”卡爾的同人作品,本書當然毫無疑問也是密室謀殺,而且是其中最爲複雜的“機械密室”一類,我曾寫過一篇《密室筆記》認爲機械密室萬變不離其宗,本作其實確實不出藩籬,但出色的想象力依舊能與讀者產生強烈共鳴。
所遺憾的是,日本人寫作歐美推理,總不可避免的習慣性使用日式表達風格,顯得多少有些違和,本書也同樣存在這一問題。
當然,除了卡爾的皮相,相信讀完的讀者無疑會想到橫溝正史的另一部非常著名的代表作,“卡爾皮,橫溝骨”,是我認爲是對這本書最爲恰當的評價。
2.《獻給名偵探的甜美死亡》作者:方丈貴惠/《名偵探的獻祭》作者:白井智之/《戀與禁忌的述語論理》作者:井上真僞
寫到這裏,我自己都有些繃不住笑出聲,說是個人top10,卻搞了一堆雙雄並列,這次更過分,甚至玩起了三合一。
不過,要在三本中做出取捨,我卻做不到。誠然,三本質量其實並不完全統一,這我也承認。但這三本,則是代表着我個人認爲的本格推理小說三種不同發展方向的佳作,所以在這個岔路口,只能同時提及。
先拋開井上真僞不談,雖然方向不一致,方丈貴惠與白井智之皆爲設定系推理小說作家。設定系推理(特殊設定ミステリ):指引入了有別於對應的現實中歷史階段的物理法則、現象、超能力、高科技等設定,並在詭計或解答中體現該設定,遵循由該設定產生的規則的推理作品。明白這個概念後,我門接着來談《獻給名偵探的甜美死亡》和《名偵探的獻祭》。
獻給名偵探的甜美死亡
首先是方丈貴惠的《獻給名偵探的甜美死亡》,本書是“龍泉家族”系列第三彈,屬於設定系推理小說。本書故事可以大致理解爲一羣偵探被困孤島,在“黑白熊”的脅迫下,被迫玩了一場“真人版彈丸論破”,同時解決在vr與現實中的命案。
本書屬於設定系中的詭計流,小說中犯人所使用的詭計也是高度依賴vr這一設定的,如果讀者困於傳統思維,而拋開了設定本身,是無論如何不能破案的(方丈老師可能並不玩遊戲,她設定這款vr推理遊戲一年售出6000萬套,屬於讓遊戲玩家發笑了)。屬於我個人設定系詭計流作品年度top1。其實白井智之去年創作的《象首》同樣屬於設定系詭計流,但相較於白井諸如《無人逝去》等其他作品,作品本身稍顯刻意,斧鑿感過於嚴重,顯得不夠流暢自然,在我看來是不如《獻給名偵探的甜美死亡》的。
名偵探的獻祭
再說回《名偵探的獻祭》,我看的時候還是民翻版本,叫做《名偵探的犧牲品》,引進後買了實體書也沒有拆開,不過這個是題外話了。《名偵探的獻祭》以歷史上著名的人民聖殿教慘案爲原型,舊案新解,是我個人認爲的白井作品裏當之無愧的No.1(同系列的《名偵探原田亙》則是倒數第一的不及格之作)。
跟設定系詭計流不同,白井的絕大多數作品並不過分依賴於“設定”的存在(《象首》除外),有些設定甚至完全可以說是爲了滿足他的一些惡趣味而強行添加的。白井並不長於詭計,他的本質是依靠不斷拋出新的邏輯推理,進行“推理轟炸”,掩蓋自己在詭計上的不足,屬於設定系邏輯流作家。
設定系推理脫胎於SF推理,由傳統推理小說與遊戲、漫畫等亞文化融合而正式產生,並通過今村昌弘《屍人莊謎案》的“三連冠”正式進入廣大讀者的視野而從此大行其道,成爲當今日本推理小說界主流。方丈貴惠與白井智之分別屬於設定系中詭計流與邏輯流第一人,他們的作品是足以在我的個人榜單並列的。
戀與禁忌的述語論理
《戀與禁忌的述語論理》與方丈和白井的道路又不同,不對,應該說他和所有的本格推理作品都不同——他是來殺死比賽的。
《戀》的故事本身並不出彩,邏輯學家小姨通過“證明推理”的方式幫外甥證明其他偵探推理中的問題,幾個短篇連作的案件也不是特別困難。問題在於,井上真僞選擇祭出了大殺器——“邏輯學”。
與埃勒裏·奎因一脈相承的邏輯流推理不同,井上真僞直接採用了“命題邏輯”、“謂詞邏輯”、“模態邏輯”等邏輯工具,通過對已知推理進行演算驗證。
這其實是一個很危險的方向。顯然,井上真僞認爲他的“邏輯學流”是解決“後期奎因問題”(故事中的偵探如何保證自己得到的線索就是全部線索,又如何保證自己得到的全部線索都是真實線索?)的一種新思路;但這也可能很極端的將推理小說真正意義上變成了“文字思維遊戲”,好在井上真僞在小說中確實及時剎車了,畢竟人類的行爲終究是不可能用邏輯就能全部概括的。
就我個人看來,糾結後期奎因問題是毫無意義的,只會變成無限制的擡槓。但井上真僞的“邏輯學流”卻也是本格推理小說的一種很先鋒性的嘗試。
最後,又到了快樂的diss千本櫻文庫的編輯時間,井上真僞的書一共出版三本,三本書同一個角色,譯名完全不同,雖然譯者不一,但編輯在校對時的不作爲可見一斑。
1.《玻璃塔謎案》作者:知念實希人
玻璃塔謎案
《玻璃塔謎案》作爲年度第一,註定是個極具爭議性的選擇。我已經見過不止一個推理小說讀者對本書給出“爛作”、“雷作”等差評了,平心而論,就小說本身,它的質量也很難勝過我上面所列舉的部分作品。但寫作本總結之前,我就下定決心,要麼不列入本書,要列它只能是第一!
之所以如此選擇,是因爲在我看來,《玻璃塔謎案》已經很難簡單用推理小說的角度來評價這本書了。在本書後記裏,島田莊司給出了“俯瞰新本格的劃時代作品”的評價。“俯瞰”二字確實一針見血:自綾辻行人《十角館事件》出版至今,已經三十餘近四十年,也就是說“新本格”已經走了近四十年的路。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從今村昌弘、白井智之、方丈貴惠、鴨崎暖爐等逐漸崛起,以後該是“設定系”的天下了……
差評者認爲本書掘了新本格的墳;好評者說本書是寫給所有新本格愛好者的“情書”。我卻認爲這是一份對古典本格和新本格的審判書和輓歌,真正宣告了新本格時代的逐漸落幕和設定係爲代表“超推理”時代的到來……
去年七月起,綾辻行人已經開始月刊連載館系列大結局《雙子館》了,希望這位開啓新本格時代的旗手,能爲新本格推理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Extra.《SM酒店三重密室殺人事件》作者:士師志望
本身這個個人年度推理小說總結到第一終於該結束了,但本作還是想額外介紹給各位讀者,雖然它的質量確實難以進入我的前十榜單,但作爲去年看過的國產推理裏,它則確實是第一了。
作者本人並不是職業作家,而是在p站發音頻的,本書應該是他的遊戲之作,三重密室三重推理,完全不輸部分日本推理作品。不過他關於SM的一些論述,我只能說我看不懂,我大受震撼。(喜歡sm理論論述的讀者可以看城戶喜由的《暗黑家族》難得簡體中文居然沒做任何刪減。)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