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流:40Gbps固態硬盤盒測評,京東自營價499
前言
大家好,我是噩夢飄雷。
前段時間同大家分享過最近在雙11入手的2款移動固態硬盤盒,其中一個散熱優秀,但是隻有10Gbps速度;另一個雖然速度最快能達到40Gbps,但是塑料外殼終歸是不如金屬外殼手感好些。
最近發現自己需要在單位和家裏來回倒騰的視頻素材屬實越來越多了,長時間高負載傳輸數據時對硬盤盒的散熱壓力要求太大,所以趁着年底電商搞促銷,入手了一款集衆家之所長的綠聯USB4固態硬盤盒。
這回的新M.2硬盤盒在擁有40Gbps速率的基礎上還搭配了全金屬外殼,同時依然有渦輪風扇主動散熱加持,是真的把散熱屬性拉滿了。
我自己實測一次性寫入700GB數據都不帶過熱降速的,屬實是讓人特別滿意,今天就爲大家分享這款硬盤盒的實際體驗,希望能幫到需要選購硬盤盒的兄弟們。
一、開箱&外觀
本次入手的這款綠聯USB4固態硬盤盒包裝內容一如既往的豐富,除了照片沒拍進去的說明書和保修卡外,還包括硬盤盒本體、十字螺絲刀、導熱硅膠墊、備用固定卡扣以及2條做工不錯的數據線。
其中數據線一條爲A to C接口,另一條爲C to C接口,方便連接不同的設備。買綠聯這類存儲設備比較讓人放心的一點是,由於採銷部門比較給力,線材的質量一般都相當不錯,起碼不用擔心因爲線材問題導致降速或者掉盤的情況。
感覺好像綠聯最近新出的硬盤盒似乎都開始標配硅膠保護套了?想想也有道理,畢竟它家的硬盤盒大多是鋁合金外殼,有了保護套可以更好的防摔抗刮,不僅能保護硬盤盒本體安全,也能避免攜帶時劃傷其他物品。
可以看到在硬盤盒的側面同樣有有散熱孔位,也可以鋁合金外殼進行空氣對流散熱。
把硅膠保護套拿下來可以看到硬盤盒的全貌,整個硬盤盒的外殼均爲CNC加工的鋁合金材質,做工非常棒,沒有瑕疵,配合陽極氧化後手感極佳,同時還更有利於輔助散發SSD在使用過程中散發的熱量。
硬盤盒頂部的蓋子由一枚螺絲固定,並且看起來這蓋子應該是由兩部分構成的,頂層是一片灰色鋁合金貼片,第二層是類似SSD散熱片的溝槽設計,能夠提高與空氣的接觸面,提高散熱效率。
把蓋子取下來後就可以看到硬盤盒內部的真容了,我用手顛了顛蓋子,不是太沉,感覺下半部分應該不是用的銅片。
這款硬盤盒本身支持M.2接口的NVMe SSD,看預留的固定孔位,應該支持2280/2260/2242/2230這4個規格。同時硬盤盒的體積也挺小巧,一手即可掌握,方便隨身攜帶。
可以看到爲了應對40Gbps超高速率,綠聯還給這款硬盤盒搭配了主動散熱的渦輪風扇,可以加強內部的空氣對流散熱。
這個渦輪風扇設置的位置就挺好,風道覆蓋了硬盤盒內部的主控芯片等電器元件,另外可以看到在硬盤盒的兩個短端都有鏤空的散熱孔位,方便空氣橫向對流。要知道主控的發熱其實也挺大,不做好散熱壓制的話長時間讀寫可能會出現過熱降速的問題。
寫到這裏的時候我就想把硬盤盒的PCB板拆下來看看底部結構了,不過和之前入手綠聯10Gbps那款硬盤盒時一樣,這個USB4硬盤盒的做工也很精巧,PCB板同樣也很難無損拆卸。不過回頭看了看商品頁面,發現主控處應該也有散熱片覆蓋,將熱量傳導至底部外殼上,這就挺讓人放心了,不拆也罷。
經過了解,這款硬盤盒的橋接主控爲祥碩科技的ASM2464。作爲2023年最新退出的USB4控制芯片,ASM2464最大的優勢就是兼容性極強了,不僅兼容USB4、雷電3、雷電4等超高速接口,還向下兼容USB3.2 x2的20Gbps規格以及USB3.2 10Gbps、USB3.0 5Gbps和USB2.0等規格。
正是由於ASM2464出色的兼容性,使得這款硬盤盒淘汰了以往雷電3硬盤盒需要同時使用雷電3橋接芯片+USB3橋接芯片的低性價比設計,單枚主控即可搭配各種速率接口的設備使用。
接下來爲了測試,順手找來一塊4TB的雷克沙ARES插上試試。這塊SSD是滿速PCIe4.0 NVMe SSD,可以完美髮揮出USB4硬盤盒的全部實力。
固定好SSD後,別忘了將附贈的導熱墊貼到SSD上。值得表揚的事這塊導熱墊的厚度到位了,可以保證和頂蓋的完全貼合:
最後將頂蓋再次用螺絲固定好即可,安裝過程非常簡單。
二、性能測試
1.測試平臺
這裏用來測試的設備是零刻SER6 MAX,配置爲AMD R7 7735HS+32G DDR5內存+1T SSD。
要說現在的迷你主機真的是好用,雖然只有巴掌大,但是性能頗佳,比前兩年裝的10400 ITX小主機都要強。
AMD 7735HS這塊CPU基本可以視作6800H的超頻換皮版,雖然還不是AMD移動端的頂配CPU,但已經是8核16線程了,並且最高加速頻率能達到4.75 GHz,同時在後置接口方面還有2個原生的40Gpbs速率USB4接口,用來測試這款硬盤盒剛好合適。
2.理論性能測試
通過CrystalDiskInfo也可以看到SSD本體的詳細信息,非常方便。
首先使用CrystalDiskMark測試一下默認情況下的理論性能,順序讀取速度達到了3798MB/s,寫入速度達到了3711MB/s,單隊列4K隨機讀取速度爲65.54MB/s,已經全方位超過普通2.5寸SATA SSD的性能了。
可以發現在測試結果中,單隊列寫入的速度連2000MB/s都達不到,另外單隊列4K隨機寫入性能也有些異常。這倒不是硬盤盒本身有什麼問題,而是由於在Windows系統中,U盤和移動固態硬盤默認情況下會運行在“快速刪除”策略下,導致性能有些損失。
當切換爲“更好的性能“策略時,則可以發揮主控芯片的完全性能:
此時CrystalDiskMark測試結果如下,單隊列順序寫入速度立馬提高到3000MB/s以上,同時4K隨機寫入速度也有了10倍以上的增幅:
3.實際讀寫測試
接下來測試一下在Win11中實際拷貝數據的速度吧,這裏我用IOMeter生成了1個30GB大小的文件。在默認情況下向硬盤盒中進行寫入操作,實際表現如下圖所示,能穩定在1.3GB/s左右:
啓用“更好的性能”策略時,單隊列實際寫入曲線能達到2.4GB/s左右這樣:
不過還好無論是否啓用“更好的性能”策略,從硬盤盒中讀取數據的速度倒是沒啥問題,還是將這個文件從硬盤盒中拷貝到迷你主機上,讀取曲線如下圖所示,能達到2.7GB/s左右:
4.溫度測試
讀寫性能測試完了,那麼這款硬盤盒在長時間高負載使用過程中的溫度控制表現如何呢?
畢竟2塊散熱硅膠+機身鏤空對流設計+全鋁機身+渦輪風扇主動散熱的配置實在是一步到位拉滿了,爲的就是想盡辦法壓制使用溫度。
抱着這樣的疑問,我通過TxBench,在RAW格式下向這款SSD寫入了700多GB的數據(剛好卡在4TB SSD的SLC緩存內),並且將速度和溫度記錄了下來,整理出下面這張圖表:
可以看到,由於TxBench的寫入過程使用了多隊列,所以可以完美髮揮出這塊硬盤盒的極限性能。在在整個700GB數據寫入過程中雷克沙ARES 4T的寫入速度均維持在了3300-3600MB/s之間,並沒有出現過熱降速的情況。寫入700多GB用時也不過3分鐘多一丟丟,性能還是相當給力的。
並且SSD在整個過程中的溫度表現都很平穩,溫度最高的主控溫度也始終被壓制在了55℃左右,顆粒溫度更是全程保持在40多℃,同時用手握住硬盤盒,表面體感溫度是略微的溫溫熱而已,可以說散熱能力穩如老狗,挑不出一點毛病。
PS:其實我是掐着秒錶寫了10分鐘的,不過雷克沙ARES 4T在寫入三分鐘多一點就把700多G的SLC Cache就消耗殆盡,進入了降速TLC顆粒直寫階段,所以爲了避免對SSD不夠了解的朋友產生誤會,這裏就只截取了速度最快的SLC緩內寫入這一段咯。
總結
那麼測試到這個程度我們已經可以對綠聯這款USB4固態硬盤盒做出結論了。
綠聯不愧是玩鋁合金的行家,這款硬盤盒的全鋁外殼不僅在手感還是顏值方面都無可挑剔,而且在鏤空風道、渦輪風扇和導熱墊的配合下,可以保證大容量數據在長時間讀寫時穩定傳輸。
同時,作爲40Gbps速率的硬盤盒,在實際讀取數據時的速率能達到普通10Gbps硬盤盒的3-4倍,轉移數據時能極大地節約時間。
綜合來看,這款硬盤盒特別適用於兩種使用需求:
一是需要超高速傳輸數據的情況,例如像我一樣需要隨時轉移剪輯視頻素材,加上兼容性良好,無論手機、平板還是電腦都能適配;
二是需要長時間穩定傳輸數據的情況,例如給PS5等遊戲主機擴容、給蘋果系MacBook、iMac主機擴容等等。
總而言之,這是基本找不到什麼短板的硬盤盒,如果非要找點毛病的話,那就是由於新品上市價格確實有點貴,兄弟們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酌情考慮入手即可。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